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5683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2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其包括:冷却器芯,其设置有冷却液腔室及机油冷却通道;其还包括一冷却器盖,冷却器芯设置于冷却器盖的外侧面,冷却器盖的内侧面与机体连接;冷却器盖的内侧面的上部凹设有进水腔及出水腔;进水腔与机体的出水口相通,出水腔与机体的进水口相通;且进水腔与冷却液腔室的进口相通,出水腔与冷却液腔室的出口相通;冷却器盖的内侧面的下部设置有进油孔及出油孔,进油孔与机体的机油主油道的出口相通,出油孔与机体的机油主油道的进口相通;进油孔与机油冷却通道的进口相通,且出油孔与机油冷却通道的出口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布置合理,结构简单,密封方便,且其能够有效地提高对机油的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冷却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器
技术介绍
机油冷却器的功能是冷却发动机的润滑油,传统的发动机的机油冷却器的热交换芯片安装在发动机的机体内部,其借用发动机的冷却液来交换热量。但是,这种机油冷却器的热交换芯片安装在发动机的机体内部的结构复杂。另外,由于配合间隙等问题,会导致发动机的冷却液只有部分流经机油冷却器,且由于发动机机体内的安装空间有限,结构密集,冷却液会被油道阻挡,从而降低流速和流量,因此,传统的发动机的机油冷却器因把热交换芯片安装在机体内部而导致散热能力有限,其对机油进行冷却的效率不高。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器,从而克服现有的把机油冷却器的热交换芯片安装在发动机内部而导致结构复杂且对机油进行冷却的效率不高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其包括:冷却器芯,其设置有冷却液腔室及机油冷却通道;冷却器盖,所述冷却器芯设置于该冷却器盖的外侧面,且该冷却器盖的内侧面与机体连接;所述冷却器盖的内侧面的上部凹设有一进水腔及一出水腔,所述出水腔与所述进水腔并列设置,且所述出水腔位于所述进水腔的下方;所述进水腔与机体的出水口相通,所述出水腔与机体的进水口相通;且所述进水腔与所述冷却液腔室的进口相通,所述出水腔与所述冷却液腔室的出口相通;所述冷却器盖的内侧面的下部设置有一进油孔及一出油孔,所述进油孔与机体的机油主油道的出口相通,所述出油孔与机体的机油主油道的进口相通;且所述进油孔与所述机油冷却通道的进口相通,所述出油孔与所述机油冷却通道的出口相通。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器盖的外侧面与所述冷却器芯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胶圈。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器盖的内侧面与所述机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胶圈。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器盖上设置有一与所述进油孔对应的调压阀组件。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器盖上设置有一与所述出油孔对应的过油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冷却器芯通过冷却器盖与发动机的机体连接,从而把冷却器芯外置于机体之外,以简化机体的工艺结构,并方便对冷却器芯进行安装。且本技术的冷却器盖的进水腔与出水腔并列设置,密封方便,冷却液直接从机体的出水口进入到进水腔,出水腔的冷却液也直接进入到机体的进水口,从而保证冷却液能全部流经冷却器芯对机油进行冷却,且冷却液不会被油道阻挡,其流速与流量比较稳定,以提高对机油的冷却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发动机机油冷却器的主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图1的左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图1的后视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冷却器芯;2_冷却器盖,21-进水腔,22-出水腔,23-进油孔,24-出油孔;3_第一密封胶圈;4_第二密封胶圈;5_调压阀组件;6_过油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为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包括冷却器芯I和冷却器盖2。如图1和图2所示,冷却器芯I设置有冷却液腔室及机油冷却通道(同现有技术),冷却器芯I设置于冷却器盖2的外侧面,且冷却器盖2的内侧面与发动机的机体连接,冷却器芯I通过冷却器盖2与发动机的机体连接,以外置于机体之外,能够简化机体的工艺结构,并方便对冷却器芯I进行安装。优选地,如图1所示,冷却器盖2的外侧面与冷却器芯I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胶圈3,且如图3所示,冷却器盖2的内侧面与机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胶圈4,以提高安冷却器芯I安装的密封性能。如图3所示,冷却器盖2的内侧面的上部凹设有一进水腔21及一出水腔22,出水腔22与进水腔21并列设置,且出水腔22位于进水腔21的下方,进水腔21和出水腔22均为空间较大的腔室,两者布满冷却器盖2的上部,并由一隔板进行分隔,其能够使冷却液流动顺畅,且方便进行密封。进水腔21与机体的出水口相通,出水腔22与机体的进水口相通,且进水腔21与冷却器芯I的冷却液腔室的进口相通,出水腔22与冷却器芯I的冷却液腔室的出口相通,冷却液从机体的出水口进入到进水腔21,然后再进入到冷却器芯I的冷却液腔室中对机油进行冷却,最后冷却液经过出水腔22流回到机体的进水口,从而使冷却器芯I的冷却液腔室与机体的冷却液循环系统组成冷却液的闭环循环。如图3所示,冷却器盖2的内侧面的下部设置有一进油孔23及一出油孔24,进油孔23与机体的机油主油道的出口相通,出油孔24与机体的机油主油道的进口相通,且进油孔23与冷却器芯I的机油冷却通道的进口相通,出油孔24与冷却器芯I的机油冷却通道的出口相通,机油从机体的主油道出口进入到进油孔23,然后进入到冷却器芯I的机油冷却通道中被冷却液冷却,冷却后的机油再通过出油孔24回流到机体的机油主油道的进口,从而使冷却器芯1的机油冷却通道与机体的机油主油道组成机油的闭环循环。本技术的冷却器盖2的进水腔21与出水腔22并列设置,且空间较大,其密封简单方便,冷却液直接从机体的出水口毫无阻挡地全部进入到进水腔21,出水腔22的冷却液也毫无阻挡地直接进入到机体的进水口,从而保证冷却液能全部流经冷却器芯对机油进行冷却,且冷却液不会被油道阻挡,其流速与流量比较稳定,能够以有效地提高对机油的冷却效果。另外,进水腔21与出水腔22均位于上部,能够有效增加冷却液的行程,以延长冷却液对机油进行冷却的时间。进一步地,如图1至3所示,冷却器盖2上设置有一与进油孔23对应的调压阀组件5,以便于调节发动机主油道的压力值。更进一步,冷却器盖2上设置有一与出油孔24对应的过油螺栓6,以方便测量油压和温度。本技术通过把调压阀组件5和过油螺栓6集成在冷却器盖2上,能够简化机体的结构,整机布置合理,其调整和检测方便。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主权项】1.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器芯,其设置有冷却液腔室及机油冷却通道;以及 冷却器盖,所述冷却器芯设置于该冷却器盖的外侧面,且该冷却器盖的内侧面与机体连接; 其中所述冷却器盖的内侧面的上部凹设有一进水腔及一出水腔,所述出水腔与所述进水腔并列设置,且所述出水腔位于所述进水腔的下方;所述进水腔与机体的出水口相通,所述出水腔与机体的进水口相通;且所述进水腔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器芯,其设置有冷却液腔室及机油冷却通道;以及冷却器盖,所述冷却器芯设置于该冷却器盖的外侧面,且该冷却器盖的内侧面与机体连接;其中所述冷却器盖的内侧面的上部凹设有一进水腔及一出水腔,所述出水腔与所述进水腔并列设置,且所述出水腔位于所述进水腔的下方;所述进水腔与机体的出水口相通,所述出水腔与机体的进水口相通;且所述进水腔与所述冷却液腔室的进口相通,所述出水腔与所述冷却液腔室的出口相通;所述冷却器盖的内侧面的下部设置有一进油孔及一出油孔,所述进油孔与机体的机油主油道的出口相通,所述出油孔与机体的机油主油道的进口相通;且所述进油孔与所述机油冷却通道的进口相通,所述出油孔与所述机油冷却通道的出口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平安黄第云覃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