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线器转子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8974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8 19:44
一种捻线器转子机构,转子架的上部与导纱管固定连接,转子架的下部与平衡盘固定连接,在平衡盘上设有第一瓷圈,转子架内设有第二瓷圈,转子架底部端面设有第三瓷圈,在转子架中空部靠近下方的位置设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第一滚轮位于第二滚轮的下方,第一滚轮的直径大于第二滚轮的直径。第一滚轮的轴线与水平面具有一夹角。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捻线器转子机构,通过采用内置双滚轮的结构,将两股张力波动的内外纱线缠绕在内置双滚轮上多圈后,使内外纱线进入捻线前的张力不相等差异变小和均匀,从而使合股后的内外纱线的不等长差异变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械中的捻线器领域,特别是一种捻线器转子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种用于捻线的带捻线转子的捻线器,专利文献的公开号为CN100552108C,其结构为:转子架上方出线端与导纱管固定联结,下方进纱线端与平衡盘固定联结,导纱管轴线与平衡盘同轴,平衡盘上设置瓷圈。转子架中部空档中近下方处安装一个瓷圈和一只转动的组合滚轮,其端面设置瓷圈。组合滚轮由安装在转子架中的轴支承,其轴线与导纱管的轴线垂直并相交,滚轮围绕该轴转动。转子架上方与导纱管连接,捻线转子机构围绕转子座的中心轴线可灵活旋转,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但是对于使用该捻线器的直捻机,为了稳定、可靠保证加捻线内外纱线的等长指标,在加捻纱线的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捻线品种或工艺要求对内纱张力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高要求的用户就存在现有的一种用于捻线的带捻线转子的捻线器,无法可靠保证两股张力波动的内外纱线进入捻线前的张力相等和均匀,从而导致合股后的内外纱线不等长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捻线器转子机构,能将两股张力波动的内外纱线进入捻线前的张力不相等差异变小和均匀,使合股后的内外纱线不等长差异变小。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捻线器转子机构,转子架的上部与导纱管固定连接,转子架的下部与平衡盘固定连接,在平衡盘上设有第一瓷圈,转子架内设有第二瓷圈,转子架底部端面设有第三瓷圈,在转子架中空部靠近下方的位置设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第一滚轮位于第二滚轮的下方,第一滚轮的直径大于第二滚轮的直径。第一滚轮的轴线与水平面具有一夹角。第一瓷圈和第二瓷圈的出线口位于靠近第一滚轮较低的一端。第一滚轮的轴线与转子架第一对称平面偏移第一间距,第二滚轮的轴线与转子架第一对称平面偏移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大于第一间距。第一瓷圈和第二瓷圈的出线口位于转子架第一对称平面的同侧;第一瓷圈和第二瓷圈的出线口位于与转子架第一对称平面垂直的第二对称平面的同侧。第一瓷圈和第二瓷圈的轴线的延长线与转子架旋转轴线相交。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内设有双联轴承。转子架的顶部与捻线器座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转子架的底部与捻线器座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捻线器座与锭罐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捻线器转子机构,通过采用内置双滚轮的结构,通过平稳的阻尼使卷绕在滚轮上的纱线的张力均匀。可靠保证加捻线内外纱线等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滚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可选的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三瓷圈1,第一滚轮2,端盘201,第一滚轮壳体202,第一滚轮密封件203,第一滚轮端盖204,第一滚轮轴205,第一滚轮轴线206,第一滚轮轴套207,捻线器座3,第二滚轮4,第二滚轮壳体401,第二滚轮端盖402,第二滚轮轴403,第二滚轮垫圈404,导纱管5,转子架6,第四瓷圈7,双联轴承8,第二瓷圈9,平衡盘10,第一瓷圈11,转子架旋转轴线12,转子架第一对称平面13,第二对称平面14,夹角a,第一间距C,第二间距D。【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中,一种捻线器转子机构,转子架6的上部与导纱管5固定连接,转子架6的下部与平衡盘10固定连接,在平衡盘10上设有第一瓷圈11,转子架6内设有第二瓷圈9,转子架6底部端面设有第三瓷圈1,在转子架6中空部靠近下方的位置设有第一滚轮2和第二滚轮4。由此结构,能将两股张力波动的内外纱线进入合股前的张力不相等差异变小和均匀,使合股后的内外纱线的不等长差异变小。优选的方案如图1~4中,第一滚轮2位于第二滚轮4的下方,第一滚轮2的直径大于第二滚轮4的直径。由此结构,避免合股线与滚轮4之间的干涉。优选的方案如图1~5中,第一滚轮2的轴线与水平面具有一夹角a,优选的夹角为5-8°,本例中采用6°。由此结构,有利于圈和圈保持间距,避免纱线之间的干扰。优选的方案如图1~4中,第二瓷圈9和第一瓷圈11的出线口位于靠近第一滚轮2较低的一端。由此结构,有利于内外纱线同时向一方向缠绕和运转时圈和圈保持间距,避免纱线之间的干扰。优选的方案如图1~4中,第一滚轮2的轴线与转子架第一对称平面13偏移第一间距C,第二滚轮4的轴线与转子架第一对称平面13偏移第二间距D,第二间距D大于第一间距C。由此结构,避免合股线与滚轮4之间的干涉和有利于动平衡。优选的方案如图1~4中,第二瓷圈9和第一瓷圈11的出线口位于转子架第一对称平面13的同侧;由此结构,有利于内外纱线同时缠绕。第二瓷圈9和第一瓷圈11的出线口位于与转子架第一对称平面13垂直的第二对称平面14的同侧。由此结构,有利于内外纱线同时缠绕。上述的措施,有效避免了纱线断纱。避免迭纱。第二瓷圈9和第一瓷圈11的轴线的延长线与转子架旋转轴线12相交,第三瓷圈1的轴线与转子架旋转轴线12相交。由此结构,第一瓷圈11方便安装,第二瓷圈9和第三瓷圈1是使内纱线不摆动。优选的方案如图1~4中,第一滚轮2内设有双联轴承8和第二滚轮4内设有双联轴承405。由此结构,第一滚轮2和第二滚轮4的转动更为平稳,避免出现轴线摆动,提高了转动的平稳性。有利于纱线的圈和圈保持间距,避免纱线之间的干扰。如图2、4中,第一滚轮2的结构为双联轴承8安装在第一滚轮壳体202的内部,第一滚轮端盖204与第一滚轮壳体202螺纹连接,在第一滚轮壳体202与第一滚轮端盖204之间设有第一滚轮密封件203,第一滚轮轴205穿过第一滚轮壳体202和第一滚轮端盖204,在第一滚轮轴205上设有第一滚轮轴套207。本例中第一滚轮壳体202的两端边缘设有凸起部,用于挡住纱线。在转子架6上还设有形状与第一滚轮壳体202相包容的端盘201。由此结构,有利于油脂的封存和防止纱线缠绕滚轮轴。如图3中,双联轴承405安装在第二滚轮壳体401内,由第二滚轮端盖402封存第二滚轮轴403穿过第二滚轮4和第二滚轮垫圈404,将第二滚轮4固定安装在第二滚轮轴403和转子架6中。该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安装。可选的方案如图5中,转子架6的顶部与捻线器座3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如图5中,在捻线机上,捻线器上端有一个与捻线机机架固定的捻线器座3,导纱管5与捻线器座3之间为可互相旋转的连接方式,导纱管5和转子架6的轴线与锭子转动轴线同轴,在平衡盘10的下方有安装在电机锭子上的锭罐。锭罐中放有一喂入纱线筒子,从该纱线筒子上抽出第一根纱线穿过第三瓷圈1和第二瓷圈9,第二根纱线从纱架上的喂入筒子上抽出,经过图上未示出的其它机构的引导,从电机锭子中部穿出,穿过第一瓷圈11与第一根纱线线汇合。两根纱线合在一起首先引向第二滚轮4上方空间穿入,然后引向第一滚轮2下面反穿回来,再导引至第二滚轮4上方空间穿入。以此方式在第一滚轮2和第二滚轮4缠绕数圈后,进入第四瓷圈7经导纱管5从管口穿出。第二根纱线在电机锭子的带动下形成气圈,拉动整个转子机构旋转,在第一滚轮2上的最后一圈纱线和第一根纱线的最后一圈纱线绞合成股,然后从导纱管5穿出。成股纱线在卷绕机构上卷绕形成成品卷装。另一可选的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捻线器转子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捻线器转子机构,转子架(6)的上部与导纱管(5)固定连接,转子架(6)的下部与平衡盘(10)固定连接,在平衡盘(10)上设有第一瓷圈(11),转子架(6)内设有第二瓷圈(9),转子架(6)底部端面设有第三瓷圈(1),其特征是:在转子架(6)中空部靠下方的位置设有第一滚轮(2)和第二滚轮(4)。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国兴吕昌法汪斌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经纬纺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