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94390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2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递系统,包括发动机、电动机、第一轴、第二轴、离合器、同步器、齿轮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将所述电动机作为起步档位时的动力装置,可以省去低档位齿轮如:一档齿轮、二档齿轮,以及倒档齿轮,直接将所述电动机输出的动力通过所述第一轴传到差速器上,减少了零部件的空间;保留原有变速器的中、高档齿轮,如:三、四、五、六档齿轮结构,结构改变较小,节约改装成本;取消了倒档齿轮,由现有的三轴结构变为两轴结构,节省了变速器的空间,保证了整车布置的便利性,同时也能满足汽车在复杂路面所需的多档位要求;所述电动机能反转发电,与所述第二轴同轴设置,更加方便安装。(*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递系统,包括发动机、电动机、第一轴、第二轴、离合器、同步器、齿轮组;本技术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将所述电动机作为起步档位时的动力装置,可以省去低档位齿轮如:一档齿轮、二档齿轮,以及倒档齿轮,直接将所述电动机输出的动力通过所述第一轴传到差速器上,减少了零部件的空间;保留原有变速器的中、高档齿轮,如:三、四、五、六档齿轮结构,结构改变较小,节约改装成本;取消了倒档齿轮,由现有的三轴结构变为两轴结构,节省了变速器的空间,保证了整车布置的便利性,同时也能满足汽车在复杂路面所需的多档位要求;所述电动机能反转发电,与所述第二轴同轴设置,更加方便安装。【专利说明】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递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动力传递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递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能源短缺和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安全、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当今汽车发展的主题。由于技术的制约,环保的电动汽车或者燃料电池汽车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全面推广,因此技术上比较成熟的混合动力汽车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一种选择。 在现有的混合动力技术中,采用行星轮系的混合动力汽车驱动装置大部分结构都非常复杂,加工装配也比较困难,而且不能满足汽车在复杂路面所需的多档位要求。其所能实现的功能,与开发、生产的技术和成本投入不成正比,因此无论是结构还是生产方面都无法运用于汽车上。 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 102328573 A公开了一种基于行星齿轮系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齿圈、发电动机、电动机。虽然由于该专利技术技术的动力输出直接采用齿轮啮合,提高了传动的可靠性高,平稳性。但是其只有一组行星齿轮系,不能满足汽车在多工况行驶下对多档位的要求,而且其对传统的变速器改动较大,增加了研发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减少变速器空间,有效节约改动成本的同时满足汽车在复杂路面所需的多档位要求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递系统。 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递系统,包括发动机、电动机、第一轴、第二轴、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十二齿轮和换挡机构;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齿轮通过第一离合器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右边,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轴转动副连接,所述第六齿轮设置在第一齿轮的右边,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一轴固定连接;所述第十二齿轮通过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电动机连接,所述第十二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左边,所述第十二齿轮与所述第二轴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七齿轮设置在所述第十二齿轮的左边,所述第七齿轮与所述第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七齿轮啮合,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十二齿轮啮合;所述换挡机构包括第一换挡机构,所述第一换挡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I和所述第六齿轮6之间,所述第一换挡机构包括第二齿轮、第一同步器、第三齿轮、第八齿轮和第九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右边,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轴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三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右边,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轴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所述第一同步器与所述第一轴花键连接,所述第八齿轮和第九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八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九齿轮啮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换挡机构还包括第二换挡机构,所述第二换挡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六齿轮之间,所述第二换挡机构包括第四齿轮、第二同步器、第五齿轮、第十齿轮和第十一齿轮,所述第四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三齿轮右边,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一轴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五齿轮设置在所述第四齿轮右边,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一轴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器与所述第一轴花键连接,所述第十齿轮和第十一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十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十一齿轮啮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分别与第一轴承通过滚子轴承转动副连接;所述第十二齿轮与所述第二轴通过滚子轴承转动副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一轴的固定连接为过盈配合;所述第七齿轮、第八齿轮、第九齿轮、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二轴的固定连接为过盈配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动机与所述第二轴同轴设置。 有益效果:本技术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将所述电动机作为起步档位时的动力装置,可以省去低档位齿轮,如:一档、二档齿轮,以及倒档齿轮,直接将所述电动机输出的动力通过所述第一轴传到差速器上,减少了零部件的空间;保留原有变速器的中、高档齿轮,如:三、四、五、六档齿轮结构,结构改变较小,节约改装成本;取消了倒档齿轮,由现有的三轴结构变为两轴结构,节省了变速器的空间,保证了整车布置的便利性,同时也能满足汽车在复杂路面所需的多档位要求;所述电动机能反转发电,合理利用制动时产生的能量;所述电动机与第二轴同轴设置,更加方便安装。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技术所述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递系统的结构图。 图中:1,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第三齿轮;4,第四齿轮;5,第五齿轮;6,第六齿轮;7,第七齿轮;8,第八齿轮;9,第九齿轮;10,第十齿轮;11,第i^一齿轮;12,第十二齿轮;13,第一同步器;14,第二同步器;15,第一轴;16,第二轴;17,第一离合器;18,第二离合器;19,发动机;20,电动机;21,第一换挡机构;22,第二换挡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递系统,包括发动机19、电动机20,第一轴15、第二轴16、第一离合器17、第二离合器18、第一齿轮1、第六齿轮6、第七齿轮7、第十二齿轮12和换挡机构;所述第一轴15与所述第二轴16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齿轮I通过第一离合器17与所述发动机19连接;所述第一齿轮I设置在所述第一离合器17的右边,所述第一齿轮I与所述第一轴15通过滚子轴承转动副连接,所述第六齿轮6设置在第一齿轮I的右边,所述第六齿轮6与所述第一轴15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连接;所述第十二齿轮12通过第二离合器18与所述电动机20连接,所述第十二齿轮12设置在所述第二离合器18的左边,所述第十二齿轮12与所述第二轴16通过滚子轴承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七齿轮7设置在所述第十二齿轮12的左边,所述第七齿轮7与所述第二轴16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I与所述第七齿轮7啮合,所述第六齿轮6与所述第十二齿轮12啮合;所述换挡机构包括第一换挡机构21、第二换挡机构22 ;所述第一换挡机构21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I和所述第六齿轮6之间,所述第一换挡机构21包括第二齿轮2、第一同步器13、第三齿轮3、第八齿轮8和第九齿轮9,所述第二齿轮2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I右边,所述第二齿轮2与所述第一轴15通过滚子轴承转动副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19)、电动机(20),第一轴(15)、第二轴(16)、第一离合器(17)、第二离合器(18)、第一齿轮(1)、第六齿轮(6)、第七齿轮(7)、第十二齿轮(12)和换挡机构;所述第一轴(15)与所述第二轴(16)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齿轮(1)通过第一离合器(17)与所述发动机(19)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与所述第一轴(15)转动副连接,所述第六齿轮(6)设置在第一齿轮(1)的右边,所述第六齿轮(6)与所述第一轴(15)固定连接;所述第十二齿轮(12)通过第二离合器(18)与所述电动机(20)连接,所述第十二齿轮(12)与所述第二轴(16)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七齿轮(7)设置在所述第十二齿轮(12)的左边,所述第七齿轮(7)与所述第二轴(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与所述第七齿轮(7)啮合,所述第六齿轮(6)与所述第十二齿轮(12)啮合;所述换挡机构包括第一换挡机构(21),所述第一换挡机构(21)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1)和所述第六齿轮(6)之间,所述第一换挡机构(21)包括第二齿轮(2)、第一同步器(13)、第三齿轮(3)、第八齿轮(8)和第九齿轮(9);所述第二齿轮(2)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1)的右边,所述第二齿轮(2)与所述第一轴(15)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三齿轮(3)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2)的右边,所述第三齿轮(3)与所述第一轴(15)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器(13)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2)和第三齿轮(3)之间,所述第一同步器(13)与所述第一轴(15)花键连接,所述第八齿轮(8)和第九齿轮(9)分别与所述第二轴(1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2)与所述第八齿轮(8)啮合,所述第三齿轮(3)与所述第九齿轮(9)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朝春刘逸群任皓李道宇吴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