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9029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8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副车架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副车架。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边梁,前横梁和后横梁;边梁包括前段,前斜段,中段,后斜段,后段,前下吸能加强板,后吸能加强板,前上吸能加强板;边梁设有中腔;前下吸能加强板,后吸能加强板,前上吸能加强板位于中腔中。该汽车前副车架抗碰撞能力较好,从而使整车能达到五星碰撞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副车架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前副车架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车辆在发生碰撞时对人身的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E-NCAP 即 Euro-NCAP (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 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是由欧洲五个国家的政府倡导而生的汽车界最具权威的安全测试机构,透过Euro-NCAP专业且严苛的安全评鉴,透过时速64Km/h正面撞击以及时速50km/h的侧面撞击测试结果,提供欧洲消费者作为购车选择的参考依据;碰撞测试结果分一到五星级(五星级最高),测试项目为正面撞击、侧面撞击、侧面圆柱体撞击、对行人保护能力和对车内儿童保护。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20453235.1的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之间连接有两个对称布置的边梁,所述后横梁上安装有稳定杆,所述边梁上靠近所述稳定杆安装处的内部安装有若干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焊接在所述边梁内部的边梁上片和边梁下片上。传统汽车的副车架存在虽能满足前副车架相关安装点的强度、刚度、模态要求,但抗碰撞能力较差,从而使整车难以达到五星碰撞要求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抗碰撞能力较好,从而使整车能达到五星碰撞要求的汽车前副车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汽车的副车架存在虽能满足前副车架相关安装点的强度、刚度、模态要求,但抗碰撞能力较差,从而使整车难以达到五星碰撞要求的不足,提供一种抗碰撞能力较好,从而使整车能达到五星碰撞要求的汽车前副车架。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边梁,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的边梁包括前段,高端与前段后端连接的前斜段,后段,高端与后段前端连接的后斜段,两端分别与前斜段低端和后斜段低端连接的中段,前下吸能加强板,底面设有宽度与前下吸能加强板宽度匹配的下凹槽的后吸能加强板,底面设有宽度与后吸能加强板宽度匹配的上凹槽的前上吸能加强板;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前段相对两侧的后部连接;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后段相对两侧的后部连接;边梁设有由前中孔、前斜中孔、中部中孔、后斜中孔、后中孔依次连接构成的中腔;前上吸能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前中孔的顶面和中部中孔的顶面连接;后吸能加强板的前端插入上凹槽中且后端与后斜中孔的底面连接;前下吸能加强板的后端插入下凹槽中并与前斜中孔底面连接。该汽车前副车架抗碰撞能力较好,从而使整车能达到五星碰撞要求;边梁由前段,前斜段,中段,后斜段,后段依次连接构成,受到猛烈碰撞时,实验证明边梁会产生至少两个折弯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从而保护驾驶舱里人的安全;前上吸能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前中孔的顶面和中部中孔的顶面连接,后吸能加强板的前端插入上凹槽中且后端与后斜中孔的底面连接,前下吸能加强板的后端插入下凹槽中并与前斜中孔底面连接,既增强边梁的驱动和刚度,又能在受到猛烈碰撞时,后吸能加强板能与前上吸能加强板和前下吸能加强板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作为优选,所述的前段的上端面设有位于前横梁前侧并与前斜中孔贯通的矩形吸能孔。在受到猛烈碰撞时,通过矩形吸能孔处产生变形或破损可以使碰撞能量大幅衰减,吸收碰撞能量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的两个边梁前端的距离大于后端的距离。利于猛烈碰撞时边梁产生折弯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作为优选,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设有两端分别与前挡梁和前横梁连接的发动机前悬置安装座。便于发动机安装。作为优选,所述的前段设有一个车身总成支承沉孔;后段设有一个车身总成支承沉孔;后斜段的上端面设有前下摆臂总成安装支架;两个后段相向两侧的后部各设有一个前下摆臂总成安装孔。便于车身总成前下摆臂总成安装。作为优选,所述的边梁由上半梁和下半梁连接构成;中腔由上半梁和下半梁合围构成。便于边梁制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前副车架抗碰撞能力较好,从而使整车能达到五星碰撞要求;边梁由前段,前斜段,中段,后斜段,后段依次连接构成,受到猛烈碰撞时,实验证明边梁会产生至少两个折弯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从而保护驾驶舱里人的安全;前上吸能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前中孔的顶面和中部中孔的顶面连接,后吸能加强板的前端插入上凹槽中且后端与后斜中孔的底面连接,前下吸能加强板的后端插入下凹槽中并与前斜中孔底面连接,既增强边梁的驱动和刚度,又能在受到猛烈碰撞时,后吸能加强板能与前上吸能加强板和前下吸能加强板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前段的上端面设有位于前横梁前侧并与前斜中孔贯通的矩形吸能孔,在受到猛烈碰撞时,通过矩形吸能孔处产生变形或破损可以使碰撞能量大幅衰减,吸收碰撞能量效果更好。两个边梁前端的距离大于后端的距离,利于猛烈碰撞时边梁产生折弯有效吸收碰撞能量。汽车前副车架设有两端分别与前挡梁和前横梁连接的发动机前悬置安装座,便于发动机安装。车身总成支承沉孔,前下摆臂总成安装支架和前下摆臂总成安装孔,便于车身总成前下摆臂总成安装。边梁由上半梁和下半梁连接构成,便于边梁制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边梁的爆炸示意图。图中:前横梁-1、后横梁_2、边梁-3、前段-31、前斜段-32、后段-33、后斜段-34、中段-35、前下吸能加强板-36、下凹槽-37、后吸能加强板-38、上凹槽-39、前上吸能加强板-310、前中孔-311、前斜中孔-312、中部中孔-313、后斜中孔-314、后中孔-315、矩形吸能孔-316、车身总成支承沉孔-317、前下摆臂总成安装支架-318、前下摆臂总成安装孔-319、上半梁-320、下半梁-321、发动机前悬置安装座_4、车身总成-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专利技术进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前副车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边梁(3),前横梁(1)和后横梁(2);其特征是,所述的边梁包括前段(31),前斜段(32),后段(33),后斜段(34),分别与前斜段低端和后斜段低端连接的中段(35),前下吸能加强板(36),底面设有宽度与前下吸能加强板宽度匹配的下凹槽(37)的后吸能加强板(38),底面设有宽度与后吸能加强板宽度匹配的上凹槽(39)的前上吸能加强板(310);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前段相对两侧的后部连接;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后段相对两侧的后部连接;边梁设有由前中孔(311)、前斜中孔(312)、中部中孔(313)、后斜中孔(314)、后中孔(315)依次连接构成的中腔;前上吸能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前中孔的顶面和中部中孔的顶面连接;后吸能加强板的前端插入上凹槽中且后端与后斜中孔的底面连接;前下吸能加强板的后端插入下凹槽中并与前斜中孔底面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忠泽侯桂忠周文敏刘飞黄义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