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群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1462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梯群控装置,使用该电梯群控装置,仍旧采用常规的卷扬机和电动机就可以取得较高的输送效率,而且,即使多个电梯以不同的加速度移动,也不会出现预报不准的问题,从而可以恰当地进行群控。该装置包括:检测各电梯内的负载的负载检测装置1A;加速度设定装置1B,当按照所述负载检测装置1A的轿厢负载检测结果,轿厢内负载处于从平衡状态开始的一定的范围内时,该装置将各电梯的加速度及加速度变化率设定成规定的上限值;预测运算装置1D,该装置可以按照所述负载检测结果和设定的加速度、所识别的客流量,对各电梯到达各层的预测时间和在各层的轿厢内的负载进行运算;分配控制装置1E,该装置可按照所述的预测运算结果,对层站发出的呼叫,分配最恰当的电梯;运行控制装置1G,该装置可按照分配结果对各电梯的运行进行控制。(*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群控装置。常规的电梯系统是在事前设定各电梯的加速度、加速度变化率,设定之后一般就不再变动。不过,在例如特开平4-226283号公报及特开平9-267977号公报中公开了具有加快或放慢各电梯层间移动时间的装置,以及按照客流(通行)状态选择哪台电梯的方法。在引用的该例中,记载了作为缩短层间移动时间的具体手段是提高加速度的要点。另外,在特开昭61-263579中,公开了在乘客较多的高峰时间段,通过提高加速度来提高输送效率的方法。然而,在以往的技术中,没有考虑将轿厢内的负载作为加速度、加速度变化率的变化条件。这就意味着要提供在满员情况下也能承受较高加速度的卷扬机、电动机等,因此这将是导致大幅度增加电梯系统成本的主要因素。另外,在最近的电梯系统中,多采用当乘客在层站按呼叫按钮时,由门厅信号灯向乘客预报即时应答机号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以预测各电梯到达各层的时间为基础的,但在多个电梯同时存在的场合,电梯以不同的加速度移动时,会产生预测误差,具有易造成预报不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群控装置,使用该群控装置,仍旧采用常规的卷扬机和电动机就可以取得较高的输送效率,而且,即使多个电梯以不同的加速度移动,也不会出现预报不准的问题,从而可以恰当地进行群控。鉴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群控装置,是将多个电梯做为一个电梯群来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群控装置包括检测各电梯内的负载的负载检测装置;加速度设定装置,根据所述负载检测装置的轿厢负载检测结果,当轿厢内负载处于从平衡状态开始的一定的范围内时,该装置将各电梯的加速度及加速度变化率设定成规定的上限值;预测运算装置,该装置按照所述轿厢负载检测结果和设定的加速度,对各电梯到达各层的预测时间进行运算;分配控制装置,该装置参考所述的预测运算结果,对层站发出的呼叫,分配最恰当的电梯;运行控制装置,该装置可按照分配结果对各电梯的运行进行控制另外,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群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客流量识别装置,该装置识别设有电梯的设施内的电梯客流情况,所述预测计算装置根据所述轿厢负载检测结果、设定的加速度、所识别的客流量来运算各电梯到达各层的预测时间和在各层的预测轿厢内的负载。而且,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群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运算装置在加速度由所述加速度设定装置变更时,使用标准加速度和变更后的加速度二种数据计算各电梯到达各层的预测时间,所述分配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的标准加速度和变更后的加速度,对电梯进行分配。此外,按照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群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速度学习调整装置,该装置通过学习所述各电梯的加速度及加速度变化率的可提高极限值,来进行调整、设定。另外,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的群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度学习调整装置,进行在空轿厢的状态下,加速度及加速度变化率达到多少仍可以安全运行的试运行,并对结果进行记录和学习。而且,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的群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度学习调整装置在电梯停止运行时自动地进行试运行。此外,按照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群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可以从外部任意地变更所述加速度及加速度变化率、以及运行条件的用户转换界面。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梯群控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图2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负载检测装置及客流量识别装置的一个实例的视图。图3是简要表示本专利技术以较高的加速度或加速度变化率移动的条件设定程序的流程图。图4是简要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各电梯的加速度和加速度变化率的设定程序的流程图。图5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进行高加速度运行的轿厢内负载的允许范围的一个实例的视图。图6是简要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从门厅发出呼叫到选择应该应答该呼叫的电梯的程序的流程图。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梯群控装置构成的方框图。3是设置在电梯层站的层站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层站的呼叫按钮及门厅信号灯等。乘客通过按层站的呼叫按钮而构成层站呼叫。该层站呼叫输入到群控装置1中,以便进行群控。另外,根据群控装置1发出的指令,各台电梯的控制装置2对各电梯的乘坐轿厢的移动、停止、门的开关动作进行控制。另外,哪台电梯应答层站的呼叫,也通过层站控制装置3由门厅信号灯向乘客预报。另外,群控装置1包括检测各电梯内的负载的负载检测装置1A;加速度设定装置1B,当按照所述负载检测装置1A的轿厢负载检测结果,轿厢内负载处于从平衡状态开始的一定的范围内时,该装置将各电梯的加速度及加速度变化率设定成规定的上限值;加速度学习调整装置1C,该装置通过学习所述各电梯的加速度及加速度变化率的可提高极限值,而进行调整、设定;客流量识别装置1F,该装置可识别在大楼内的电梯客流情况;预测运算装置1D,该装置可以按照所述负载检测结果、设定的加速度、所识别的客流量,对各电梯到达各层的预测时间和在各层的轿厢内的负载进行运算;分配控制装置1E,该装置可按照所述的预测运算结果,对层站发出的呼叫,分配最恰当的电梯;运行控制装置1G,该装置可按照分配结果对各电梯的运行进行控制;时钟1W,该时钟是各装置所共有的,用于确认时间等。此外,还设有用户转换界面4,用户可通过该转换界面可对加速度、加速度变化率的值及常规与这些值不同的运行条件做出变更。而且,负载检测装置1A可为图2所示的在电梯轿厢100的底板下面的载重检测器101,而客流量识别装置1F,则通过例如该载重检测器101的输出的变化频率及大小,或者由设置在楼层底板上的视频摄像机获得的信息来识别客流量。以下,将参照图3来说明下面的动作。图3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群控装置动作的一部分、即以较高加速度或加速度变化率移动的简要的条件设定程序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11,由例如时钟1W的输出判断是否是没有乘客的深夜(或者是电梯休息时间),在不是深夜的场合,客流量识别装置1F在步骤S12对客流量进行识别,在步骤S13输出识别结果。作为该输出结果,包括在各层的上下电梯的人数及其合计,或OD(起点和终点)等数值数据,以及目前的客流状况,例如为上高峰、下高峰等模式的分类结果。在接下来的步骤S14,判断是否在客流量较大的高峰时间,在客流量较大的场合,加速度设定装置1B在步骤S15设定高加速运转模式。而在客流量不大的场合,在步骤S16设定常规的运转模式。所述步骤S12至S16的程序,每隔例如1分钟定期地进行反复。然而,在所述步骤S11,判定为是深夜的场合时,加速度学习调整装置1C,在步骤S17向各台电梯控制装置2发出试运转指令,在步骤S18,记录、学习电梯在轿厢空载的状态下以哪种程度的加速度、加速度变化率安全地移动,然后在步骤S18设定它们的临界值。此外,在所述步骤S14,虽然示出以是否处于客流量较大的高峰时作为高加速运转模式的判定条件,但判定条件并不受此限制。即使是平时,在特定层出现满员通过并长时间等候的场合,为了救助,也可以考虑以较高的加速度来进行运转。而且,用户也可以按照意愿在任意时间段对其它的条件进行判断。该条件的设定可以通过用户转换界面4进行。下面参照图4的流程图对各电梯的加速度及加速度变化率的简要的设定程序进行说明。首先,在步骤S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群控装置,该装置将多个电梯做为一个电梯群来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群控装置包括: 检测各电梯内的负载的负载检测装置; 加速度设定装置,按照所述负载检测装置的轿厢负载检测结果,当轿厢内负载处于从平衡状态开始的一定的范围内时,该装置将各电梯的加速度及加速度变化率设定成规定的上限值; 预测运算装置,该装置按照所述轿厢负载检测结果、设定的加速度,对各电梯到达各层的预测时间进行运算; 分配控制装置,该装置参考所述的预测运算结果和对层站发出的呼叫,分配最恰当的电梯; 运行控制装置,该装置可按照分配结果对各电梯的运行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匹田志朗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