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O型圈取料和装配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气缸、第一导轨组合、第二支架、第二气缸、第二导轨组合、第三支架、第三气缸、第三导轨组合、取料机械手和卸料装置组成,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一导轨组合安装在第一支架左侧,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组合上,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第二支架上部,所述第二导轨组合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三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二导轨组合上,所述第三气缸安装在第三支架上部,所述第三导轨组合安装在第二支架上,所述卸料装置安装在第三导轨组合上,所述取料机械手安装在第三支架上,所述取料机械手前部安装有Z型取料头,在保证O型圈安装质量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O型圈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塑料球阀O型密封圈装配
,尤其涉及一种O型圈取料和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O型密封圈是一种截面为圆形的橡胶密封圈,因其截面为O型,故称其为O型密封圈,也叫O型圈。O型密封圈的装配一般是采用手工装配或采用光滑硬质物件将密封圈挤压进入密封槽。手工装配时,一般根据橡胶具有弹性的性质,将O型密封圈拉伸发生形变,再将O型密封圈套入到密封槽中,但手工装配的装配速度较慢且工作人员的手易受到损伤,不适于大批量的生产。现有塑料球阀在实际生产中,为使塑料球阀在阀柄安装好后阀门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故需要在阀柄安装之前在阀杆上装入一个O型圈,由于待装的O型圈内径比塑料球阀的O型圈套装头小很多,无法直接套入,所以现有的安装方式为工人首先将未安装好的O型圈装到外径比O型圈内径小的棒上,该棒分为两部分,上部分为上端外径小于下径外径的长圆锥状,下部分为圆柱状,工人将长圆锥状端棒放入到放满O型圈的桶内,搅拌一定时间,再拿出来时棒的长圆锥状端就套满了 O型圈,再用手将所有套在棒上的O型圈一起拨到棒的下部分圆柱端,这样所有O型圈便全部被撑大了,工人再将已经撑大的O型圈一个一个装到相应的塑料球阀的O型圈套装头上,但这种方法效率低下,也容易损伤O型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目前塑料球阀O型圈装配上的不足,提出了一种O型圈取料和装配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方便成本低,够大大提高O型圈的套装效率。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O型圈取料和装配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气缸、第一导轨组合、第二支架、第二气缸、第二导轨组合、第三支架、第三气缸、第三导轨组合、取料机械手和卸料装置组成,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一导轨组合安装在第一支架左侧,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组合上,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第二支架上部,所述第二导轨组合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三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二导轨组合上,所述第三气缸安装在第三支架上部,所述第三导轨组合安装在第二支架上,所述卸料装置安装在第三导轨组合上,所述取料机械手安装在第三支架上,所述取料机械手前部安装有Z型取料头,Z型取料头前部为圆弧壁结构,所述Z型取料头圆弧壁结构处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安装在第三支架上,所述卸料装置下部通过圆通孔套在两个Z型取料头上,所述圆通孔直径比限位块上的通孔大0.2mm-0.5mm。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和第二支架固联,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和第三支架固联,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与卸料装置固联。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组合和所述第二导轨组合和所述第三导轨组合由滑轨和滑块组成。本技术巧妙的利用了 O型圈拥有较好弹性的特点,利用取料机械手在O型圈供料装置处将O型圈撑大后卡在两个Z型取料头的外侧,最后通过第三气缸的作用下,卸料装置将O型圈压入到塑料球阀的准确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 O型圈装配自动化并没有对O型圈造成任何的损伤,在保证O型圈安装质量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 O型圈的装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塑料球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O型圈取料和装配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第一气缸2、第一导轨组合3、第二支架4、第二气缸5、第二导轨组合6、第三支架7、第三气缸8、第三导轨组合9、取料机械手10和卸料装置11组成,所述第一气缸2和第一导轨组合3安装在第一支架I左侧,所述第二支架4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组合3上,所述第二气缸5安装在第二支架4上部,所述第二导轨组合6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4上,所述第三支架7安装在所述第二导轨组合6上,所述第三气缸8安装在第三支架7上部,所述第三导轨组合9安装在第二支架4上,所述卸料装置11安装在第三导轨组合9上,所述取料机械手10安装在第三支架7上,所述取料机械手10前部安装有Z型取料头10.1,Z型取料头10.1前部为圆弧壁结构,所述Z型取料头10.1圆弧壁结构处设置有限位块7.1,所述限位块7.1安装在第三支架7上,所述卸料装置11下部通过圆通孔11.1套在两个Z型取料头10.1上,所述圆通孔11.1直径比限位块7.1上的通孔 7.11 大 0.2mm-Q.5mm0所述第一气缸2的活塞杆和第二支架4固联,所述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和第三支架7固联,所述第三气缸8的活塞杆与卸料装置11固联。所述第一导轨组合3和所述第二导轨组合6和所述第三导轨组合9由滑轨和滑块组成。本技术工作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当O型圈和塑料球阀分别到达左右两个工位时,初始工作时,第一气缸2处于回位状态,然后第二气缸5推出,在第二气缸5推出的同时处在第三支架7上的取料机械手10同时下落。2、当取料机械手10下落到位后,未撑开的两个Z型取料头10.1插入到O型圈的内圈中,然后取料机械手10撑开的同时两个Z型取料头10.1将O型圈撑大,最后Z型取料头10.1的限位由限位块7.1上的通孔7.11来实现,最后O型圈被撑大后固定在两个Z型取料头10.1的外侧。3、然后第二气缸5回位,然后第一气缸2推出,取料机械手10被送到塑料球阀的上方,然后第二气缸5推出,两个Z型取料头10.1将塑料球阀的O型圈套装杆14套在内部,这时,第三气缸8推出,这样,固定在第三气缸8的活塞杆上的卸料装置11将位于Z型取料头10.1上的O型圈压入到O型圈套装杆14上,然后第二气缸5和第三气缸8回位,取料机械手10回位,第一气缸2回位。4、不断重复步骤1-3,实现O型圈的自动取料和装配。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0型圈取料和装配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第一气缸(2)、第一导轨组合(3)、第二支架(4)、第二气缸(5)、第二导轨组合¢)、第三支架(7)、第三气缸(8)、第三导轨组合(9)、取料机械手(10)和卸料装置(11)组成,所述第一气缸(2)和第一导轨组合(3)安装在第一支架(1)左侧,所述第二支架(4)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组合(3)上,所述第二气缸(5)安装在第二支架(4)上部,所述第二导轨组合(6)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4)上,所述第三支架(7)安装在所述第二导轨组合(6)上,所述第三气缸(8)安装在第三支架(7)上部,所述第三导轨组合(9)安装在第二支架(4)上,所述卸料装置(11)安装在第三导轨组合(9)上,所述取料机械手(10)安装在第三支架(7)上,所述取料机械手(10)前部安装有Z型取料头(10.1),Z型取料头(10.1)前部为圆弧壁结构,所述Z型取料头(10.1)圆弧壁结构处设置有限位块(7.1),所述限位块(7.1)安装在第三支架(7)上,所述卸料装置(11)下部通过圆通孔(11.1)套在两个Z型取料头(10.1)上,所述圆通孔(11.1)直径比限位块(7.1)上的通孔(7.11)大 0.2mm-0.5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O型圈取料和装配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气缸、第一导轨组合、第二支架、第二气缸、第二导轨组合、第三支架、第三气缸、第三导轨组合、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O型圈取料和装配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第一气缸(2)、第一导轨组合(3)、第二支架(4)、第二气缸(5)、第二导轨组合(6)、第三支架(7)、第三气缸(8)、第三导轨组合(9)、取料机械手(10)和卸料装置(11)组成,所述第一气缸(2)和第一导轨组合(3)安装在第一支架(1)左侧,所述第二支架(4)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组合(3)上,所述第二气缸(5)安装在第二支架(4)上部,所述第二导轨组合(6)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4)上,所述第三支架(7)安装在所述第二导轨组合(6)上,所述第三气缸(8)安装在第三支架(7)上部,所述第三导轨组合(9)安装在第二支架(4)上,所述卸料装置(11)安装在第三导轨组合(9)上,所述取料机械手(10)安装在第三支架(7)上,所述取料机械手(10)前部安装有Z型取料头(10.1),Z型取料头(10.1)前部为圆弧壁结构,所述Z型取料头(10.1)圆弧壁结构处设置有限位块(7.1),所述限位块(7.1)安装在第三支架(7)上,所述卸料装置(11)下部通过圆通孔(11.1)套在两个Z型取料头(10.1)上,所述圆通孔(11.1)直径比限位块(7.1)上的通孔(7.11)大0.2mm‑0.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炜杰,
申请(专利权)人:何炜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