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纤并捻捻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9318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玻纤并捻捻线机,包括多个初捻工位和一个复捻工位,初捻工位用于对原丝加捻,加捻后的原丝经过超喂装置进入复捻工位复捻合股,初捻工位采用倍捻结构,初捻工位的储纱盘设有储纱盘耦合结构,储纱盘耦合结构的外缘面分别与进丝道和出丝道相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初捻工序与复捻工序整合至一台设备,减少客户初捻工序,直接用原丝加捻后合股,节省客户设备和人工投入,提升客户工作效率。初捻工位的原丝采用倍捻方式,沿轴向退解,原丝固定不转,由加捻盘代替纱线旋转,避免了原丝旋转导致的脱圈、电气负载过大、转速低、纱线高速旋转时松纱或毛纱的问题。储纱盘耦合结构,减少玻纤原丝由于磨损产生毛羽或断丝的几率。少玻纤原丝由于磨损产生毛羽或断丝的几率。少玻纤原丝由于磨损产生毛羽或断丝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纤并捻捻线机


[0001]本技术涉及捻线机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玻纤并捻捻线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玻纤丝线合股设备的工艺流程是,先用原丝做初捻,然后再把初捻丝线追加捻后复捻合股。存在的问题是工序流程较长,例如CN 201850359 U记载了追加捻式合股喂入装置,能够一次完成初捻和复捻的流程,但该方案初捻喂入纱不是原丝、而是经过加捻的卷装。这样就增加了多余的装卸、运输、仓储和接线工序,使效率较低。现有技术的丝线合股工艺中也存在直接并捻的工作方案。比如文献CN112522825A公开了一种一步法合股并捻机构,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玻纤丝不耐磨,容易出现毛丝和断丝的情形,影响产品质量,并且该方案原丝卷装随锭子旋转,存在负载大、速度低、能耗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玻纤并捻捻线机,能够减少玻纤的毛丝和断丝现象,提高复捻的工作效率。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纤并捻捻线机,包括多个初捻工位和一个复捻工位,初捻工位用于对原丝加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纤并捻捻线机,包括多个初捻工位(1)和一个复捻工位(2),初捻工位(1)用于对原丝(104)加捻,初捻工位(1)与 复捻工位(2)之间设有超喂装置(5), 复捻工位(2)用于复捻合股,其特征是:初捻工位(1)采用倍捻结构,初捻工位(1)的储纱盘(108)设有储纱盘耦合结构(1081),储纱盘耦合结构(1081)的外缘面(1085)分别与进丝道(1084)和出丝道(1083)对应;储纱盘耦合结构(1081)为带有轴承的转动轮,或者具有减摩阻力的滑动耦合曲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并捻捻线机,其特征是:初捻工位(1)的支架(110)上设有锭罐(101),锭罐(101)内用于安装原丝卷装,在支架(110)上还设有导管,导管位于原丝卷装的中心位置,导管用于供原丝(104)穿入;在支架(110)上还设有初捻锭子电机(109),支架(110)还通过轴承与储纱盘(108)连接,储纱盘(108)的顶部与加捻盘(107)连接,初捻锭子电机(109)的输出轴与储纱盘(108)连接,以驱动储纱盘(108)和加捻盘(107)旋转;在储纱盘(108)中心位置设有竖直布置的进丝道(1084),还设有水平布置的出丝道(1083),储纱盘耦合结构(1081)位于进丝道(1084)与出丝道(1083)转折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玻纤并捻捻线机,其特征是:在储纱盘(108)的侧缘设有多个沿圆周分布的储纱盘柱体(1082),储纱盘柱体(1082)的轴线与储纱盘(108)的轴线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玻纤并捻捻线机,其特征是:至少两个储纱盘柱体(1082)位于出丝道(1083)的出口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玻纤并捻捻线机,其特征是:储纱盘柱体(1082)的表面设有喷砂镀层或热喷涂镀层;镀层材质为铬或陶瓷。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玻纤并捻捻线机,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聂俭张丕华张明吴海锐刘娅娥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经纬纺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