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端面齿圈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2718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5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端面齿圈模具,包括上冲、中模、下外冲、下内冲,其特征在于下外冲内部设置有下内冲,下外冲、下内冲设置在中模下方,中模内设置有粉仓,上冲设置在中模上部,下内冲中部设置有凸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分冲成形齿圈的方案,即由下外冲成形齿圈的端面,下内冲成形齿圈的齿槽部分。下内冲采用组合结构,通过在下内冲中部设置凸台,从而将芯棒集成到下内冲上,确保下内冲有足够的强度。通过上述模具结构改善,使得外下冲和内下冲在加工方面均可以采用精密线切割加工,模具齿形精度高,累积误差可以控制在0.01mm以内,从而保证产品的齿形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是传感器端面齿圈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拉伸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按所成型的材料的不同,模具可分为金属模具和非金属模具。金属模具又分为:铸造模具(有色金属压铸,钢铁铸造)和锻造模具等。模具按加工金属的加工工艺分类,常用的有:冲压模,包括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翻边模、缩口模、起伏模、胀形模、整形模等;锻模,包括模锻用锻模、镦锻模等;以及挤压模和压铸模。批量生产一个产品,设计并制造一种合适的模具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意义重大。虽然模具的各类繁多,但对于单独的非标产品,或者是刚开始采用模具生产的产品,模具的设计往往是一个难题,端面齿圈主要应用于汽车ABS轴向安装的传感器中,对于每个齿形的误差要求极为严格,要求一周所有齿形的累积误差不超过0.02_,所以对于采用粉末冶金工艺生产的端面齿圈成形模具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以往粉末冶金工艺齿形部分一般采用上冲端面设置齿形来成形端面齿圈,存在着齿部需要设置脱模斜度及采用电火花加工工艺而造成齿圈精度不足,累积误差超差的状况。目前还没有一种专门用于端面齿圈生产的传感器端面齿圈专用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专门用于端面齿圈生产的传感器端面齿圈模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传感器端面齿圈模具,包括上冲、中模、下外冲、下内冲,其特征在于下外冲内部设置有下内冲,下外冲、下内冲设置在中模下方,中模内设置有粉仓,上冲设置在中模上部,下内冲中部设置有凸台。中模内的粉仓为倒阶梯孔形状。中模通过螺栓与冲床连接。下外冲成型齿圈的端面,下内冲成形齿圈的齿槽。本技术采用分冲成形齿圈的方案,即由下外冲成形齿圈的端面,下内冲成形齿圈的齿槽部分。下内冲采用组合结构,通过在下内冲中部设置凸台,从而将芯棒集成到下内冲上,确保下内冲有足够的强度。通过上述模具结构改善,使得外下冲和内下冲在加工方面均可以采用精密线切割加工,模具齿形精度高,累积误差可以控制在0.01mm以内,从而保证产品的齿形精度。【附图说明】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剖视图,其中:1-上冲,2-中模,3-下外冲,4-下内冲。【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传感器端面齿圈模具,包括上冲1、中模2、下外冲3、下内冲4,其特征在于下外冲3内部设置有下内冲4,下外冲3、下内冲4设置在中模2下方,中模2内设置有粉仓,上冲1设置在中模2上部,下内冲4中部设置有凸台。中模2内的粉仓为倒阶梯孔形状。中模2通过螺栓与冲床连接。下外冲3成型齿圈的端面,下内冲4成形齿圈的齿槽。本技术采用分冲成形齿圈的方案,即由下外冲3成形齿圈的端面,下内冲4成形齿圈的齿槽部分。下内冲4采用组合结构,通过在下内冲4中部设置凸台,从而将芯棒集成到下内冲4上,确保下内冲4有足够的强度。通过上述模具结构改善,使得外下冲和内下冲在加工方面均可以采用精密线切割加工,模具齿形精度高,累积误差可以控制在0.01mm以内,从而保证产品的齿形精度。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传感器端面齿圈模具,包括上冲、中模、下外冲、下内冲,其特征在于下外冲内部设置有下内冲,下外冲、下内冲设置在中模下方,中模内设置有粉仓,上冲设置在中模上部,下内冲中部设置有凸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端面齿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模内的粉仓为倒阶梯孔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端面齿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模通过螺栓与冲床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端面齿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外冲成型齿圈的端面,下内冲成形齿圈的齿槽。【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传感器端面齿圈模具,包括上冲、中模、下外冲、下内冲,其特征在于下外冲内部设置有下内冲,下外冲、下内冲设置在中模下方,中模内设置有粉仓,上冲设置在中模上部,下内冲中部设置有凸台。本技术采用分冲成形齿圈的方案,即由下外冲成形齿圈的端面,下内冲成形齿圈的齿槽部分。下内冲采用组合结构,通过在下内冲中部设置凸台,从而将芯棒集成到下内冲上,确保下内冲有足够的强度。通过上述模具结构改善,使得外下冲和内下冲在加工方面均可以采用精密线切割加工,模具齿形精度高,累积误差可以控制在0.01mm以内,从而保证产品的齿形精度。【IPC分类】B21D37/10【公开号】CN205042992【申请号】CN201520559853【专利技术人】邓宜炘 【申请人】长钰模具(苏州)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申请日】2015年7月2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传感器端面齿圈模具,包括上冲、中模、下外冲、下内冲,其特征在于下外冲内部设置有下内冲,下外冲、下内冲设置在中模下方,中模内设置有粉仓,上冲设置在中模上部,下内冲中部设置有凸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宜炘
申请(专利权)人:长钰模具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