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6519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3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架总成,其将储气罐、空气干燥器和螺旋管安装在框架结构中,形成储气罐总成模块,然后再将此储气罐总成模块安装到车架纵梁外侧,这一集成化设计提升了车架的空间利用率,为后期用户对车辆进行改造预留了安装空间,储气罐总成安装在车架纵梁外侧也便于换气和维修方便,提升了整车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架总成,其将储气罐、空气干燥器和螺旋管安装在框架结构中,形成储气罐总成模块,然后再将此储气罐总成模块安装到车架纵梁外侧,这一集成化设计提升了车架的空间利用率,为后期用户对车辆进行改造预留了安装空间,储气罐总成安装在车架纵梁外侧也便于换气和维修方便,提升了整车的便捷性。【专利说明】车架总成
本技术属于整车车架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车架总成,如图1所示,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纵梁101和多根垂直设置纵梁101之间的横梁102,其中一根横梁102上固装有储气筒103,一根横梁102上固装有尿素罐104,一纵梁101固装有蓄电池105。如此结构的车架总成,在零部件的布置上随意性较大,占用空间较大,从而造成了空间利用率较低。再有,储气筒103和尿素罐104固装在横梁102上,布置在车架内侧,加注气体和尿素时非常不方便,并且当零部件出现故障时,也不便于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各部件的空间占用合理且便于拆装,集成化程度高的车架总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架总成,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纵梁、储气罐总成和蓄电池,所述储气罐总成包括: 两串联的储气罐,其并排设置,两所述储气罐的顶端位于同一侧且平齐; 第一固定框,其套装在两所述储气罐的顶端; 第二固定框,其套装在两所述储气罐的尾端,所述第一固定框和所述第二固定框固装在一所述纵梁的外侧; 第一支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框的一侧; 空气干燥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 第二支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相对设置; 螺旋管,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所述螺旋管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干燥器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气罐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框和所述第二固定框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限位支架。 优选地,两所述储气罐的顶端卡装有一第一卡箍,该第一卡箍将两所述气罐的顶端并排卡紧后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框内。 优选地,两所述储气罐的尾端卡装有一第二卡箍,该第二卡箍将两所述气罐的尾端并排卡紧后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框内。 优选地,所述螺旋管通过管夹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蓄电池设置在箱体中,该箱体固装在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框和所述第二固定框的纵梁上。 优选地,所述箱体上开设有散热孔。 本技术车架总成将储气罐、空气干燥器和螺旋管安装在框架结构中,形成储气罐总成模块,然后再将此储气罐总成模块安装到车架纵梁外侧,这一集成化设计提升了车架的空间利用率,为后期用户对车辆进行改造预留了安装空间,储气罐总成安装在车架纵梁外侧也便于换气和维修方便,提升了整车的便捷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车架总成的俯视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架总成中储气罐总成的轴测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架总成中储气罐总成的爆炸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架总成的俯视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架总成中蓄电池安装结构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架总成中箱体的轴测图。 图1中附图标记为:101纵梁、102横梁、103储气筒、104尿素罐、105蓄电池。 图2至图6中附图标记为:1纵梁、2储气罐总成、20管夹、21储气罐、22第一固定框、23第二固定框、24第一支架、25空气干燥器、26第二支架、27螺旋管、28限位支架、29a第一卡箍、29b第二卡箍、3蓄电池、4箱体、41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一种车架总成,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纵梁1、储气罐总成2和蓄电池3。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储气罐总成2包括两串联的储气罐21、第一固定框22、第二固定框23、第一支架24、空气干燥器25、第二支架26和螺旋管27。两串联的储气罐21并排设置,并且这两储气罐21的顶端位于同一侧且平齐。第一固定框22套装在两储气罐21的顶端。第二固定框23套装在两储气罐21的尾端,第一固定框22和第二固定框23固装在一纵梁I的外侧。第一支架24设置在第一固定框22的一侧,图2中显示为第一固定框22的左上侦U,空气干燥器25设置在第一支架24上,第二支架26设置在第一固定框22的另一侧,图2中显示为第一固定框22的左下侧,第二支架26与第一支架24相对设置,螺旋管27设置在第二支架26上。螺旋管27的一端与空气干燥器25相连通,另一端与储气罐21相连通。车架总成将储气罐21、空气干燥器25和螺旋管27安装在框架结构中,形成储气罐总成模块,然后再将此储气罐总成模块安装到车架纵梁21的外侧,这一集成化设计提升了车架的空间利用率,为后期用户对车辆进行改造预留了安装空间,储气罐总成安装在车架纵梁21的外侧也便于换气和维修方便,提升了整车的便捷性。 为了对储气罐21起到限位和加固的作用,优选地,第一固定框22和第二固定框2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限位支架2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储气罐21的上、下侧和一侧面上均设置有限位支架28,有效地对储气罐21加以限位。 如图3所示,两储气罐21的顶端和尾端均卡装有卡箍,设置在储气罐21前端的为第—^箍29a,设置在尾端的为第二卡箍29b,第—^箍29a将两气罐21的顶端并排卡紧后置于第一固定框22内,第二卡箍29b将两气罐21的尾端并排卡紧后置于第二固定框23内。两卡箍可进一步地将两储气罐21夹紧,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储气罐21发生晃动甚至脱落的情况发生。 如为了提升装配的方便性,螺旋管27可通过管夹20固定在第二支架26上。 如图5所示,蓄电池3设置在箱体4中。如图4所示,该箱体4固装在设置有第一固定框22和第二固定框23的纵梁21上。蓄电池3通过箱体4固装在纵梁21上并与储气罐总成2位于同一侧,可进一步提升车架的集成化程度,加大了车架的空间利用率。由于蓄电池3在使用过程中,本身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考虑到散热问题,于是,如图6所实施,箱体4上开设有散热孔41。 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指导思想轻易提出其它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都包括在本技术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车架总成,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纵梁(1)、储气罐总成(2)和蓄电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总成(2)包括: 两串联的储气罐(21),其并排设置,两所述储气罐(21)的顶端位于同一侧且平齐; 第一固定框(22),其套装在两所述储气罐(21)的顶端; 第二固定框(23),其套装在两所述储气罐(21)的尾端,所述第一固定框(22)和所述第二固定框(23)固装在一所述纵梁(1)的外侧; 第一支架(24),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框(22)的一侧; 空气干燥器(25),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24)上; 第二支架(26),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框(22)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架(26)与所述第一支架(24)相对设置; 螺旋管(27),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26)上; 所述螺旋管(27)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干燥器(25)相连通,另一端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架总成,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纵梁(1)、储气罐总成(2)和蓄电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总成(2)包括:两串联的储气罐(21),其并排设置,两所述储气罐(21)的顶端位于同一侧且平齐;第一固定框(22),其套装在两所述储气罐(21)的顶端;第二固定框(23),其套装在两所述储气罐(21)的尾端,所述第一固定框(22)和所述第二固定框(23)固装在一所述纵梁(1)的外侧;第一支架(24),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框(22)的一侧;空气干燥器(25),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24)上;第二支架(26),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框(22)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架(26)与所述第一支架(24)相对设置;螺旋管(27),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26)上;所述螺旋管(27)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干燥器(25)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气罐(21)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志才余纪邦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