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4334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制备装置及其制备工艺,装置包括底座、绝缘溶液槽、立板、升降驱动机构、固定杆和电源;所述绝缘溶液槽和立板均固定在底座上,立板位于绝缘溶液槽的一侧;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固定在立板上;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电源电连接,并驱动固定杆在绝缘溶液槽的上方做升降运动;所述绝缘溶液槽内设有一块导电电极和至少一块生长衬底固定板;所述导电电极连接电源正极,生长衬底固定板连接电源负极;所述固定杆水平设置,其上设有至少一根竖直向下的剥离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不用人去进行大量操作,节约了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不用化学腐蚀,所以生长衬底不会被腐蚀,易于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墨烯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石墨烯是世上最薄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同时也是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因此它的用途非常广泛,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石墨烯成品又分为薄膜和粉末两种形态。当前均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取石墨烯粉末,该方法比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183332A公开的《石墨烯的形成方法》中所述,必须使用酸性电解液,用有机溶液进行过滤,再移除有机溶液,还原出石墨烯,制备方法复杂,所需时间长,各种溶液可能会有颜色,特别是在反应中还需要考虑各种溶液之间的反应,需要避免对石墨烯产生破坏;同时这类化学制备方法的转化率不是百分之百,损耗大,导致石墨烯成本昂贵。对于转移到目标基底上的石墨烯,通常使用腐蚀方法进行去除基底,成本较高、耗时长,且基底回收难,而使用电解剥离的方法,还没有一个较为自动化的设备来进行石墨烯电解剥离转移,则需要人去进行大量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剥离效果好的石墨烯制备装置。实现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石墨烯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墨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绝缘溶液槽(2)、立板(3)、升降驱动机构(4)、固定杆(5)和电源;所述绝缘溶液槽(2)和立板(3)均固定在底座(1)上,立板(3)位于绝缘溶液槽(2)的一侧;所述升降驱动机构(4)固定在立板(3)上;所述升降驱动机构(4)与电源电连接,并驱动固定杆(5)在绝缘溶液槽(2)的上方做升降运动;所述绝缘溶液槽(2)内设有一块导电电极(21)和至少一块生长衬底固定板(22);所述导电电极(21)连接电源正极,生长衬底固定板(22)连接电源负极;所述固定杆(5)水平设置,其上设有至少一根竖直向下的剥离杆(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绝缘溶液槽(2)、立板(3)、升降驱动机构(4)、固定杆(5)和电源;所述绝缘溶液槽(2)和立板(3)均固定在底座(1)上,立板(3)位于绝缘溶液槽(2)的一侧;所述升降驱动机构(4)固定在立板(3)上;所述升降驱动机构(4)与电源电连接,并驱动固定杆(5)在绝缘溶液槽(2)的上方做升降运动;所述绝缘溶液槽(2)内设有一块导电电极(21)和至少一块生长衬底固定板(22);所述导电电极(21)连接电源正极,生长衬底固定板(22)连接电源负极;所述固定杆(5)水平设置,其上设有至少一根竖直向下的剥离杆(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4)包括支架(41)、电机(42)、滑轨(43)、滚珠丝杆(44)、上下移动台(45);所述支架(41)固定在立板(3)上;所述电机(42)固定在支架(41)的下部;所述滑轨(43)固定在支架(41)上,并与水平面垂直,其设有至少一根;所述滚珠丝杆(44)的底部固定在电机(42)的输出轴上,并与滑轨(43)平行设置;所述上下移动台(45)与滚珠丝杆(44)螺纹连接,并与滑轨(43)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5)的一端固定在上下移动台(45)上,另一端在绝缘溶液槽(2)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4)的滑轨(43)设有两根,两根滑轨(43)平行设置在支架(41)上;所述滚珠丝杆(44)设置在两根滑轨(43)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4)还包括辅助立板(46)、辅助滑轨(47)和辅助滑块(48);所述辅助立板(46)固定在底座(1)上,并位于绝缘溶液槽(2)的另一侧;所述辅助滑轨(47)固定在辅助立板(46)上;所述辅助滑块(48)与辅助滑轨(47)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5)的一端固定在上下移动台(45)上,另一端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振义武文鑫徐振飞龚健孙洪波顾永强常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二维碳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