一种氯化铵中和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15448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0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氯化铵中和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外壁均匀分布有若干个U形槽,反应釜本体外部设有一层壳体,内部设有一搅拌装置,所述壳体上部的一侧设有一冷液进口,另一侧设有进料口,下部的一侧设有一冷液出口,另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反应釜本体与所述壳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充满纤维球填料。通过将反应釜设置成双层结构,控制冷液流量,可以调节反应釜的温度,利于氯化铵的中和反应,而将搅拌轴设置成中空结构,可以使反应釜清洗更方便安全,同时,通过特配一种钛合金来作为反应釜材料,使反应釜除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外,还具备优秀的耐腐蚀和耐热能力,延长反应釜的使用周期,减少生产企业的长期投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氯化铵中和反应釜
技术介绍
在氯化铵中和反应中,会放出打大量的热,通常做法是采用冷却水管装置对反应 釜进行冷却,以防止反应釜过热而对反应釜和化学反应过程造成影响,在冷却过程中,现有 的反应釜装置未对化学反应过程产生的热量加以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 能源浪费,同时,直接通过冷却水管装置对反应釜进行冷却的做法,会对反应釜内造成较大 的温度波动,这很不利于氯化铵的中和反应,因此,现有反应釜装置有待提高。在清洗反应 釜时,通常做法是直接用水管对反应釜内进行冲洗,虽然清洗效果好,但却需要使用大量的 清洗水,而且冲洗时飞溅的液体中若含有余量的化学物质,则会对清洗人员造成伤害。现有 反应釜采用的是低碳钢或者不锈钢材料,虽然具备一定的防腐能力,但其存在着结构强度 不足的固有缺陷,导致反应釜使用周期较短,不利于生产企业的长期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氯化铵中和反应釜,通过 将反应釜设置成双层结构,然后控制冷液流量,可以实时调节反应釜的温度,使反应釜的温 度波动范围小,利于氯化铵的中和反应,使反应速率可以处于最佳反应速度,而将搅拌轴设 置成中空结构,可以减少清洗水用量,使反应釜清洗更方便安全,同时,通过特配一种钛合 金来作为反应釜材料,使反应釜除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外,还具备优秀的耐腐蚀和耐热能 力,延长反应釜的使用周期,减少生产企业的长期投入成本。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氯化铵中和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 釜本体的外壁均匀分布有若干个U形槽,反应釜本体外部设有一层壳体,内部设有一搅拌装 置,所述壳体上部的一侧设有一冷液进口,另一侧设有进料口,下部的一侧设有一冷液出 口,另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反应釜本体与所述壳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充满纤维球 填料,所述出料口的一端连通所述反应爸本体,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且伸出壳体外3-10cm。 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反应釜本体的外壁均匀分布的若干个U形槽可以增大与冷 液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釜的散热效率。在反应釜本体与壳体之间填充纤维球填料,可以大 大延长冷液在反应釜内的停留时间,使冷液能带走更多的热量,同时,由于冷液获得了更多 的热量,使得反应釜本体的壁温下降趋于缓慢,即避免了反应釜温度的大幅度波动,使氯化 铵的中和反应能在一个温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稳定其反应速率;另外,还可通过控制 冷液流量的方式,来控制反应釜的温度范围,使反应釜的温度能处于一个最佳温度,即使反 应速率达到最佳。最后得到的被加热的冷液具备很高的热量,此时通过收集装置收集被加 热的冷液来用作他用,实现了对热量的充分利用。 进一步,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的上端连接动力装置, 下端连接所述搅拌叶片,搅拌轴为一空心圆柱结构,中心部设有一连接杆,搅拌轴上端为喇 叭形开口,且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搅拌轴下部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 位于所述搅拌叶片的上方,均匀分布在所述搅拌轴的圆周上。 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搅拌轴设置成中空状,在清洗时,可以方便清洗水直接倾 入,然后通过底部的通孔分散到各处,此时,若使搅拌轴处于旋转状态,则清洗水会由于离 心作用而溅射至反应釜内壁上,起到对内壁的冲洗作用,而不需要用大量的清洗水进行冲 洗,节约了水资源。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为一实心圆形杆,其直径小于所述搅拌轴的直径,所述搅拌叶 片为三片涡轮式叶片,厚度为3-10mm。 进一步,所述出料口内设有电磁启闭阀,中和反应时关闭电磁启闭阀,使之不发生 泄露,反应结束后,开启电磁启闭阀,能及时排出物料;所述冷液出口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 滤网的孔径小于纤维球的球径,固定安装在所述冷液出口内,在排出冷液时,可以防止纤维 球排出。 进一步,所述壳体底部为一斜面结构,这样便于冷液流入到冷液出口处排出,底部 的中间设有一凸台,所述凸台支撑住所述反应釜本体,使反应釜位置稳定,不易发生晃动。 进一步,所述反应爸本体壁厚为3-8mm,采用特制钛合金制成,所述壳体侧壁壁厚 为3-8mm,底部平均壁厚为4-10mm,采用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外壁还涂有一层防腐涂料,所述防腐涂料的厚度为150-300μ m,涂料种类为环氧防腐涂料。 进一步,所述特制钛合金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铝为5.1-5.5%,锡为1.3-1.8%,镍为0.08-0 · 16%,铱为0.04-0.093%,铬为0· 16-0.25%,钼为0· 13-0.27%,锰为0.5-1.12%,钒为5.5-6.3%,铌为0.6-1.1%,余量为钛及其不可避免的杂质。 进一步,所述特制钛合金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铝为5.35%,锡为1.47%, 镍为0.12%,铱为0.067%,铬为0.21%,钼为0.18%,锰为0.93%,钒为5.8%,铌为0.86%,余量为 钛及其不可避免的杂质。 在本专利技术的特制钛合金的配方中,铝是典型的α稳定元素,铝在钛中能起到很好的 固溶强化作用,能提高钛合金的热稳定性和弹性模量,降低钛合金的刚度,提高其加工性 能,是钛合金中重要的合金元素,但当铝的质量分数超过6%后,钛合金中会出现有序相 Ti3Al而变脆,这很不利于钛合金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锡在钛合金中属中性元素,能够 强化α相,并提高钛合金的抗蠕变能力;镍的加入主要是进一步提高钛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扩大钛合金的适用范围;铱的加入可以降低钛合金的氢超电势、将自然电位维持于钝态区 域效果,能进一步提高钛合金的耐腐蚀能力,当铱的含量低于0.05%时,对钛合金耐腐蚀性 的增强不明显,无法发挥其作用,当铱的含量高于〇. 15%时,对钛合金耐腐蚀性的增强放缓, 效果不显著,而且由于原料铱的价格极高,使用量不宜过多,因此,综合考虑,在本专利技术中铱 的含量控制在〇. 04-0.093%;铬是β稳定元素,在钛合金中能发生共析反应,其临界浓度比β 同晶元素都低,故其稳定β相能力比β同晶元素大,在一般冷却条件下,β相能完全分解,使合 金具有时效强化能力,提高钛合金的热强性,产生弥散强化作用,考虑到 α+β型钛合金中β相 的质量分数一般在4-6%,因此,铬的用量不宜过多,本专利技术中铬的含量控制在0.16-0.25%; 钼和钒在钛合金中能起固溶强化作用,并能提高钛合金的热稳定性和蠕变抗力,增加 β相的 含量,并使β相越稳定;猛是共析型β稳定元素,添加少量的猛能改善钛合金的室温延性,在 加工钛合金过程中,锰消除了室温时对钛合金的不全位错的钉扎效应,增加了超位错的可 动性,降低了钛合金的堆垛层错能,进而使钛合金的塑性得到改善,这对钛合金制品非常重 要,这使得钛合金在加工中不会出现明显的裂纹,进而保证加工质量;铌的加入对提供低杨 氏模量大有帮助,由于铌同晶型β-稳定剂足以在快速冷却后通过降低β转变温度和在冷却 过程中减慢α相的析出协助从β相场形成α'马氏体相(六方晶体结构),提高了钛合金的强 度。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反应釜设置成 双层结构,然后控制冷液流量,可以实时调节反应釜的温度,使反应釜的温度波动范围小, 利于氯化铵的中和反应,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氯化铵中和反应釜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氯化铵中和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外壁均匀分布有若干个U形槽(2),反应釜本体(1)外部设有一层壳体(3),内部设有一搅拌装置(4),所述壳体(3)上部的一侧设有一冷液进口(5),另一侧设有进料口(6),下部的一侧设有一冷液出口(7),另一侧设有出料口(8),所述反应釜本体(1)与所述壳体(3)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充满纤维球填料(9),所述出料口(8)的一端连通所述反应釜本体(1),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3)且伸出壳体(3)外3‑10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霞
申请(专利权)人:攀枝花市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