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9734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4 08:45
转向装置(1)包括第一构件(37)和第三构件(70),其中,该第一构件(37)与操作为旋转的操作杆(20)一起旋转,该第三构件(70)经由推力轴承(80)(减摩擦机构)而由被限制旋转的第二构件(38)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使固定侧板(26)与柱侧板(23)挤压接触的凸轮机构(40)包括:轴向相对的表面(37a),该轴向相对的表面(37a)设置在第一构件(37)上并且在轴向相对的表面(37a)上形成有凸轮表面(44);轴向相对的表面(70a),该轴向相对的表面(70a)设置在第三构件(70)上;球(41)(滚动元件),该球(41)插置于两个轴向相对的表面(37a、70a)之间;以及保持件(42),该保持件(42)保持球(41)并且该保持件(42)被第二构件(38)限制而不能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存在一种位置可调的转向装置,在该位置可调节转向装置中,方向盘的位置可以根据驾驶员的体型或驾驶姿势而改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调节了方向盘的位置之后,以旋转的方式操纵操作杆,从而使可动凸轮相对于固定凸轮旋转。旋转的可动凸轮使球在固定凸轮上的螺旋形固定滚动路径上和可动凸轮上的螺旋形可动滚动路径上移动以使固定凸轮在轴向方向上移动。这使固定至车身的侧板与固定至转向柱的滑板紧固在一起以实现将方向盘锁定在期望的位置中。引文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l】JP-A-2010-528935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尽管球相对于固定凸轮和可动凸轮中的任一者滚动,但担心的是球会相对于另一者滑动。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不得不增大对操作杆进行操作的操作力。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对操作杆进行操作的操作力的转向装置。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该目的,权利要求1的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装置(1),包括:固定侧板(26、27),该固定侧板(26、27)固定至车身(14);柱侧板(23、24),该柱侧板(23、24)固定至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转向轴(4)的转向柱⑶;紧固轴(35),该紧固轴(35)插入穿过分别设置在固定侧板和柱侧板中的紧固轴插入槽(34、33);操作杆(20),该操作杆(20)操作为围绕紧固轴的中心轴线(C1)旋转;第一构件(37),该第一构件(37)由紧固轴支撑,并且该第一构件(37)与操作杆一起围绕中;1_1、轴线旋转;第二构件(38),该第二构件(38)由紧固轴支撑,并且该第二构件(38)被紧固轴插入槽限制而不能旋转;第三构件(70),该第三构件(70)由紧固轴支撑,并且该第三构件(70)插置于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减摩擦机构(80、LUB、CTL),该减摩擦机构(80、LUB、CTL)插置于第二构件与第三构件之间,并且该减摩擦机构(80、LUB、CTL)推力支撑第三构件使得第三构件相对于第二构件旋转;以及凸轮机构(40),通过使固定侧板紧固至柱侧板,该凸轮机构(40)实现锁定并且该凸轮机构(40)包括:—对轴向相对的表面(37a、70a),所述一对轴向相对的表面(37a、70a)设置在第一构件和第三构件上并且所述一对轴向相对的表面(37a、70a)在紧固轴的轴向方向(Y1)上面对彼此,凸轮表面(44),该凸轮表面(44)形成在第一构件的轴向相对的表面上,多个滚动元件(41),所述多个滚动元件(41)随着第一构件和第三构件的相对旋转而在两个轴向相对的表面之间滚动,以及保持件(42),该保持件(42)保持滚动元件,并且该保持件(42)被第二构件限制而不能围绕中心轴线旋转,其中,减摩擦机构用于使第三构件相对于第二构件的旋转阻力比第三构件因滚动元件的滚动阻力而受到的反作用力小。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2的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装置(1),包括:固定侧板(26、27),该固定侧板(26、27)固定至车身(14);柱侧板(23、24),该柱侧板(23、24)固定至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转向轴(4)的转向柱⑶;紧固轴(35),该紧固轴(35)插入穿过分别设置在固定侧板和柱侧板中的紧固轴插入槽(34、33);操作杆(20),该操作杆(20)操作为围绕紧固轴的中心轴线(C1)旋转;第一构件(37P),该第一构件(37P)由紧固轴支撑,并且该第一构件(37P)与操作杆一起围绕中心轴线旋转;第二构件(38P),该第二构件(38P)由紧固轴支撑,并且该第二构件(38P)被紧固轴插入槽限制而不能旋转;第三构件(70P),该第三构件(70P)由紧固轴支撑,并且该第三构件(70P)插置于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减摩擦机构(80 ;LUB ;CTL),该减摩擦机构(80、LUB、CTL)插置于第一构件与第三构件之间,并且该减摩擦机构(80、LUB、CTL)推力支撑第一构件和第三构件中的一者使得第三构件相对于另一者旋转;以及凸轮机构(40P),通过使固定侧板紧固至柱侧板,该凸轮机构(40P)实现锁定并且该凸轮机构(40P)包括:一对轴向相对的表面(48Pb、70a),所述一对轴向相对的表面(48Pb、70a)设置在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上,并且所述一对轴向相对的表面(48Pb、70a)在紧固轴的轴向方向上面对彼此,凸轮表面(44P),该凸轮表面(44P)形成在第二构件的轴向相对的表面上,多个滚动元件(41),所述多个滚动元件(41)随着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的相对旋转而在两个轴向相对的表面之间滚动,以及保持件(42),该保持件(42)保持滚动元件,并且该保持件(42)与第一构件一起旋转,其中,减摩擦机构用于使第一构件与第三构件之间的相对旋转阻力比第三构件因滚动元件的滚动阻力而受到的反作用力小。带括号的附图标记指代的是在随后将作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对应组成元件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本专利技术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下文中,该条款也适用。如将在权利要求3中描述的,减摩擦机构可以为推力轴承(80)。如将在权利要求4中描述的,减摩擦机构可以为润滑剂(LUB)。如将在权利要求5中描述的,减摩擦机构可以为低摩擦材料的涂层(CTL)。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效果根据权利要求1的专利技术,保持滚动元件的保持件被限制而不能围绕紧固轴的中心轴线旋转。另外,减摩擦机构用于使第三构件相对于第二构件的旋转阻力比第三构件因滚动元件的滚动阻力而受到的反作用力小。因此,当操作杆旋转时,第一构件与操作杆一起旋转,并且滚动元件在第一构件的凸轮表面上滚动,同时经由减摩擦机构而由被限制旋转的第二构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的第三构件在与第一构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从而允许滚动元件以确定的方式在第一构件和第三构件上滚动。因此,能够减小对操作杆进行操作的操作力。根据权利要求2的专利技术,保持滚动元件的保持件与第一构件一起旋转,并且滚动元件在第二构件的凸轮表面上滚动。另外,减摩擦机构用于使第三构件相对于第一构件的滚动阻力比第三构件因滚动元件的滚动阻力而受到的反作用力小。因此,当操作杆旋转时,第一构件与操作杆一起旋转,同时插置于第一构件与第三构件之间的减摩擦机构允许第一构件与第三构件之间的相对旋转,从而允许滚动元件以确定的方式在第一构件和第三构件上滚动。因此,能够减小对操作杆进行操作的操作力。根据权利要求3的专利技术,摩擦阻力可以通过用作减摩擦机构的推力轴承而显著地减小。根据权利要求4的专利技术,摩擦阻力可以通过用作减摩擦机构的润滑剂而显著地减小。根据权利要求5的专利技术,摩擦阻力可以通过用作减摩擦机构的低摩擦材料的涂层而显著地减小。【附图说明】【图1】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构型的示意图。【图2】图2为图示了转向装置的沿着图1中的线I1-1I截取的截面图。【图3】图3为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图4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紧固机构及其周边的放大截面图,该放大截面图与图2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对应。【图5】图5为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构件的内表面的前侧观察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构件的内表面的视图,其中,该内表面用作轴向相对的表面。【图6】图6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构件的轴向截面当前第1页1 2 3 4 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转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装置,包括:固定侧板,所述固定侧板固定至车身;柱侧板,所述柱侧板固定至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转向轴的转向柱;紧固轴,所述紧固轴插入穿过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侧板和所述柱侧板中的紧固轴插入槽;操作杆,所述操作杆被操作成围绕所述紧固轴的中心轴线旋转;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由所述紧固轴支撑,并且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操作杆一起围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由所述紧固轴支撑,并且所述第二构件被所述紧固轴插入槽限制而不能旋转;第三构件,所述第三构件由所述紧固轴支撑,并且所述第三构件插置于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减摩擦机构,所述减摩擦机构插置于所述第二构件与所述第三构件之间,并且所述减摩擦机构推力支撑所述第三构件使得所述第三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旋转;以及凸轮机构,通过将所述固定侧板紧固至所述柱侧板达成所述凸轮机构的锁定,并且所述凸轮机构包括:一对轴向相对的表面,所述一对轴向相对的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三构件上,并且所述一对轴向相对的表面在所述紧固轴的轴向方向上彼此相对,凸轮表面,所述凸轮表面形成在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轴向相对的表面上,多个滚动元件,所述多个滚动元件随着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三构件的相对旋转而在两个所述轴向相对的表面之间滚动,以及保持件,所述保持件保持所述滚动元件,并且所述保持件被所述第二构件限制而不能围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其中,所述减摩擦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三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的旋转阻力比所述第三构件因所述滚动元件的滚动阻力而受到的反作用力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保田健朗吉原爱仁田中英治杉浦友纪冈野僚太长冈真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