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及电池壳体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1000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15:48
电池组包括:电池单元;有底的壳体;板状的冷却板,其从壳体的外侧固定于壳体的底部,能够经由壳体的底部对电池单元进行冷却;以及第1导热材料,其具有塑性,被夹持在壳体的底部与冷却板之间,壳体的底部包括导热材料收容部,该导热材料收容部用于收容在冷却板固定于壳体时多余的第1导热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池组及电池壳体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多个单电池收容在框体内而构成的电池组。
技术介绍
公知有一种组合多个单体电池(单电池)而成的电池组。各单电池因充电和放电而产生热量,为了维持充放电特性,需要适当地控制单电池的温度。作为这样的电池组,在JP2010-192207A和JP2011-49139A中公开了一种包括板状的支承构件和冷却部件的电池组,其中,板状的支承构件用于支承多个单体电池的被支承面,冷却部件包括用于对该支承构件进行冷却的帕尔贴元件等。在JP2011-23296A中公开有这样一种电池组:在用于设置电池组的电池组设置部与单体电池之间设有呈片状、橡胶弹性状的、由糊剂或凝胶构成的导热构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些专利文件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构成为单体电池的热量经由设置在单体电池的底部侧的壳体等支承构件传递到外部。构成为自壳体的外部对该热量进行冷却。如JP2011-23296A所记载的现有技术所示,为了提高导热率,在单体电池与壳体之间设有具有弹性或塑性的导热构件。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将层叠单体电池而成的电池单元向壳体固定时,由于电池单元被向壳体侧按压,因而导热构件被按压。导热构件因被电池单元按压而变形。当导热构件在电池单元与壳体之间变形时,存在电池单元与壳体之间的导热构件的分布不均的情况。由于不均匀分布的导热构件而可能使得电池单元与壳体之间的按压力不均匀,从而对壳体的局部施加过大的力。由此,可能导致壳体的强度、耐久性产生问题。由于电池单元与壳体之间的按压力的不均匀,从而可能导致导热构件无法获得期望的压缩率。由此,可能产生电池单元与壳体之间的导热率下降、无法获得期望的冷却性能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即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壳体的强度和耐久性、且还能够确保导热率的电池组。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适用于下述的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电池单元,其是将包括多个单电池的电池模块层叠而构成的;有底的壳体,其用于收容电池单元;板状的冷却板,其从壳体的外侧固定于壳体的底部,能够经由壳体的底部对电池单元进行冷却;以及第1导热材料,其具有塑性,被夹持在壳体的底部与冷却板之间。该电池组的特征在于,壳体的底部包括导热材料收容部,该导热材料收容部能够收容在冷却板固定于壳体时多余的第1导热材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主要部位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的立体图。电池组10通过在壳体30内收纳电池单元20而构成。壳体30包括底部31、和环绕底部31的周边部而立起设置的侧部32。虽未图示,在壳体30的上方具有从上方覆盖壳体的盖部。电池单元20通过层叠多个电池模块21而构成。如后所述,在图3中,电池模块21包括多个单电池22,在电池模块21的周围设有电池壳体23。单电池22由例如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形成。电池模块21包括多个单电池22。通过在串联方向上层叠多个电池模块21,从而构成电池单元20。电池模块21在层叠方向上利用螺栓等固定。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的分解立体图。电池组10通过在图2所示那样的无盖的壳体30上堆叠电池单元20而构成。在壳体30的底部31的外侧设有用于对电池单元20进行冷却的冷却板40。冷却板40为内部可供介质流通的构造,通过利用介质吸收电池单元20的热量而对电池单元20进行冷却,以避免电池单元20的温度上升得过高。冷却板40利用介质向电池单元20传递热而对电池单元20进行加热,以避免电池单元20的温度下降得过低。冷却板40例如通过以下方式形成:使用将金属板弯折加工而在内部形成有介质的流路的两张金属板,并对金属板的外周实施钎焊。冷却板40具有介质入口41和介质出口42。冷却板40从壳体30的外侧控制电池单元20的热量。以在电池单元20与壳体30之间、以及在壳体30与冷却板40之间均不产生空隙而使导热率较大的方式设置第1导热材料51、第2导热材料52以及第3导热材料53、导热板50。具体而言,在电池单元20与壳体30之间配置由导热性较高的金属材质(例如铝)形成的导热板50。在导热板50与电池单元20之间设置第2导热材料52。在导热板50与壳体30的底部31之间也设置第3导热材料53。在壳体30的底部31的外侧与冷却板40之间设置第1导热材料51。第1导热材料51、第2导热材料52以及第3导热材料53在壳体30的底部31的外侧与冷却板40之间、以及电池单元20与导热板50之间、导热板50与壳体30之间将它们之间的间隙填满,从而提高导热率。第1导热材料51、第2导热材料52以及第3导热材料53含有例如硅等具有弹性的树脂、和用于提高导热率的金属等填料,通过与对象物密合而排除空气层,从而利用原材料的高导热率来提高导热性。电池组10通过将电池单元20和导热板50载置在壳体30上并利用螺栓等将它们固定、并且将冷却板40利用螺栓等固定在壳体30的底部31的外侧而构成。电池单元20、导热板50、壳体30的底部31以及冷却板40的彼此之间依次设有第2导热材料52、第3导热材料53以及第1导热材料51。能够利用这样的结构提高电池单元20与冷却板40之间的导热率,并利用在冷却板40上流通的介质适当地对电池单元20的温度进行控制。然而,在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电池组10的情况下,会发生以下这样的问题。第1导热材料51、第2导热材料52以及第3导热材料53在分别对电池单元20、导热板50、壳体30的底部31以及冷却板40进行固定时被压缩。电池单元20与导热板50之间存在供被按压了的第2导热材料52进入到电池模块21之间的间隙中的余地。另一方面,导热板50与壳体30之间的第3导热材料53、以及壳体30与冷却板40之间的第1导热材料51在固定电池单元20时被按压。此时,由于多余的第3导热材料53、第1导热材料51不均匀,因此,特别是向位于第3导热材料53与第1导热材料51之间的壳体30施加不均匀的力。壳体30可能会在不均匀的力的作用下变形,而因壳体30的变形可能导致壳体30的强度、耐久性下降。在电池单元20与壳体30之间的不均匀的力的作用下,可能导致第3导热材料53和第1导热材料51无法获得期望的压缩率,从而可能导致电池单元20与冷却板40之间的导热率下降。于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利用下述结构来防止第2导热材料52、第1导热材料51这二者的不均匀,从而防止壳体30的强度以及耐久性下降,并且还可以防止导热率下降。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的主要部位的剖视图。在图3中示出电池单元20、导热板50、壳体的底部31、冷却板40彼此接触部分的剖视图。图3的空白箭头表示热量的移动,黑箭头表示导热材料51、52、53的移动情况。电池单元20通过层叠多个电池模块21而构成。各电池模块21包括多个单电池22、和用于收纳多个单电池22的电池壳体23。电池壳体23具有将单电池22的热量向外部传递的功能。单电池22利用未图示的电极片的电连接而连接于电池模块21所具有的正负两个电极端子24。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组及电池壳体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组,其中,该电池组包括:电池单元,其是将包括多个单电池的电池模块层叠而构成的;有底的壳体,其用于收容所述电池单元;板状的冷却板,其从所述壳体的外侧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且能够经由所述壳体的底部对所述电池单元进行冷却;以及第1导热材料,其具有塑性,被夹持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冷却板之间,所述壳体的底部包括导热材料收容部,该导热材料收容部用于收容在所述冷却板固定于所述壳体时多余的所述第1导热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7.17 JP 2013-1484141.一种电池组,其中,该电池组包括:电池单元,其是将包括多个单电池的电池模块层叠而构成的;有底的壳体,其用于收容所述电池单元;板状的冷却板,其从所述壳体的外侧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且能够经由所述壳体的底部对所述电池单元进行冷却;以及第1导热材料,其具有塑性,被夹持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冷却板之间,所述第1导热材料在所述冷却板的与所述壳体的底面相接触那一侧的面上分散地配置在多个部位,且配置在所述电池单元中层叠起来的所述电池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相接触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在所述电池单元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用于导热的板状的导热板,在所述电池单元与所述导热板之间夹持有第2导热材料,在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夹持有第3导热材料,所述导热板具有移动孔,该移动孔能够供所述第2导热材料和所述第3导热材料在所述导热板的正面侧和背面侧互相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第2导热材料和所述第3导热材料配置在所述电池单元中层叠起来的所述电池模块进行接触的位置,所述导热板的所述移动孔配置在所述电池单元中层叠起来的所述电池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相接触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壳体的底部包括导热材料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桥季之大塚隆佐久间哲川口达生下野园均园生義人花田知之
申请(专利权)人: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