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举升机立柱成型定位装置,涉及举升机生产技术领域,包括折弯机的上模和下模,下模固定在台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右侧设置上料平台,上料平台侧面安装有前定位,所述下模左侧设置后托料和后定位,所述后定位的下端面与下模的上端面齐平,所述后托料的上端面与下模的上端面齐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举升机立柱成型定位装置,可使加工的立柱型腔尺寸一致性很高,下料尺寸误差在5mm以内均不影响使用,便于批量生产;该定位装置可使加工过程先后定位再前定位,避免误差累积,把下料产生的误差放置到不影响举升机运行的侧边,保证其余各边尺寸。(*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举升机立柱成型定位装置,涉及举升机生产
,包括折弯机的上模和下模,下模固定在台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右侧设置上料平台,上料平台侧面安装有前定位,所述下模左侧设置后托料和后定位,所述后定位的下端面与下模的上端面齐平,所述后托料的上端面与下模的上端面齐平。本技术提供一种举升机立柱成型定位装置,可使加工的立柱型腔尺寸一致性很高,下料尺寸误差在5mn以内均不影响使用,便于批量生产;该定位装置可使加工过程先后定位再前定位,避免误差累积,把下料产生的误差放置到不影响举升机运行的侧边,保证其余各边尺寸。【专利说明】举升机立柱成型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举升机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举升机立柱成型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举升机(双柱类)一般由立柱、活动架、伸缩臂及其相关联接件组成。在汽车举升机工作时,活动架在立柱内部由油缸驱动在立柱的导轨面上下滑动,因此,立柱与活动架的之间的配合尺寸要求非常高。其间隙过大会造成活动架晃动,容易造成运行不平稳和维修时车辆人身的不安全;其间隙过小会造成活动架安装困难,运行时摩擦阻力过大,容易造成液压系统压力过大,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爬行抖动。 其间隙控制的难点在于立柱的成型,保证其型腔尺寸。 目前一般工厂保证间隙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根据型腔尺寸对活动架相关的尺寸进行调整,第二种是对立柱成型前工序(剪板或激光下料等)控制下料尺寸,第三种是采用滚压成形。第一种不宜进行批量生产,第二种成本较高,第三种由于滚压机模具设定原因,不宜进行不同品种型腔尺寸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阶段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举升机立柱成型定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举升机立柱成型定位装置,包括折弯机的上模和下模,下模固定在台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右侧设置上料平台,上料平台侧面安装有前定位,所述下模左侧设置后托料和后定位,所述后定位的下端面与下模的上端面齐平,所述后托料的上端面与下模的上端面齐平。 所述前定位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通过转轴安装前定位块,前定位块一侧还设置有固定在安装板上的限位块,前定位块可围绕转轴转动,当前定位块转向下方时,则不会影响加工立柱的板材在上料平台上移动,当前定位块转向上方时,限位块会对前定位块起到限位作用,使前定位块竖直向上,此时前定位可以对板材进行前端定位。 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L型的调节孔,便于安装可调节前定位的位置,可加工不同尺寸的立柱产品。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本技术提供一种举升机立柱成型定位装置,可使加工的立柱型腔尺寸一致性很高,下料尺寸误差在5_以内均不影响使用,便于批量生产;该定位装置可使加工过程先后定位再前定位,避免误差累积,把下料产生的误差放置到不影响举升机运行的侧边,保证其余各边尺寸。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第一道折弯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第二道折弯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第三道折弯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第四道折弯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第五道折弯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第六道折弯状态示意图; 图7为立柱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举升机立柱成型定位装置,包括折弯机的上模3和下模4,下模4固定在台架8上,下模4右侧设置上料平台6,上料平台6侧面安装有前定位7,下模4左侧设置后托料I和后定位2,后定位2的下端面与下模4的上端面齐平,后托料I的上端面与下模4的上端面齐平;前定位7包括安装板71,安装板71上通过转轴72安装前定位块73,前定位块73 —侧还设置有固定在安装板71上的限位块74。 如图1-7所示,原料板材5放置在上料平台6上,向折弯机的折弯冲模内输送,要经过六道折弯才能最终成型为立柱产品(如图7所示),如图1、2所示,第一道和第二道折弯用后定位保证折弯尺寸,如图3所示,第三道折弯用前定位,把下料产生的误差放置到不影响举升机运行的侧边,保证其余各边尺寸,如图4-6所示,第四、五、六道折弯均用后定位,在第六道弯时,由于工件重心后移,还设置了后托料,保证工件不掉落。 如图3所示,下料产生的误差在第三道的标注尺寸X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举升机立柱成型定位装置,包括折弯机的上模和下模,下模固定在台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右侧设置上料平台,上料平台侧面安装有前定位,所述下模左侧设置后托料和后定位,所述后定位的下端面与下模的上端面齐平,所述后托料的上端面与下模的上端面齐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机立柱成型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定位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通过转轴安装前定位块,前定位块一侧还设置有固定在安装板上的限位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举升机立柱成型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L型的调节孔。【文档编号】B21D5/06GK204018442SQ201420352104【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专利技术者】徐峰 申请人:合肥一航航空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举升机立柱成型定位装置,包括折弯机的上模和下模,下模固定在台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右侧设置上料平台,上料平台侧面安装有前定位,所述下模左侧设置后托料和后定位,所述后定位的下端面与下模的上端面齐平,所述后托料的上端面与下模的上端面齐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一航航空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