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66769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2 1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隔着使流体通过的间隙而配置的多个蓄电元件;收纳多个所述蓄电元件的壳体;配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并划定向所述间隙供给所述流体的供给流路的第一通道;配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并划定将通过所述间隙的所述流体排出的排出流路的第二通道;沿所述第一通道的外表面形成有供所述流体流动的辅助流路,所述流体同时在所述供给流路和所述辅助流路中流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多个蓄电元件收纳于壳体内而成的电池组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将多个单元收纳于电池组壳体内而成的电池组(参照专利文献1)。该电池组例如搭载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车(以下简称为“车辆”。)中。如图8所示,电池组包括:多个单元101串并联地连接而成的多个模块102、收纳有各模块102的多个模块壳体103、收纳有全部模块壳体103的电池组壳体104。另外,该电池组100包括:具有单元冷却用风扇105且将外部空气从电池组壳体104的外部向模块壳体103内送风的通道106、在模块壳体103内将单元101冷却后的风向电池组壳体104的外部排气的通道107。各通道106、107配置于电池组壳体内部。在该电池组100中,通过具有单元冷却用风扇105的通道106,外部空气被向模块壳体103内送风,该外部空气在模块壳体103内与单元101接触并流过后,通过通道107,向电池组壳体104的外部排气。由此,各单元101被冷却。但是,在该电池组100中,当车辆周围的温度(外部空气温度)高,因而电池组壳体104内部温度上升时,由于该电池组壳体104内部温度的上升,而在配置于该电池组壳体104内的通道(详细的是,将外部空气向模块壳体103内送风的通道)106中流动的外部空气温度受到所述内部温度影响而上升,存在冷却效率降低的情况。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295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壳体内部温度对在通道内部流动的流体的影响的电池组,其中该通道配置于该壳体内而向蓄电元件供给流体。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包括:隔着使流体通过的间隙而配置的多个蓄电元件;
收纳多个所述蓄电元件的壳体;配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并划定向所述间隙供给所述流体的供给流路的第一通道;配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并划定将通过所述间隙的所述流体排出的排出流路的第二通道;沿所述第一通道的外表面形成有供所述流体流动的辅助流路,所述流体同时在所述供给流路和所述辅助流路中流动。根据该结构,当流体在第一通道内部(供给流路)流动时,通过流体沿第一通道的外表面流动,抑制了壳体内部温度对在第一通道内部流动的流体的影响。也可以是,多个所述蓄电元件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通道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与多个所述蓄电元件相对,所述辅助流路由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通道的外表面划定。根据该结构,第一通道外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与多个蓄电元件相对,因此即使流体不在第一通道的外表面的周向的整个区域流动,也能够抑制壳体内部温度对在第一通道内部流动的流体的影响。优选的是,所述供给流路中的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与所述辅助流路中的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同。根据该结构,与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的情况相比,抑制了供给流路的延伸方向的各位置处的在第一通道的通道壁两侧(内部及外部)流动的流体之间的温度差,因此能够抑制第一通道的通道壁的温度变化,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在供给流路中流动的流体的温度变化。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通道具有将所述供给流路和所述辅助流路连通的分支部,所述分支部设于在所述供给流路的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上比所述第一通道到达所述蓄电元件的位置靠上游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在供给流路中流动的流体由分支部分支而在第一通道的通道壁的两侧(内部及外部)流动,因此能够在比分支部靠下游侧的区域更有效地抑制在所述通道壁的内侧和外侧流动的流体的温度差,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在供给流路中流动的流体的温度变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通道具有将所述辅助流路和所述排出流路连通的合流部,所述合流部设于在所述辅助流路的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上比所述第一通道靠下游的位置。根据该结构,沿第一通道流过辅助流路后的流体通过排出流路排出到壳
体的外部,因此能够减少将流体从壳体排出到外部的部位(即,壳体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部位)的数量,能够防止水等向壳体内部的浸入。专利技术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抑制壳体内部温度对在通道内部中流动的流体的影响的电池组,其中该通道配置于该壳体内而向蓄电元件供给流体。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所述电池组中使用的蓄电元件的立体图。图3是所述蓄电元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所述电池组中使用的电池模块的立体图。图5是所述电池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所述电池组中的车内空气的流动的图。图7是表示通道形状的例子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现有的电池组的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池组2:蓄电元件21:电极体22:壳体221:壳体主体222:封闭部223:主体部224:盖板23:外部端子231:面24:集电体3:电池模块31:间隔件311:基座312:通风路313:限制部32:保持部件321:终端部件322:压接部323:框架3231:第一连接部3232:第二连接部3233:支承部33:汇流条4:壳体41、42:开口部43:内表面5:第一通道51:通道主体511:一端512:另一端部52:分支部6:第二通道61:通道主体611:一端612:另一端部62:合流部7:抽吸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各结构部件(各结构要素)的名称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名称,存在与
技术介绍
中的各结构部件(各结构要素)的名称不同的情况。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例如是搭载于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车(以下仅称为“车辆”。)的电池组。如图1所示,电池组具备:隔着间隙而配置的多个
蓄电元件2、收纳多个蓄电元件2的壳体4、配置于壳体4内部的第一通道5及第二通道6。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中,由在图1纸面的垂直方向上配置的多个蓄电元件2构成电池模块3。多个电池模块3在第一通道5及第二通道6的延伸方向上隔着间隙而配置在壳体4内部。另外,电池组1具有用于将蓄电元件2的温度调整用的流体(本实施方式例中为车内空气)抽吸到第一通道5内的抽吸部7。抽吸部7设于第二通道6。如图2及图3所示,蓄电元件2具有:正极及负极隔着隔板而层叠的电极体21、将电极体21与电解液一起收纳的单元壳体22、配置于单元壳体22的外表面的外部端子23、使电极体21和外部端子23导通的集电体24。另外,蓄电元件2具有配置于电极体21与单元壳体22之间且将电极体21与单元壳体22之间绝缘的绝缘部件25。单元壳体22具有:具有开口的壳体主体221、将壳体主体221的开口封闭的盖板224。壳体主体221具备:矩形的板状的封闭部222、与封闭部222的周缘连接的扁平的方筒状的主体部223。盖板224是封闭壳体主体221的开口的板状部件。在该盖板224的周缘部重叠于壳体主体221的开口周缘部的状态下,将该盖板224与壳体主体221的边界部焊接,以封闭壳体主体221的开口。外部端子23是与其他蓄电元件的外部端子或外部设备等电连接的部位。外部端子23由具有导电性的部件形成。该外部端子23具有能够焊接汇流条等的面(本实施方式例中为平面)。集电体24由具有导电性的部件形成。该集电体24配置于单元壳体22内部,可通电地与电极体21及外部端子23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如图4及图5所示,电池模块3具有: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2、与蓄电元件2相邻配置的多个间隔件31、将多个蓄电元件2和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池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着使流体通过的间隙而配置的多个蓄电元件;收纳多个所述蓄电元件的壳体;配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并划定向所述间隙供给所述流体的供给流路的第一通道;配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并划定将通过所述间隙的所述流体排出的排出流路的第二通道;沿所述第一通道的外表面形成有供所述流体流动的辅助流路,所述流体同时在所述供给流路和所述辅助流路中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6.01 JP 2015-111498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着使流体通过的间隙而配置的多个蓄电元件;收纳多个所述蓄电元件的壳体;配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并划定向所述间隙供给所述流体的供给流路的第一通道;配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并划定将通过所述间隙的所述流体排出的排出流路的第二通道;沿所述第一通道的外表面形成有供所述流体流动的辅助流路,所述流体同时在所述供给流路和所述辅助流路中流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蓄电元件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通道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与多个所述蓄电元件相对,所述辅助流路由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通道的外表面划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蓄电元件包括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是将蓄电元件隔着间隔件而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层叠而成的,所述间隔件在相邻的蓄电元件之间形成通风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路在各蓄电元件中与外部端子排列的方向平行地延伸。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一方向及第三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电池模块相对。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流路中的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与所述辅助流路中的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同。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具有将所述供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村洋介垣村宏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