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片材介质处理装置的片材介质输入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122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打印机或其它片材介质处理装置的片材介质输入结构(15)包括:片材介质支承面(76、78、80)和沿着介质路径(30)位于该支承面(76、78、80)下游的可移动面(98、152)。该面(98、152)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一位置中,该面(98、152)伸入介质路径(30)中以阻挡支承在支承面(76、78、80)上的介质片材(42)的前缘,而在该第二位置中,该面(98、152)不伸入介质路径(30)中,且介质片材沿着介质路径(30)自由地从支承面(76、78、80)移过可移动面(98、152)。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移动面(98)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移动面(152)在一个平面中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打印机和其它片材介质处理装置的片材介质输入结构。
技术介绍

技术实现思路
在许多打印机中,单张纸或其它打印介质从固定在介质盒中的片材堆顶部离开而被送入打印机。通常,拾取辊转动到顶部片材上,以使顶部片材从片材堆上滑下并滑进一组将片材送入打印器械的输送辊中。有时,片材堆中片材间的摩擦力导致在从片材堆中拾取顶部纸张时,片材堆中顶部的两张或三张片材粘在一起。紧接在顶部之后的片材必须与顶部片材分开,从而避免将多张片材同时送到打印器械中。在一种传统的输入结构中,通过使片材靠在一个位于介质输入盒前部的倾斜壁上而使紧接在顶部之后的片材与顶部片材分开。该分离壁也起载荷止挡的作用,以防止用户在介质堆装于介质盒中时将介质过远地推入打印机中。不过,由于壁是倾斜的,用户会比较容易部分地沿分离壁推动介质堆且过远地推入打印机中,这就防止了片材有效的分离。在某些打印机中,将一个弹性垫嵌在分离壁中,从而使用户较难将介质堆过远地装到打印机中。弹性垫的可压缩性和较高的表面摩擦使得介质堆装载期间的阻力在理想程度上有所增加。遗憾的是,产生足够的阻力来充当有效载荷止挡的弹性垫也会对从介质堆中拾取且沿着垫子在分离壁上推动的顶部片材造成太大的阻力。本专利技术致力于协调解决载荷止挡阻力较大而在介质拾取期间阻力较小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一台喷墨打印机的透视图;图2是图1中示出的将盖子和外壳的其它部件去除的喷墨打印机的透视图;图3是图2中示出的带有传统介质输入结构的喷墨打印机的侧视图和局剖图;图4是更为详细地示出图3中打印机的介质输入结构的透视图; 图5是图2中示出的带有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构造的介质输入结构的喷墨打印机的侧视图和局剖图;图6是图5的介质输入结构的透视图;图7-10是示出了将介质片材堆装入图5中的打印机并随后从片材堆中拾取顶部片材的侧视图和局剖图;图11是用于移动图5-10中的输入结构的载荷止挡件的联动装置的细部透视图;图12是图11中联动装置的细部侧视图;图13是图2中示出的带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构造的介质输入结构的喷墨打印机的侧视图和局剖图;图14是示出了图13中介质输入结构的透视图;图15-18是示出了将介质片材堆装入图13中的打印机并随后从片材堆中拾取顶部片材的侧视图和局剖图;图19和20是示出了图13-18中输入结构的载荷止挡件的致动和联动装置的平面图,在图18中,止挡位于片材堆阻挡位置,在图20中,止挡远离该阻挡位置而内缩;图21是图13-18中的输入结构的载荷止挡件的致动和联动装置的细部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1和图2中所示的喷墨打印机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不过,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用于喷墨打印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在任何打印机或其它片材介质处理装置中实行,其中需要或希望使用一个活动部件来阻挡介质路径以有助于防止片材介质过远地装到装置中。虽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用于喷墨打印机,但期望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例尤其用于具有许多喷墨打印机典型的U形介质路径的打印机,其中打印介质是以与水平介质盒成陡的角度而输送的。图1示出了一台喷墨打印机10。图2示出了除去盖子12(图1)和外壳14的其它部件的喷墨打印机10。图3是喷墨打印机10的侧视图和局剖图,比如图1和2中所示的带有传统输入结构的喷墨打印机10,该传统输入结构一般由参考标号15表示。图4是传统输入结构15和用在打印机10中的片材介质拾取机构的部件的透视图。首先连同打印机10的其它部件来讨论传统的输入结构,以便更好地区分本专利技术输入结构的不同实施例。图3和图4示出了传统的输入结构。图5-11和12-20示出了一个新的输入结构的两个实施例。首先参照图1-3,打印机10包括盖子12和外壳14。一个片材介质盒16沿着外壳14中的开口18定位在打印机10的底部。纸张或其它的打印介质片材32(图3)被堆叠在介质盒16中以输入给打印机10,并通过开口18将打印片材往回输出到介质盒16上。支承面20有助于使打印片材的后缘悬置在介质盒16上。打印机10包括一个底盘22,其支承打印机10的运转部件。底盘22通常代表外壳14的那些部件以及支承打印机10中运转部件的打印机10中其它结构稳定的元件。打印头滑架24沿着装在底盘22上的导轨26往复移动。任何合适的驱动机构都可用来移动滑架24。一台例如通过皮带和皮带轮系统(未示出)与滑架24连接在一起的双向旋转电机(未示出)是一个通常用在喷墨打印机中的滑架驱动机构。滑架24上具有用于保持一个或多个打印头28的分隔间。在图1-3中示出的打印机中,滑架24承载两个打印头28,其中一个打印头容纳用于彩色打印的彩色墨水,另一个打印头容纳用于单色打印的黑色墨水。打印头28通常也被称作打印盒或墨盒。如图3最好地示出那样,打印头28沿着介质路径30定位,这样每张打印介质32直接通过打印头28下面的打印区域34。每个打印头28面对介质片材32的底部36包括一排喷嘴,墨滴通过喷嘴喷射到介质片材32上。一个电子打印机控制器38从一台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或其它图像生成装置上接收打印数据。控制器38控制滑架24在介质片材32上的往复移动和介质片材32沿着介质路径30的前进。打印机控制器38也和打印头28电连接,例如通过一根柔软的带状电缆40。当滑架24承载着打印头28经过介质片材32时,打印机控制器38根据打印数据有选择地致动打印头28中的喷墨元件以通过喷嘴将墨滴喷射到介质片材32上。通过将滑架24经过介质片材32的移动与片材32沿着介质路径30的移动结合起来,控制器38使得打印头28喷射墨水到介质片材32上,从而形成理想的打印图像。现在同样参照图4,顶部片材32从介质盒16中的介质片材堆42中被“拾取”,并沿着介质路径30输送。装在摆臂46上的拾取辊44停靠在顶部片材32上。当需要打印一张片材时,拾取辊44在控制器38的方向上顺时针驱动来抓取顶部片材32,并沿着介质路径30把它送向传输辊48。传输辊48靠在空转辊50上以形成一个使片材32往前移向输出辊52的辊隙。输出辊52靠在空转臂54上以形成一个使片材32移到片材输出支承面20上的辊隙。每张片材32沿着导向斜面56从介质盒16中被导向传输辊48。导向斜面56也起着倾斜分离壁的作用,其帮助防止任何紧接在顶部之后的片材与顶部片材32一起移进传输辊的辊隙中。如果需要或希望改进片材的分离,可给一个或多个导向斜面56配备一个分离垫58。分离垫58通常构成一个弹性条,其从斜面56的表面上突出。当紧接在顶部之后的片材60被分离垫58阻止时,其中该片材60被片材间非常小的摩擦力往前拉,拾取辊44在顶部片材32上的作用力能充分克服分离垫58的阻力。也就是说,分离垫58将紧接在顶部之后的片材60与顶部片材32分开。有时也设置片材堆斜面62以升高片材堆42中片材的前缘来减少将顶部片材32输送通过分离垫58所需的力。介质盒16包括在侧壁66与68之间延伸的底板64。介质盒16一般包括一个调节其宽度以容纳不同宽度介质的机构。在图中所示的打印机10中,左侧壁66与滑块70成形为一体,该滑块70沿着底板64中槽74内的狭槽72滑动,从而针对不同宽度的介质作调整。底板64和滑块70限定介质支承面76、78和80。摆臂46装在底盘2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片材介质处理装置的片材介质输入结构(15),包括:一个片材介质支承面(76、78、80);一个第一部件(56、58),其沿着介质路径(30)位于该支承面(76、78、80)的下游,该介质路径(30)自支承面(76、78、80)延伸到第一部件(56、58)且沿着第一部件(56、58),该第一部件(56、58)被构造成将片材堆(42)上的顶部片材(32)与片材堆(42)中紧接在顶部片材之后的片材(60)分开;以及一个第二部件(96、150),其位于该第一部件(56、58)的附近,该第二部件(96、150)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一位置阻挡支承面(76、78、80)与第一部件(56、58)之间的介质路径(30),而该第二位置不阻挡支承面(76、78、80)与第一部件(56、58)之间的介质路径(3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鲁赫莫江晓S史密斯G米勒
申请(专利权)人: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