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00148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7 13:09
电池组具有壳体。在壳体收纳有多个电池单元。壳体具有有底筒状的壳体主体与平板状的盖体。壳体主体的各壁部具有包围开口部的端面。在各壁部的端面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具有相互重合的内侧重叠部与外侧重叠部。利用第六屈曲部对内侧重叠部朝向外侧重叠部作用有恢复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组
技术介绍
电池组的一个例子记载于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池模块具备多个单电池(电池单元)和收纳单电池的模块壳体。然而,浸入壳体内的水等液体、尘埃成为电池单元短路的原因,存在使电池单元发生故障的潜在可能性。因此,期望壳体的密封性的提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513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的密封性提高的电池组。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专利技术的第一形态,提供一种具备电池单元和收纳电池单元的壳体的电池组。壳体具备:壳体主体,其具有开口部;盖体,其固定于壳体主体,封堵开口部;以及长条状且具有弹力的密封件,其被夹持于壳体主体的包围开口部的端面与盖体之间,沿开口部的形状屈曲。密封件具有:内侧重叠部;外侧重叠部,其与内侧重叠部重合并且配置得比内侧重叠部靠外侧;以及内侧屈曲部,其对内侧重叠部作用恢复力,以将内侧重叠部按压于外侧重叠部。有时使长条状的密封件屈曲而配置于壳体主体与盖体之间,确保壳体的密封性。在该情况下,为了在壳体主体与盖体之间不产生间隙,需要使密封件的一部分重叠。此时,若在内侧重叠部与外侧重叠部之间产生间隙,则无法确保壳体的密封性。在这点上,根据上述构成,借助作用于内侧重叠部的恢复力,将内侧重叠部按压于外侧重叠部。由此,内侧重叠部与外侧重叠部的紧贴性提高。因此,不易产生内侧重叠部与外侧重叠部间的间隙,壳体主体与盖体之间的密封性、即壳体的密封性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电池组的壳体主体的主视图。图3是放大表示密封件的内侧重叠部与外侧重叠部的局部俯视图。图4是放大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密封件的内侧重叠部与外侧重叠部的局部俯视图。图5是放大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内侧重叠部与外侧重叠部的局部俯视图。图6是放大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内侧重叠部与外侧重叠部的局部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3对将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具体化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时,上下方向为铅垂方向的上下方向。如图1所示,电池组10具有壳体11。在壳体11收纳有多个电池单元12。壳体11具有有底筒状的壳体主体21、平板状的盖体13以及密封件40。密封件40配置于壳体主体21与盖体13之间。壳体主体21具有平板状的基部22和矩形平板状的六个壁部23~28。各壁部23~28从基部22的周边沿基部22的厚度方向延伸。如图2所示,下壁部2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侧壁部24和第二侧壁部25。第一及第二侧壁部24、25沿下壁部23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一侧壁部24的长度大于第二侧壁部25的长度。在第一侧壁部24中与下壁部2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上壁部26。上壁部26沿第一侧壁部24的厚度方向延伸。下壁部23与上壁部26对置。上壁部26的长度小于下壁部23的长度。在第二侧壁部25中与下壁部2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倾斜壁部27。倾斜壁部27以接近第一侧壁部24及上壁部26两者的方式倾斜地延伸。倾斜壁部27经由第三侧壁部28与上壁部26相连。这样一来,各壁部23~28连结为框状。第二侧壁部25及第三侧壁部28与第一侧壁部24对置。壳体11以下壁部23朝向下方上壁部26朝向上方的方式配置。在第三侧壁部28设置有连接器29。连接器29从第三侧壁部28向壳体11的外侧突出。连接器29利用未图示的电线束等与电池单元12电连接。第三侧壁部28配置于第二侧壁部25与第一侧壁部24之间。第三侧壁部28与倾斜壁部27一起形成向壳体11的内侧凹陷的凹部30。利用凹部30,将由倾斜壁部27和第三侧壁部28围起的区域划分为供连接器29配置的区域。壳体主体21具有由各壁部23~28围起的开口部31。各壁部23~28具有包围开口部31的端面23a~28a。在各壁部23~28的端面23a~28a粘贴有密封件40。密封件40使用橡胶、树脂系的海绵等具有弹力的材料来制造。密封件40由一个长条状的棒状材料构成,沿开口部31的形状屈曲。密封件40以包围开口部31的方式配置。在各壁部23~28固定有封堵壳体主体21的开口部31的盖体13。密封件40被夹持于各壁部23~28的端面23a~28a与盖体13之间,从而被压扁。这样一来,能够确保壳体主体21与盖体13之间的密封性,即确保壳体11的密封性。密封件40具有六个屈曲部41~46。第一屈曲部41在上壁部26与第三侧壁部28相交的拐角C1弯曲。第二屈曲部42在第三侧壁部28与倾斜壁部27相交的拐角C2弯曲。第三屈曲部43在倾斜壁部27与第二侧壁部25相交的拐角C3弯曲。第四屈曲部44在第二侧壁部25与下壁部23相交的拐角C4弯曲。第五屈曲部45在下壁部23与第一侧壁部24相交的拐角C5弯曲。第六屈曲部46在第一侧壁部24与上壁部26相交的拐角C6弯曲。密封件40在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具有第一端部40a,在另一个端部具有第二端部40b。密封件40在第一端部40a与第一屈曲部41之间具有上部51。上部51沿上壁部26的端面26a配置。密封件40在第一屈曲部41与第二屈曲部42之间具有侧部52。侧部52沿第三侧壁部28的端面28a配置。密封件40在第二屈曲部42与第三屈曲部43之间具有倾斜部53。倾斜部53沿倾斜壁部27的端面27a配置。密封件40在第三屈曲部43与第四屈曲部44之间具有侧部54。侧部54沿第二侧壁部25的端面25a配置。密封件40在第四屈曲部44与第五屈曲部45之间具有下部55。下部55沿下壁部23的端面23a配置。密封件40在第五屈曲部45与第六屈曲部46之间具有侧部56。侧部56沿第一侧壁部24的端面24a配置。如图3所示,密封件40在第六屈曲部46与第二端部40b之间具有内侧重叠部57。内侧重叠部57沿上壁部26的端面26a配置。内侧重叠部57配置得比上部51靠内侧。内侧重叠部57的长度小于上部51的长度。内侧重叠部57与上部51的一部分紧贴。上部51在与内侧重叠部57重合的部分具有外侧重叠部58。外侧重叠部58沿上壁部26的端面26a配置。外侧重叠部58配置得比内侧重叠部57靠外侧。外侧重叠部58从上方覆盖第六屈曲部46。内侧重叠部57及外侧重叠部58配置于壁部23~28的端面23a~28a中位于最上方的端面26a。密封件40具有弹力。因此,若使密封件40屈曲,则在密封件40作用有用于恢复至原来的形状的恢复力。作用于内侧重叠部57的恢复力F1取决于最接近内侧重叠部57的第六屈曲部46。第六屈曲部46从第一侧壁部24的端面24a朝向上壁部26的端面26a屈曲。在内侧重叠部57上,为了使内侧重叠部57与侧部56为一直线状,而向外侧作用有恢复力F1。因此,内侧重叠部57的恢复力F1作用于外侧重叠部58。因此,第六屈曲部46是对内侧重叠部57作用恢复力F1而将内侧重叠部57按压于外侧重叠部58的内侧屈曲部。另外,在外侧重叠部58还作用有恢复力F2。恢复力F2取决于与包括外侧重叠部58在内的上部51最为接近的屈曲部即第一屈曲部41。在外侧重叠部58上,为了使外侧重叠部58与侧部52为一直线状,而向外侧作用有恢复力F2。即,在内侧重叠部57与外侧重叠部58,分别向相同方向作用有恢复力。另外,在外侧重叠部58,向远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组,其具备电池单元和收纳所述电池单元的壳体,所述电池组的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备:壳体主体,其具有开口部;盖体,其固定于所述壳体主体,封堵所述开口部;以及长条状且具有弹力的密封件,其被夹持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包围开口部的端面与所述盖体之间,沿所述开口部的形状屈曲,所述密封件具有:内侧重叠部;外侧重叠部,其与所述内侧重叠部重合并且配置得比所述内侧重叠部靠外侧;以及内侧屈曲部,其对所述内侧重叠部作用恢复力,以将所述内侧重叠部按压于所述外侧重叠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4.18 JP 2014-0868541.一种电池组,其具备电池单元和收纳所述电池单元的壳体,所述电池组的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备:壳体主体,其具有开口部;盖体,其固定于所述壳体主体,封堵所述开口部;以及长条状且具有弹力的密封件,其被夹持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包围开口部的端面与所述盖体之间,沿所述开口部的形状屈曲,所述密封件具有:内侧重叠部;外侧重叠部,其与所述内侧重叠部重合并且配置得比所述内侧重叠部靠外侧;以及内侧屈曲部,其对所述内侧重叠部作用恢复力,以将所述内侧重叠部按压于所述外侧重叠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具有外侧屈曲部,该外侧屈曲部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石英史加藤崇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