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米德公司专利>正文

软涂层薄板材料的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7943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从托盘(11)上的纸板堆垛(10)送进纸张的薄板进给机构,薄板具有软的或压力敏感涂层,该机构包括衔接薄板装置(20a,72A),为了控制薄板上的压力,此装置把负荷分布到相当大的薄板面积上。装置能在一定方向上运动,使外露的薄板或第一薄板弯折,以便将薄板从堆垛中分离并随后脱离出去。(*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从板材堆垛上运送第一板材的板材或纸板进给机构一般采用进给轮,轮子移动和外露的板材进行衔接使板材分离并进给,常常通过板材起始的弯折运动,继而将板材脱离堆垛,于是可将板材从堆垛中运送并穿过取料辊子。这种技术采用了向前和反向弯折两个基本原理。在任何情况下,板材进给期间,进给轮相对堆垛经常保持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在从堆垛上运送纸板的过程中,如果纸板具有软涂层或者纸板对压力敏感的情况下,将会产生一个特殊的问题。具有软涂层的板材,由于受到过大的局部压力而易于损坏,这方面的实例是美国专利4,399,209中公开和介绍的接收机板材,该美国专利与本专利技术转让给同一个受让人。由于板材表面的摩擦系数很大,所以有可能在相邻板材之间出现机械锁紧,因此使得这种板材送料装置非常复杂。在这种系统中,因为第二板材相对进给轮保持静止状态,而第一板材却是运动着的,所以进给轮给直接在进给轮下方位置上的第二板材(n+1)一个压力,该压力能使第二板材损坏,例如在第二板材上造成滑痕。第一板材在一个位置上进行滑移,同时处于进给轮的压力之下,因此第一板材破坏了第二板材。过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试图采取定位取料辊子的方法,结果分送的板材在进给以后通过固定的进给轮立即移去。但是由于只有一吋短的距离,所以在第二或下面的板材上出现破损。此外,还试图控制压力和提供无痕迹的进给结构,其中包括在接触上部板材的元件上,使用相当厚的泡沫橡胶垫板。相当厚的含义是垫板厚度与工作方向上的长度比大约从1∶1至3∶1。已经证实,这样厚的接触垫板装置,对于上述规定的软涂层材料和压力敏感介质材料的进给是不令人满意的,主要是由于材料有卷绕或倾斜,或者俯仰的可能性。在此装置中,因为这种坯料在工作方向上缺乏刚性,所以有可能随着后边或尾边的提升,导引边或前边产生俯仰靠向工作板材。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板材进给设备,它通过控制板材接触元件相对第一板材的力/时间比例关系,解决了进给装置中存在的有关第二板材上产生压痕的问题。在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相当宽的一个接触轮或多个轮子的形式,施加到接触元件上一个很小的接触力,而且接触元件相对堆垛同时移动,因此,加到任一位置上的力的持续时间很短。在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中,装设作用力非常小的接触元件,它们是垫板或导向板,垫板或导向板把接触力分配在相当大的顶部板材面积上。采用一个或几个接触垫板,这些垫板在工作方向上具有很大的刚度,垫板最好采取薄片橡胶形式,其成份类似天然橡胶或硅树脂橡胶。垫板长度比厚度大,长度与厚度比为10∶1到20∶1或者更大些。当然,接触垫板可由多个单独的和普通的支承垫板段或垫板部分组成,它们共同限定了共面的接触板材表面,这种表面具有很低的板材单位接触压力,但在工作方向上却保持着刚性,并且导引边上没有俯仰、倾斜或卷绕的可能性。和第一板材接触的元件在进行衔接以后,在工作方向上于大致和板材平面平行的平面内移动。在顶部板材分送或顶部进料设备中,外露的板材是托盘上顶部的板材。控制衔接板材和移动设备的压力/时间关系,可以达到减少和消除对软涂层和/或压力敏感板材的划伤和压痕。本专利技术可以作为一个板材进给机构来介绍,在该机构中,有选择地将单张板材从板材托盘中运送,这些板材是具有软涂层或压力敏感材料涂层,板材进给机构装设衔接板材元件,它可以移动去衔接托盘上的第一板材,为了使板材弯折而后运送,它可在与第一板材平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运动。其特征在于衔接板材元件的表面很大,并将载荷作用力分配到下层板材上,因此防止了压痕的产生。板材进给机构的另一特征是依靠横向定向辊子和使辊子以一个方向旋转的传动装置加强运送第一板材,衔接薄板的垫板具有平的衔接板材表面。垫板在进料或工作方向上的长度是垫板厚度的倍数,因此进给机构在工作方向上是刚性的。为更易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现在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中附图说明图1用图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纸板进给机构。图2对图1的机构进行些微改型的机构视图。图3本专利技术薄板进给机构的另一实施例视图。图4进给机构的立体图,为有助于显示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一些另件被切断。图5与图4相似的视图,该图表示如图3所示的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机构。和图6图5中衔接薄板导向板元件的侧视图,用以表示支承轴断面。附图表明应用于向前、顶部弯折-型或顶部运送纸板进给机构的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这样,当结合顶部送料向前-弯折进给装置进行描述最佳实施例时,应该理解到这里包括的原理,可以应用于顶部送料,向后-弯折或反向弯折型薄板进给机构,也可应用于底部送料型的传递或进给机构。在这种顶部传递或顶部进给机构中,将可以是纸板堆垛的薄板堆垛10放置在一个升降托盘11上,用本专利技术的机构将顶部薄板10a从堆垛中分离出去,到达一对相邻的取料辊子15的辊隙中。最好调节这些辊子使其转动的圆周速度与来自堆垛的板材10a的线速度大致相等。为达到匹配的目的,辊子15的转速可以比传送到辊子的板材10a的线速度稍慢些,因为该板材是在纸板进给机构的控制下,而且不希望取料辊子施加予纸板拉应力,在传送初始阶段,该辊子将纸板拉引,使其脱离或离开传送机构的控制。在1978年1月30日发表的美国专利3,713,645中,公开了一种惯用的缓冲纸板传递装置,在此装置中,一个进给轮使托盘上的顶部纸板向前弯折靠住一缓冲器,以便将顶部纸板与堆垛中的第二纸板和下面的纸板分离。顶部纸板通过和一个或几个进给轮摩擦衔接,以大致平行于纸板堆垛平面的方向向前进给,并进入辊子15的辊隙中。上述专利中记载的这种进给轮,相对纸板堆垛保持在一般的固定位置上。而且轮子的宽度相对纸板的宽度来说相当窄,因此堆垛通过托盘提升时,或者传送轮机构下降时,堆垛上轮子的压印力经常在同一位置上冲击堆垛。当采用软涂层纸板时;例如上述美国专利4,399,209中的接收器薄板;当此力超过0.1磅/吋2的情况下,则在紧接着的下面纸板上形成了滑痕,于是毁坏了这块板材。可以通过增加与外露的板材10a接触的进给装置20的接触面积来避免产生滑痕,也可通过使进给随着和板材10a接触,随后在平行板平面方向上产生相对运动的方法而避免滑痕。图1和图2中的进给轮20并不是保持在一个相对托盘10的几何形状固定的位置上,相反,而是相对堆垛产生移动,因此进给轮的压印力根据下面的板材进行分布。图1和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托盘11在下降和上升位置之间依箭头18的方向运动。进给装置或轮子用宽的纸板进给轮20或20a(图2中)表示,在惯用的向前-弯折板材进给装置中,该轮子依箭头22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被驱动。此外,托盘11(图1)或进给轮20a(图2)为双向驱动,这样,与传递同时产生了和顶部板材10a的平面平行的相对运动,并以附加的方式在传递方向上产生相对运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双向托盘驱动装置将托盘10依箭头26所示的方向运动,此外,图2所示的双向驱动装置用来使进给轮20a依箭头26a(图2)所示的方向运动,而托盘11静止不动。正如上面所指出的,进给轮20或20a的宽度,较比板材10的横向宽度来说相当大,因此压印力实际上是很小的,可达0.04磅/吋2或更小。图4表示一个为使轮子20a在图2中依箭头26所示的方向上移动的最佳的双向驱动机构和依箭头22方向驱动轮子的一个机构。图4中,一个齿条和小齿轮型的直线传动装置30使进给轮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薄板进给机构,该机构可将其上具有软的或压力敏感涂层的单张薄板(10)有选择性的从这种薄板托盘(11)的顶部进给,该机构包括一具有衔接薄板元件(20a、70A)的薄板进给装置机构(30),衔接薄板元件可在大致平行于所述顶部薄板的平面方向上移动衔接所述托盘上第一薄板(10a),以便弯折所述薄板继而将薄板传送,其特征在于:衔接薄板元件(20a,70A)是大的,并且它分散了施加到下层薄板的负荷作用力而防止了下层薄板产生印痕。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杰克比里
申请(专利权)人:米德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