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利属于罗茨增压泵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增压泵的四叶罗茨转子,包括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均为相同的四叶螺旋型,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横截面的转子型线为圆弧线;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螺旋凹槽内设有复合材料涂层;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螺旋角相同,旋向相反,且螺旋角均为25°-40°。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为引擎提供稳定压力、增压效果好的用于汽车增压泵的四叶罗茨转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罗茨增压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增压泵的四叶罗茨转子。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为了提高引擎的燃烧效率以及功率,通常会给引擎增设增压器。增压器分为机械增压器和涡轮增压器,为解决涡轮增压存在的油门响应滞后的问题,提高可操作性,在家用轿车的引擎上,通常使用的是机械增压。在引擎机件维持原有形式,不用额外制造高单价精密机件的情形下,机械增压系统可以让引擎动力输出增进20-40%,又不至于造成维修体系的负担,并达成环保、省油、高效率的目标,以大幅节省新引擎的开发费用。机械增压器通常使用罗茨鼓风机为引擎增压,传统的罗茨鼓风机是由两根互相错开的∞形转子在机壳内借助同步齿轮使之互相方向旋转压送气体。其转子是双叶直齿式或叶片为钢板焊接式,在转子工作运转时,不能形成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过程呈浪涌状,提供压力不稳定,因此在为引擎增压的过程中,增压泵对引擎施加的压力存在间断过程,不能良好的工作。现在急需一种能够为引擎提供稳定压力、增压效果好的用于汽车增压泵的四叶罗茨转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为引擎提供稳定压力、增压效果好的用于汽车增压泵的四叶罗茨转子。本方案提供的基础方案为:用于汽车增压泵的四叶罗茨转子,包括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均为相同的四叶螺旋型,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横截面的转子型线为圆弧线;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螺旋凹槽内设有复合材料涂层;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螺旋角相同,旋向相反,且螺旋角均为25°-40°。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在罗茨增压泵工作原理为,主动转子下方设置有主动齿轮,从动转子下方设置有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由于主动齿轮与主动转子同轴,从动齿轮与从动转子同轴。在主动齿轮转动的过程中,主动齿轮带动主动转子转动,从动齿轮带动从动转子转动,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之间空间的变化,完成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过程,达到为引擎增压的目的。由于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为四叶,四叶转子与两叶、三叶转子相比提高了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速率;又因为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为螺旋型,所以在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时,能够连续增压,克服了双叶罗茨鼓风机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频率间断不稳定的缺点;在机械增压器工作过程中,由于转子是在齿轮的带动作下旋转的,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是不会相互接触,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之间存在间隙,出现间隙返流,使得容积效率下降,导致机械增压器的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效率降低。在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螺旋凹槽内设置的复合材料涂层,使得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在转动过程中,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上的复合材料涂层相互接触,减小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之间的间隙,从而提升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之间的密闭性,达到提高机械增压器对引擎的增压效果。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螺旋角较小的时候,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效率高,但是稳定性不够好;螺旋角较大时,稳定性好,但是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效率不高。根据不同的引擎,采用25-40°的螺旋角,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螺旋角为25-40°时,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效率和稳定性均能够满足引擎需要,为引擎连续增压的效果较好。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螺旋角为33.6°。螺旋角较小的时候,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效率高,但是稳定性不够好;螺旋角较大时,稳定性好,但是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效率不高。通过多次试验以及实践证明,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螺旋角为33.6°,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效率和稳定性均能够满足引擎需要,为引擎连续增压的效果最好。优选方案二:作为基础方案的又一优选方案:主动转子、从动转子的直径均为74.4mm。为保证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效率和与鼓风机的匹配效果,故直径采用74.4mm。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复合材料涂层的厚度为0.2-0.5mm。较薄的复合材料涂层不占用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螺旋凹槽内的空间,不影响转子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汽车增压泵的四叶罗茨转子实施例的结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用于汽车增压泵的四叶罗茨转子的主动转子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主动转子1、从动转子2。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2所示:用于汽车增压泵的四叶罗茨转子,包括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的均为四叶螺旋型,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的转子型线为圆弧线;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的螺旋凹槽内喷涂复合材料涂层;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的螺旋角为33.6°;主动转子1、从动转子2的直径均为74.4mm,复合材料涂层的厚度为0.3mm。具体使用时:主动转子1下方设置的主动齿轮带动从动转子2下方设置的从动齿轮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之间空间的变化,完成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过程,达到为引擎增压的目的。螺旋角较小的时候,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效率高,但是稳定性不够好;螺旋角较大时,稳定性好,但是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效率不高。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的螺旋角为33.6°,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效率和稳定性均能够满足引擎需要,为引擎连续增压的效果较好。为保证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效率和与鼓风机的匹配效果,故直径采用74.4mm。0.3mm厚的复合材料涂层不占用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螺旋凹槽内的空间,不影响转子的工作效率。由于具有四叶螺旋型的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四叶的设计提高了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速率;又因为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为螺旋型,所以在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时,能够连续增压,克服了双叶罗茨鼓风机增压泵对引擎施增压频率间断不稳定的缺点;在机械增压器工作过程中,由于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的螺旋凹槽内喷涂复合材料涂层,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上的复合材料涂层相互接触,提升主动转子1和从动转子2之间的密闭性,达到提高机械增压器对引擎的增压效果。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汽车增压泵的四叶罗茨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均为相同的四叶螺旋型,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横截面的转子型线为圆弧线;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螺旋凹槽内设有复合材料涂层;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螺旋角相同,旋向相反,且螺旋角均为25°‑40°。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汽车增压泵的四叶罗茨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均为相同的四叶螺旋型,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横截面的转子型线为圆弧线;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螺旋凹槽内设有复合材料涂层;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螺旋角相同,旋向相反,且螺旋角均为25°-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森林,
申请(专利权)人: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