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全地形电动车底盘,包括:车架、悬挂支架、支撑系统,所述的悬挂支架为U型结构安装在车架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悬挂支架的左右两侧支撑杆上设置有压力弹簧;所述的压力弹簧的底部与滑块连接;所述的滑块为矩形,中间为滑道,侧壁铰接有推力杆;所述的支撑系统由第一支撑连杆、第二支撑连杆、第三支撑连杆、短液压弹簧、长液压弹簧组成,车架采用槽钢把两个支架焊接起来组成大梁,所述大梁其特点是四个点组成面支撑,稳定性好,可载2-4乘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地形适应性强,安全稳定,方便工厂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交通运输工具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汽车底盘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全地形电动车底盘。
技术介绍
为了适应不同地形的交通运输,减少在没有道路的情况下的交通问题,便于在山地,沟坎、农田没有道路的地形行走,也便于旅游休闲,节省体力。提出一种全地形电动车运输工具。在全世界公开的法国“蜘蛛人全地形电动车”其支架为线支撑,有两个支撑点,其车架的局限只能实现电动驱动。在全世界公开的其他全地形车由于动力系统采用石油发动机动力,其驱动系统受到传动轴的限制,地形适应性受到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客服现有汽车底盘受路况的限制比较严重,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刚性强适应不同地形及路况的新型全地形电动车底盘。为实现上述目的,新型全地形电动底盘,包括:车架、悬挂支架、支撑系统,所述的悬挂支架为U型结构安装在车架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悬挂支架的左右两侧支撑杆上设置有压力弹簧;所述的压力弹簧的底部与滑块连接;所述的滑块为矩形,中间为滑道,侧壁铰接有推力杆;所述的支撑系统由第一支撑连杆、第二支撑连杆、第三支撑连杆、短液压弹簧、长液压弹簧组成,所述的第一支撑连杆的一端与悬挂支架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的末端五分之一处铰接;所述的第二支撑的末端与短液压弹簧铰接,另一端与第三支撑连杆连接;所述的短液压弹簧外部安装有支撑弹簧,其末端焊接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与第一支撑连杆垂直焊接,使短液压弹簧与第一支撑杆相互平行;所述的推力杆的末端与第一支撑杆末端五分之一处铰接;所述的第三支撑杆与车轮电机连接;所述的长液压弹簧一端与第三支撑杆上支撑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末端五分之一处铰接。前述的新型全地形电动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挂支架横向或纵向安装在车架下方;纵向安装时配置万向伸缩传动半轴,可以实现石油发动机动力驱动。前述的新型全地形电动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悬挂支架的底部安装有转向器和齿条。前述的新型全地形电动车底盘,其特征在于:车架采用槽钢把两个支架焊接起来组成大梁,所述大梁其特点是四个点组成面支撑,稳定性好,可载2-4乘员。前述的新型全地形电动车底盘,根据车架结构采用已经成熟的电动液压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可以采用已经成熟的电制动系统。本技术结构简单,地形适应性强,安全稳定,方便工厂制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滑块、推力杆总成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车轮运行轨迹图图5为本技术的作为飞机起落架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作为装甲运兵车底盘结构示意图。图7为动力为石油发动机为动力输出时传动轴中心和半径的确定轨迹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4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其显示了新型全地形电动底盘,包括:车架1、悬挂支架2、支撑系统,所述的悬挂支架2为U型结构安装在车架1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悬挂支架2的左右两侧支撑杆上设置有压力弹簧3 ;所述的压力弹簧3的底部与滑块4连接;所述的滑块4为矩形,中间为滑道,侧壁铰接有推力杆5 ;所述的支撑系统由第一支撑连杆6、第二支撑连杆7、第三支撑连杆8、短液压弹簧9、长液压弹簧10组成,所述的第一支撑连杆6的一端与悬挂支架2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7的末端五分之一处铰接;所述的第二支撑7的末端与短液压弹簧9铰接,另一端与第三支撑连杆8连接;所述的短液压弹簧9外部安装有支撑弹簧11,其末端焊接有支撑板12 ;所述的支撑板12与第一支撑连杆6垂直焊接,使短液压弹簧9与第一支撑杆6相互平行;所述的推力杆5的末端与第一支撑杆6末端五分之一处铰接;所述的第三支撑杆8与车轮电机连接;所述的长液压弹簧10一端与第三支撑杆8上的支撑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6末端五分之一处铰接。前述的新型全地形电动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挂支架2横向或纵向安装在车架1下方;纵向安装时配置万向伸缩传动半轴,可以实现石油发动机动力驱动。横向安装时通过车轮运动轨迹圆弧找到旋转半径和圆心点,就可以配置万向伸缩传动轴,配合方向转换齿轮箱通过锥形齿轮传输动力也可以实现石油发动机动力输出(图7)。前述的新型全地形电动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悬挂支架2的底部安装有转向器和齿条。前述的新型全地形电动车底盘,其特征在于:车架1采用槽钢把两个支架焊接起来组成大梁,所述大梁其特点是四个点组成面支撑,稳定性好,可载2-4乘员。前述的新型全地形电动车底盘,根据车架结构采用已经成熟的电动液压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可以采用已经成熟的电制动系统。在常规道路上,是一种正常道路的状态,通过安装在车架下的压力弹簧通过推力杆,支撑弹簧使第一、第二支撑杆支撑车轮处于平衡状态。当地形发生变化,一个车轮受到崎岖道路作用力时,压力弹簧受到压缩,支撑弹簧受到压缩,致使各个支撑连杆发生变形,沿着推杆下的轴心转动,车梁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如图7)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该视同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新型全地形电动车底盘,包括:车架(1)、悬挂支架(2)、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挂支架(2)为U型结构安装在车架(1)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悬挂支架(2)的左右两侧支撑杆上设置有压力弹簧(3);所述的压力弹簧(3)的底部与滑块(4)连接;所述的滑块(4)为矩形,中间为滑道,侧壁铰接有推力杆(5);所述的支撑系统由第一支撑连杆(6)、第二支撑连杆(7)、第三支撑连杆(8)、短液压弹簧(9)、长液压弹簧(10)组成,所述的第一支撑连杆出)的一端与悬挂支架(2)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7)的末端五分之一处铰接;所述的第二支撑(7)的末端与短液压弹簧(9)铰接,另一端与第三支撑连杆(8)连接;所述的短液压弹簧(9)外部安装有支撑弹簧(11),其末端焊接有支撑板(12);所述的支撑板(12)与第一支撑连杆(6)垂直焊接,使短液压弹簧(9)与第一支撑杆(6)相互平行;所述的推力杆(5)的末端与第一支撑杆(6)末端五分之一处铰接;所述的第三支撑杆(8)与车轮电机连接;所述的长液压弹簧(10) —端与第三支撑杆(8)上的支撑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6)末端五分之一处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全地形电动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挂支架(2)横向或纵向安装在车架(1)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全地形电动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悬挂支架(2)的底部安装有转向器和齿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全地形电动车底盘,包括:车架、悬挂支架、支撑系统,所述的悬挂支架为U型结构安装在车架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悬挂支架的左右两侧支撑杆上设置有压力弹簧;所述的压力弹簧的底部与滑块连接;所述的滑块为矩形,中间为滑道,侧壁铰接有推力杆;所述的支撑系统由第一支撑连杆、第二支撑连杆、第三支撑连杆、短液压弹簧、长液压弹簧组成,车架采用槽钢把两个支架焊接起来组成大梁,所述大梁其特点是四个点组成面支撑,稳定性好,可载2-4乘员。本技术结构简单,地形适应性强,安全稳定,方便工厂制造。【IPC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全地形电动车底盘,包括:车架(1)、悬挂支架(2)、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挂支架(2)为U型结构安装在车架(1)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悬挂支架(2)的左右两侧支撑杆上设置有压力弹簧(3);所述的压力弹簧(3)的底部与滑块(4)连接;所述的滑块(4)为矩形,中间为滑道,侧壁铰接有推力杆(5);所述的支撑系统由第一支撑连杆(6)、第二支撑连杆(7)、第三支撑连杆(8)、短液压弹簧(9)、长液压弹簧(10)组成,所述的第一支撑连杆(6)的一端与悬挂支架(2)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7)的末端五分之一处铰接;所述的第二支撑(7)的末端与短液压弹簧(9)铰接,另一端与第三支撑连杆(8)连接;所述的短液压弹簧(9)外部安装有支撑弹簧(11),其末端焊接有支撑板(12);所述的支撑板(12)与第一支撑连杆(6)垂直焊接,使短液压弹簧(9)与第一支撑杆(6)相互平行;所述的推力杆(5)的末端与第一支撑杆(6)末端五分之一处铰接;所述的第三支撑杆(8)与车轮电机连接;所述的长液压弹簧(10)一端与第三支撑杆(8)上的支撑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6)末端五分之一处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阳春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