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卷扬机的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0819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梯卷扬机的制动装置,其中,在制动臂与制动片之间夹有第1球面座。在制动臂与压紧吸引机构之间夹有第2球面座。第1球面座相对于第2球面座而配置在压紧吸引机构推压第2球面座的方向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设置在电梯卷扬机上的对旋转部的旋转进行制动的电梯卷扬机的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特开2000-289954号公报所揭示的以往的电梯卷扬机制动装置,在圆筒状的旋转部内周设有制动面。在旋转部的内侧配置有可摆动的制动臂。而在制动臂上安装有通过制动臂的摆动而与制动面接触、分离的制动片。且,制动臂因制动弹簧的作用,向制动片与制动面接触的方向施力。旋转部内侧配置有电磁铁。制动臂上通过连接销连接有被电磁铁吸引的电枢。当电磁铁未被励磁时,制动片因制动弹簧而被压在制动面上,旋转部的旋转被摩擦制动。而通过对电磁铁加以励磁,电枢受电磁铁吸引,制动片逆着制动弹簧从制动面离开,制动被解除。然而,以往的制动装置,为对电枢的整个面均匀地加以吸引,必须对电枢的安装角度加以调整,需要很多调整时间。另外,由于制动弹簧被设置于制动臂支点的相反侧,因制动弹簧产生的推压力的作用在制动臂上产生弯矩,故而必须增强制动臂的强度。专利技术的开示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获得可减轻安装调整的劳力并实现稳定的吸引动作、可减弱制动臂强度的电梯卷扬机制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卷扬机的制动装置具备内周上设有制动面的圆筒状旋转部、相对于电梯卷扬机的固定部而固定的支承部、设置于旋转部内侧且以可摆动地由支承部支承的制动臂、搭载于制动臂上的通过制动臂的摆动而与制动面接触分离的制动片、以及可通过制动臂将制动片压紧到制动面上而对旋转部的旋转加以制动,同时又可通过吸引制动臂使制动片从制动面上离开而解除旋转部的制动的压紧吸引机构,在制动臂与制动片之间夹有第1球面座,在制动臂与压紧吸引机构之间夹有第2球面座,制动时可通过第1及第2球面座使制动片以其中央部压紧到制动面上。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1的电梯卷扬机制动装置以部分截面来表示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制动片的安装构造的右视图。图3是图2的沿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2的电梯卷扬机制动装置以部分截面来表示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图4的制动片的安装构造的右视图。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形态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形态参照附图加以说明。实施形态1图1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1的电梯卷扬机制动装置以部分截面来表示的主视图。图中,作为旋转部的圆筒状的制动制动鼓1因电梯卷扬机的电动机驱动力而旋转。且,制动鼓1与卷挂电梯主索的驱动绳轮(未图示)一起旋转。制动鼓1的内周设有制动面1a。制动鼓1的内侧,设置有相对于电梯卷扬机固定部而固定的作为支承部的框架2。框架2上,圆弧状的制动臂3被支承为以销4为中心以可摆动。制动臂3与制动面1a相对地被设置在制动鼓1的内侧。销4被设置在制动臂3的根基部。制动臂3的与制动面1a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制动片收纳凹部3a。且在制动片收纳凹部3a的底部,设有向制动鼓1的径向延伸、贯穿制动臂3的螺丝孔3b。制动臂3的前端部近傍,搭载有制动片5。制动片5被设置在制动片收纳凹部3a内。另外,制动片5通过制动臂3的摆动而与制动面1a接触、分离。在制动臂3与制动片5之间夹有第1球面座6。第1球面座6被设置于螺丝孔3b的同轴上。在制动片5的与制动面1a接触的面相反侧的面的中央部,形成有与第1球面座6接合的第1球面凹部5a。行程调整螺丝7的一端从第1球面座6的相反侧旋入在螺丝孔3b中。行程螺丝7的另一端与第2球面座8成为一体。行程调整螺丝7的中部,螺纹连接有对旋入到螺栓孔3b的行程调整螺丝7的旋入量加以固定的锁定螺母9。行程调整螺丝7的另一端,连接着圆盘状的电枢10。在电枢10与第2球面座8之间夹有支承座11。支承座11上形成有与第2球面座8接合的第2球面凹部11a。电枢10上安装有多个将第2球面座8压紧在支承座11上的球面座用板簧12。框架2上固定有与电枢10相对的电磁铁13。电磁铁13与电枢10之间设有通过将制动片5压紧在制动面1a上对制动鼓1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多个制动弹簧14。制动片5通过电枢10、支承座11、第2球面座8、行程调整螺丝7、制动臂3及第1球面座6,由制动弹黄14的作用而被压紧在制动面1a上。而通过对电磁铁13加以励磁,电枢10则克服制动弹簧14的作用而被电磁铁13吸引,制动片5从制动面1a离开。实施形态1中的压紧吸引机构15具有电枢10、电磁铁13及制动弹簧14。第1球面座6相对于第2球面座8而言,被配置在压紧吸引机构15对第2球面座8进行推压的方向上。即,第1及第2球面座6、8是被设置在沿制动弹簧14产生的压紧力的合力矢量延长的直线上。其次,图2是表示图1的制动片的安装构造的右视图,图3是图2的沿III-III线的剖视图。如图所示,制动片5因一对制动片用板簧16的作用将之压紧在第1球面座6上,从而使之被装配在制动臂3上。且制动片5因制动片用弹簧片16的作用,被压向第1球面座6的中心方向。制动片用板簧16由多个螺栓17被安装在制动臂3。其次,对动作加以说明。当电磁铁13未被励磁时,因制动弹簧14的弹簧力,制动片5被压紧在制动面1a上,对制动鼓1的旋转进行摩擦制动。此时,制动片5以其中央一点被压紧在制动面1a上。而当电磁铁13被励磁时,电枢10逆着制动弹黄14向电磁铁13一侧受到吸引而变位,制动片5从制动面1a上离开。由此,制动鼓1的制动被解除,制动鼓1因电动机的驱动力而与驱动绳轮一起旋转。更进一步说,对于制动片5的动作行程,可通过将锁定螺母9旋松、对行程调整螺丝7的旋入螺丝孔3b的旋入量进行调整来加以调整。即,将行程调整螺丝7旋入,使之向制动片5一侧发生变位,由此,制动时电枢10与电磁铁13之间的间隙增大,制动片5的动作行程也就增大。相反,将行程调整螺丝7旋松,使之向电磁铁13一侧发生变位,从而制动时电枢10与电磁铁13之间的间隙减小,制动片5的动作行程也就减小。此种制动装置,由于不仅在制动臂3与制动片5之间设置了第1球面座6,而且在制动臂3与电枢10之间还设置了第2球面座8,故而,即使电枢10对制动臂3的吸引面精度不高也可不对电枢10的安装角度加以调整而实现稳定的吸引动作。另外,由于第1球面座6相对于第2球面座8而言是被设置在压紧吸引机构15推压第2球面座8的方向上,故对于制动臂3不产生弯矩,可以降低制动臂3的强度,可实现制动臂3的薄壁化。而且,由于在电枢10上安装了将第2球面座8压紧在支承座11上的球面座用板簧12,故当开放动作时第2球面座8及支承座11不会从电枢10上分离,可实现开放动作的稳定化。且开放动作时可将制动臂3拉引过来。更进一步地,由于制动片5通过用制动片用板簧16将之紧压在第1球面座6上而装配于制动臂3上,故只拆卸制动片用板簧16就可方便地卸除或更换制动片5。为此,尽管是被安装在制动鼓1内的狭小空间内,本制动装置的维修性能也可得到提高。而且,由于制动片5通过1制动片用板簧16而向第1球面座6的中心方向受到紧压,因此,使得制动片5始终保持着随从制动面1a的姿势并发生变位而与制动面1a抵接。由此,可将制动片5稳定地压紧到制动鼓1上。实施形态2图4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2的电梯卷扬机制动装置以部分截面来现示的正面图,图5是表示图4的制动片的安装构造的右视图。图中,在电枢10上固定有固定杆21,该固定杆21贯穿制动臂3的相对制动片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卷扬机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周上设有制动面的圆筒状旋转部、相对于电梯卷扬机的固定部而固定的支承部、设置于所述旋转部的内侧且以可摆动地由支承部支承的制动臂、装配于所述制动臂上的通过所述制动臂的摆动而与制动面接触分离的制动片、以及通过所述制动臂将所述制动片压紧到所述制动面上而对所述旋转部的旋转加以制动,同时通过吸引所述制动臂使所述制动片从所述制动面上离开而解除对所述旋转部的制动的压紧吸引机构,    在所述制动臂与所述制动片之间夹有第1球面座,在所述制动臂与所述压紧吸引机构之间夹有第2球面座,所述第1球面座相对于所述第2球面座而被设置在所述压紧吸引机构推压所述第2球面座的方向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川浩文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