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群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1629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梯群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有层站呼叫,第一和第二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5、6运算对该呼叫分配和不分配轿厢时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待避判断手段7根据各轿厢的位置、状态和预测到达时间运算轿厢相互干扰的可能性。待避安排手段设定待避楼层,运算可开始待避的时间。第三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9修正预测到达时间,分配轿厢决定手段10决定分配轿厢。从而避免同一井道内服务的几台轿厢产生干扰,提高运行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同一井道内服务的多部电梯进行群控的装置。多部电梯并设置的情况下,按照一般群控运行。另外众所周知,一般的电梯在同一井道内就一台轿厢服。但近年来,随着大楼的高层化,为了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及对用户的服务,人们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在同一井道内多台轿厢服务的方案。在图2中所示为在4个井道#A~#D中各服务两台轿厢A1,A2,B1,B2,C1,C2,D1,D2的情形。采用这种电梯群控与同一井道内服务一台轿厢的一般电梯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必须进行控制以避免同一井道内服务的轿厢相互碰撞。作为考虑这一点的群控方式,例如特开平8-133611号公报揭示了一种方案。该方案就是设定其它轿厢禁止进入的区间并进行控制使其它轿厢不进入该区间。在上述那样的同一井道内服务多台轿厢的电梯群控装置中,由于设定轿厢禁止进入区间,使得避免与其它轿厢碰撞,故存在的问题是,虽然是避免了碰撞等的相互干扰,但却使群控效率降低。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避免同一井道内多台轿厢干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的电梯群控装置。本专利技术中第一专利技术的电梯群控装置,具有在同一井道内服务的多台轿厢,一旦登记有层站呼叫,则运算轿厢相互干扰的可能性,判断轿厢是否要待避,一旦判断所述轿厢需待避时就设定待避楼层,对所述同一井道内分配轿厢以外的轿厢,输出到所述设定待避楼层的待避指令。第二专利技术的电梯群控装置,具有在同一井道内服务的多台轿厢,一旦登记有层站呼叫,就对各轿厢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进行运算,根据各轿厢的位置、状态及预测到达时间运算轿厢相互干扰的可能性,判断轿厢是否要待避,一旦判断轿厢需要待避时就设定待避楼层并运算可开始待避的时间,根据其结果对预测到达时间进行修正,对实施待避情况的各轿厢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进行修正运算,根据修正预测到达时间对层站呼叫分配各轿厢时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以决定分配轿厢,向待避轿厢输出躲避指令并向分配轿厢输出运行指令。第三专利技术的电梯群控装置,是在第二专利技术的电梯群控装置中,对每个楼层设置层站选层按钮,可同时登记该楼层层站呼叫和操作者的选层呼叫。第四专利技术的电梯群控装置,是在第二或第三专利技术的电梯群控装置中,根据修正的预测到达时间、包括为待避运行所需时间在内,对所述层站呼叫分配各轿厢时的运行状态进行综合评价以决定分配轿厢。第五专利技术的电梯群控装置,是在第二或第三专利技术的电梯群控装置中,预测到达时间的运算包含假定对轿厢分配层站呼叫时运算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和假定不分配层站呼叫时运算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附图概述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的整体构成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的轿厢配置说明图。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的工作流程图。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的轿厢工作说明图。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的预测到达时间的运算说明图。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1的待避运算说明图。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2的整体构成图。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2的轿厢配置说明图。图9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2的预测到达时间的运算说明图。图10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2的待避运算说明图。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图1~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第二、第四、及第五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态,图1为整体结构图,图2为轿厢配置说明图,图3为工作流程图,图4为轿厢工作说明图,图5为预测到达时间的运算说明图,图6为待避运算的说明图,图中同一标号表示相同部分(后面的实施形态也一样)。图2中,#A~#D是电梯的井道,A1、A2是配置在井道#A中的下轿厢及上轿厢,B1、B2、C1、C2、D1、D2分别为配置在井道#B~#D中的下轿厢及上轿厢,E3是新登记的3楼上行方向的层站呼叫。在图2中显示了井道为4个、各井道#A~#D分别有2个轿厢服务的例子,但井道个数和轿厢台数并不受此限制。轿厢A1、A2~D1、D2如特开平8-133611号公报中所示,可用直线电动机等驱动。在一般的群控中,根据在层站乘客等待乘电梯的方便程度设置井道个数,可达8个左右,但控制本身对井道个数没有限制。各井道#A~#D中的轿厢台数由升降行程确定为宜。该实施形态中,为说明方便起见,井道的台数分别取2台。在图1中,1是有效群控多台轿厢的群控装置,2A1、2A2分别是控制井道#A内的下轿厢A1和上轿厢A2的各台控制装置,2B1、2B2分别是控制井道#B内的下轿厢B1和上轿厢B2的各台控制装置。对下轿厢C1及上轿厢C2以及下轿厢D1及上轿厢D2,也设置各台控制装置2C1、2C2、2D1、2D2,但在图中加以省略。3是设置在各楼层层站的上行按钮和下行按钮排列而成的层站按钮。4是通信接口,在与层站按钮3及各台控制装置2A1、2A2~2D1、2D2间进行通信或数据传送。5是第一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假定一旦利用层站按钮3登记有层站呼叫,就根据从通信接口4输入的交通状态将该层站呼叫分配给某个轿厢,在这种情况下,运算该轿厢预测到达各楼层的时间(以下称为“预测到达时间”)。6是第二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假定不分配情况下,运算轿厢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7是待避判断手段,根据同一井道内各轿厢的位置、状态(停止或运行等)及第一、第二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5、6的运算结果,判断同一井道内的轿厢为了相互不干扰是否需待避。8是待避安排手段,在待避判断手段7判断为需要待避情况下,设定应待避的待避楼层,同时运算可开始待避的时间。9是构成修正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的第三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根据待避安排手段8的结果,通过对第一、第二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5、6的运算结果进行修正,运算执行待避情况下各轿厢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10是分配轿厢决定手段,根据第一、第二或第三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5、6、9的运算结果对该层站呼叫分配各轿厢时的服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以决定分配轿厢。11是运行控制手段,根据待避安排手段8及分配轿厢决定手段10的运算结果,对各轿厢输出运行指令。下面,参照图3~图6说明该实施形态。各井道#A~#D的下轿厢A1~D1和上轿厢A2~D2的位置和状态如图4所示,分别设下轿厢A1~D1停在1楼(1F),上轿厢A2停在10楼(10F),上轿厢B2停在5楼(5F)。另外,设上轿厢C2、D2在运行中,分别在5楼(5F)、4楼(4F)向上行方向运行。FC7是上轿厢C2内登记过的轿厢内7楼选层呼叫,FD6、FD7分别是上轿厢D2内登记过的轿厢内6楼和7楼选层呼叫。从1楼(1F)至10楼(10F),上轿厢和下轿厢都可服务,作为底层端站的地下1楼(B1F)只有下轿厢A1~D1可服务,11楼(11F)只有上轿厢A2~D2可服务,根据情况,这些楼层(B1F)、(11F)可作为待避楼层。图3是工作流程图,其中,步骤S3对应第一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步骤S4对应第二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步骤S5对应待避判断手段;步骤S6对应待避安排手段;步骤S7对应第三预测到达时间运算手段和分配轿厢决定手段;步骤S8、S9对应分配轿厢决定手段;步骤S10对应运行控制手段。首先,在步骤S1若产生层站呼叫,则在步骤S2,通过通信接口4输入所谓各轿厢状态和呼叫登记状况的交通状态。然后,对各轿厢执行下面的步骤S3、S4过程。下面参照图4~图6说明这一连串的过程。在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群控装置,具有在同一井道内服务的多台轿厢,一旦登记有层站呼叫,则决定响应该呼叫的分配轿厢,并向该分配轿厢输出运行指令,在所述电梯群控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备有:一旦登记有所述层站呼叫就对所述同一井道内轿厢相互干扰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并判断所述轿厢是否要待避的待避判断手段;一旦判断所述轿厢需待避时就设定待避楼层的待避安排手段;对所述同一井道内分配轿厢以外的轿厢输出到所述设定待避楼层的待避指令的运行控制手段。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匹田志朗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