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纱除去装置及摘取机部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7900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摘取机部件,插入筒管(B)内的摘取机部件(20)具有多个紧密接触部(23)和连结多个紧密接触部(23)的连结部(24),所述紧密接触部(23)相互隔开间隙地配置在筒管(B)的内周方向上,能够在筒管(B)的径向上在缩径状态和比该缩径状态向筒管(B)的径向外侧扩张的扩径状态之间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去筒管上的残纱的残纱除去装置及该残纱除去装置 的摘取机部件。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残纱除去装置(筒脚清除机),设置在纱线巻绕装置 的筒管搬送装置上,除去残留在从纱线巻绕装置排出的筒管上的纱线(残 纱)。这种残纱除去装置一般具有摘取机部件,该摘取机部件从搬送来的筒管中抽出成为除去残纱的对象的筒管。例如日本特开平11-100171号公报的 残纱除去装置为,具有插入到筒状筒管中的摘取机部件,该摘取机部件由 在其轴向中央部形成有内周槽的橡胶管构成。并且,该残纱除去装置构成为通过气缸在摘取机部件的轴向上压縮摘取机部件,使形成有槽的轴向 中央部向径向外侧弹性变形,而与筒管的内面紧密接触,由此保持筒管。但是,日本特开平11-100171号公报所记载的摘取机部件,在从扩径而 保持筒管的状态返回縮径状态时,仅通过摘取机部件自身的弹性恢复力从 扩径状态收縮,因此存在因返回不良而摘取机部件不能从筒管拔出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残纱除去装置,能够防止摘取机部件从扩 径状态返回縮径状态时的返回不良,并能够可靠地进行筒管的保持解除。第1专利技术的残纱除去装置为除去筒状筒管的残纱的残纱除去装置,其 特征在于,具有摘取机部件,可位移为与上述筒管的内面紧密接触而保 持筒管的扩径状态、和外径比上述筒管的内径小的縮径状态;摘取机驱动 单元,切换上述摘取机部件的上述扩径状态和上述縮径状态;支持基部, 支持上述摘取机驱动单元;以及,支持基部驱动单元,沿上述筒管的轴向 驱动上述支持基部。在该残纱除去装置中,首先,在縮径状态的摘取机部件被插入筒管的状态下,通过摘取机驱动单元强制地使摘取机部件向径向外侧扩张而成为 扩径状态,摘取机部件与筒管的内面紧密接触而保持筒管。然后,在从由 摘取机部件保持的筒管除去残纱后,通过摘取机驱动单元强制地使摘取机 部件向径向内侧收縮而返回縮径状态,解除筒管的保持。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摘取机驱动单元强制地切换摘取机部件的扩径状态 和縮径状态,因此在摘取机部件从扩径状态返回缩^S状态时不会产生返回 不良,而能够可靠地进行筒管的保持解除。第2专利技术的残纱除去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专利技术中,上述摘取机驱动单元具有插通上述摘取机部件内的摘取机轴,上述摘取机部件的一端部固定在上述摘取机轴上,并且其另一端部固定在上述支持基部上;通 过上述摘取机驱动单元沿上述筒管的轴向相对于上述支持基部移动上述摘 取机轴,由此切换上述摘取机部件的上述扩径状态和上述縮径状态。根据该构成,由于摘取机部件的一端部固定在摘取机轴上,并且其另 一端部固定在支持基部上,因此辑过摘取机轴沿筒管的轴向相对于支持基 部移动,由此摘取机部件沿轴向压縮或者伸张,强制地被切换为扩径状态 和縮径状态。第3专利技术的残纱除去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或第2专利技术中,上 述摘取机部件具有并列配置在上述筒管的内周方向上、并且能够在上述 筒管的径向位移的多个紧密接触部;和连结上述多个紧密接触部的连结部。在上述的由橡胶管构成的现有的摘取机部件(专利文献l)中,由于沿轴 向压縮摘取机部件时的径向的弹性变形量(扩径量),利用了橡胶管本身的弹 性变形特性,因此难以超过橡胶本身的弹性变形能力而使其较大地变形。 因此,难以用一种摘取机部件对应于内径不同的多种筒管。即,每当由筒 管搬送装置处理的筒管的种类改变,就需要将摘取机部件更换成适合于所 使用的筒管的摘取机部件。而且,在该现有技术的摘取机部件中,由于在 摘取机部件的轴向中央部反复产生局部的伸縮和弯曲变形的双方,因此在 该轴向中央部容易产生疲劳破坏,而耐久性差。另一方面,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摘取机部件分割成多个紧密接触部, 由此,在负载沿筒管的轴向作用于摘取机部件时,各紧密接触部容易相对 于连结部弯曲变形,能够在筒管径向上较大地位移。如此,所分割的多个 紧密接触部分别通过弯曲变形而在径向上位移,因此能够较大地确保摘取机部件的径向的位移量(即扩径量)。因此,对于内径不同的多种筒管能够共 通使用一种摘取机部件,能够减少根据筒管的种类更换摘取机部件的麻烦。 并且,由于摘取机部件的多个紧密接触部基本上只通过弯曲变形反复 进行扩径和縮径,因此在从扩径状态位移到縮径状态、或者从縮径状态位 移到扩径状态时,在摘取机部件、尤其是在紧密接触部产生的伸縮非常小。 因此,与反复产生伸縮和弯曲变形的双方的现有摘取机部件相比,难以产 生重复应力导致的疲劳断裂,提高了摘取机部件的耐久性。第4专利技术的残纱除去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3专利技术中,上述摘取 机部件由筒状体构成,该筒状体在其轴向中央部形成有沿轴向延伸并且在 圆周方向上并列的多条缝隙,上述筒状体的上述轴向中央部被上述多条缝 隙在圆周方向上分割,由此形成上述多个紧密接触部,上述筒状体的轴向 两端部分别构成连结上述多个紧密接触部的上述连结部。当由筒状体构成的摘取机部件被沿其轴向压縮时,由多条缝隙沿圆周 方向分割形成的多个紧密接触部向径向外侧鼓起地弯曲变形,整体成为扩 径状态而与筒管的内周面紧密接触。另外,多条缝隙只要是整体上沿筒状体的轴向延伸、以能够沿圆周方 向分割筒状的摘取机部件的轴向中央部而形成多个紧密接触部的缝隙,其 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缝隙不限于与摘取机部件的轴向平行, 例如也包括在相对于轴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缝隙、或者延伸为曲线状或 者之字状的缝隙。第5专利技术的残纱除去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4专利技术中,上述摘取 机部件由弹性部件形成,并在上述缝隙两端分别形成有圆弧状应力缓和部。根据该构成,在扩径时或縮径时、在多个紧密接触部弯曲变形时,在 缝隙两端位置上产生的应力集中被应力缓和部缓和。因此,防止从缝隙的 两端产生龟裂并发展。第6专利技术的摘取机部件的特征在于,由作为弹性部件的筒状体构成, 该筒状体插入筒状筒管内、在其轴向中央部形成有沿轴向延伸并且沿圆周 方向并列的多条缝隙,该摘取机部件具有多个紧密接触部,由上述多条 缝隙沿圆周方向分割上述筒状体而形成,能够在上述筒管的径向上、在縮 径状态和比该縮径状态向外侧扩张的扩径状态之间位移;连结部,分别设 置在上述筒状体的轴向的两端部,连结上述多个紧密接触部;以及,形成在上述缝隙两端的圆弧状应力缓和部。摘取机部件在筒管的内周方向上被分割成多个紧密接触部,由此,各 紧密接触部容易相对于连结部弯曲变形,而能够在筒管的径向上较大地位 移。即,能够较大地确保摘取机部件的径向的变形量(扩径量)。因此,对于 内径不同的多种筒管能够共通使用一种摘取机部件,并能够减少根据筒管 的种类更换摘取机部件的麻烦。并且,与反复产生伸縮和弯曲变形的双方 的现有摘取机部件相比,难以产生重复应力导致的疲劳断裂,提高了摘取 机部件的耐久性。而且,在扩径或縮径时、在多个紧密接触部弯曲变形时,在缝隙两端 位置产生的应力集中被应力缓和部缓和。因此,防止从缝隙的两端产生龟 裂并发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残纱除去装置(待禾几状态)的正视图。图2是残纱除去装置(保持筒管的状态)的正视图。图3是残纱除去装置(吊起筒管的状态)的正^L图。图4是残纱除去装置(筒管拔取中)的正视图。图5是残纱除去装置(筒管拔取结束的状态)的正视图。图6是筒管摘取机的放大图。图7是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残纱除去装置,除去筒状筒管的残纱,其特征在于,具有: 摘取机部件,可位移为与上述筒管的内面紧密接触而保持筒管的扩径状态、和外径比上述筒管的内径小的缩径状态; 摘取机驱动单元,切换上述摘取机部件的上述扩径状态和上述缩径状态; 支持基部,支持上述摘取机驱动单元;以及 支持基部驱动单元,沿上述筒管的轴向驱动上述支持基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岛信吾吉田恭规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