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保谷武司专利>正文

粘性流体压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782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粘性流体进行高压压送的粘性流体压送装置,包括油压发生装置,在箱体内具有由支持网支持的弹性膜以及用油压发生装置来推动弹性膜进行给排动作的柱塞式给排装置,进一步还设有将粘性流体压送到箱体吸入口的螺旋送进等压入装置,在箱体上设有带有气体贮存腔和气体排出阀的气体排出装置,在箱体和压入装置之间,箱体和压滤装置之间还设有由控制装置控制的阀。本压送装置有利于混在粘性流体里的气体分离排出,也有利于对粘性液体的平稳压送。(*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涉及对工厂废液,污泥、水泥浆等类高粘性流体进行处理时用的压送装置构造的
众所周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在生产各种生产设备的工厂中排出着大量的废弃物、废油、污泥等废物,而作为工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对策对这种公害处理已十分重视。其中对泥土状的泥浆、淤泥等高粘性流体的处理是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得到的固体物通过规定的焚烧、埋藏等加以处理,对废液则谋求再生利用等广泛地采用上述技术,但对用于这种处理中的压送装置从处理能力等出发使用了大容量,高输出、强耐久性的各种装置。这种压送装置已广泛使用例如图3所示的压送装置1其动作如下桶形的箱体2内装有橡胶等材料制的可膨胀收缩的弹性膜3,通过油压发生装置4将工作油5向上述弹性膜3供排,而从弹性膜3内侧产生压力循环地进行压缩、膨胀,从而使泥浆等被处理液6从泥浆箱7内被吸入到箱体2内又被压送到压滤机等后道处理装置8中去。然后,经由固液分离所得的泥浆6的固体部份以块状的形态被取出,液体部份经过澄清后适宜排出,或者再给以有效的利用。然而,存在如下缺点即被处理液如是一种含有化学药品或微生物的那类废液,则在箱体内长时间的存放,期间会发酵而使废液内混有气泡,而当该被处理液为高粘性时,自然脱气十分困难。例如用上述那种压送装置压送上述那样的被处理液时,由于箱体2的结构是通过它和泥浆箱7之间装着的逆止阀进行开启和关闭的,因此吸入过程中混入气泡10,10……,及由于在箱体2内该气泡为压缩性的集合而存在于内部,而产生部份空洞,即使弹性膜3充分地压缩膨胀,因该空洞的容积变动而产生了阻碍压力传递的阻尼作用,使泥浆6不能完全地从箱体2内被压送到下工序的处理装置8中。更进一步,即使将箱体2立式安装使吸排口位于上部,因为有时泥浆6会被自然地吸入,故当这种泥浆是高粘性时,气泡在吸引时被压碎吸入箱体2内的泥浆6,实际的泥浆吸入量不足,造成压送装置不能进行均匀平稳的压送。此外,在压送装置1运转时,因泥浆在箱体2内反复地进行压缩,故滞留状态的气泡10的温度上升,而使压送装置1变成高温状态,使管道连接处的密封件疲劳而减少了使用寿命。因此所谓的柱塞式类型的压送装置,仅限于压送不含有变成物质及气泡的被处理液,而不适用含有高粘性液体的所有的废液处理。另外,因为是在弹性膜3的外侧和箱体2之间对泥浆6进行吸排,故吸入时弹性膜3进行收缩程序而产生负压,无法进行高粘性液体的充分吸入,该弹性膜因发生褶曲而使弹性膜3容易疲劳,这也是一种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第一个目的是以解决上述已有技术的压送装置在压送粘性液体时存在的缺点为技术课题,它不仅能将各种工厂、建设场地中排出的那种废液或污泥类的被处理液也能将在工厂等的地下油罐中长期放置而含有产生气泡的成分为脱气困难的高粘性流体可靠地高压地压送到下工序。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能用柱塞和弹性膜,对箱体内的液体进行高效率的给排。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有利于各种产业方面防止公害的
的优良的粘性流体的压送装置。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个实施例简要的总体模式的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再一个实施例简要的总体模式截面图。图3已有技术简略的总体模式截面图。以下参照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进行详细的叙述。在图3中结构一样的部份采用同一标号。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压送装置标以1’,它是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一个主要核心,其桶形箱体2的一侧2’设有工作油5的给排口11,所设置的油压发生装置4有出油口12,它与给排口11相连通。箱体2的基部为有底筒状并与凸缘13一体构成,橡胶制的鼓出型的弹性膜3,它的凸出部份在邻近箱体2内的下部被环形槽夹住而被支持着。14是弹性膜3在退行姿态时外侧的支持网,它的基部固定在箱体2上,以求当弹性膜3缩小时仍能保持其形状。箱体2的另一侧的底部的规定位置上设有被处理液的粘性液体的送给口15、排出口16,在该送给口15上装有压入装置18,它们的中间又装有电磁阀17,并在结合处设有密封件。压入装置18具有枪筒式的管壳19,它里面装有螺旋送进器20。管壳19的上部具有与之一体的料斗21使像水泥浆等高粘性的泥浆6能不断地被充入进去,螺旋推进器20的前端部份临接送给口15,向箱体2的内部及弹性膜3之间的空间里送入高粘性的泥浆。箱体6中的高粘性泥浆6通过排出口16向压滤机等下工序的处理装置8排出。该高粘性液体6是在箱体2内弹性膜3的内部进行给排,而工作油5在外侧进行给排。螺旋送进装置20通过减速装置22和电动机23连接。电动机23可以使之处于常转状态也可以控制成以电磁阀17的开放状态来驱动,这取决于自由设计。在箱体2的顶部接近送给口15附近处形成气体排出口24,它的上面通过适当的密封料装有电磁阀25作为气体排出阀。此外,气体排出口24上连通地连接着气体排出装置26,以便进行气体的贮存。在气体排出装置26是以气体贮存器所限定容积的腔27的下端部同箱体2连接,其上端部形成气体排放管28,该排放管28和腔27之间设有电磁阀29。箱体2的排出口16通过电磁阀30和管道同下工序的压滤机等处理装置8连接。电磁阀17、25、29、30和规定的控制装置31电气连接,同时该控制装置31也控制油压发生装置4的动作。油压发生装置4是活塞类型的倍增装置,泵33将工作油5从油槽32里泵出,并通过同控制装置31来控制的方向控制电磁阀34的动作将工作油供给油缸35的流入口、流出口36、37,以规定的速度使活塞38、38’前进后退,从而向压送装置1’的箱体2内给排压力油5。定时控制是按如下方法即活塞杆39的后端设有挡块40,通过将对于挡块40的限位开关41、41’动作而检测到的信号,送到控制装置31而实现的。如上所述的构造,在压送装置1压送被处理的混有气泡的高粘性泥浆6到压滤机8内时,如控制装置31处于开关接通的状态,则使油压发生装置4处于工作态,油泵33启动,方向控制的电磁阀34被转换至初始态,工作油5被压送到油缸35的流入口37,活塞38、38’向前运动。当活塞杆39的档块40碰到限位开关41时,控制装置31接着进行使方向控制电磁阀34转换成使活塞38,38’后退的控制。通过活塞38’的运动使工作油5被吸入到大容量的油缸35内,向通过孔12与之连接的箱体2一侧2’的给排口11施加负压,使弹性膜3外侧所构成的加压室减压用,弹性膜3后退膨出而弹性膜3内侧的泥浆容积增加,为吸入泥浆6’作好了准备。同时高粘性的液体泥浆6因压入装置18的螺旋送进机构放置被压送到箱体2的送给口15,控制装置31指令送给口15处的电磁阀17开启,同时使油压发生装置4里的活塞38、38’退行动作,将工作油从箱体2内抽出,使弹性膜3向外膨出而扩大了泥浆室的容积。在此时间,地点,控制装置31指令箱体2的泥浆排出口16处设置的电磁阀30、气体排出装置26的电磁阀29以及电磁阀25在关闭状态。在压送装置1产生的高粘性泥浆6的吸入过程中高粘性泥浆通过弹性膜3的退行而使泥浆室的减压,以及用由于压入装置18的作用,而产生的高粘性泥浆6的压出,受到一种推的作用而被送至泥浆室1中。这时混在高粘性泥浆内的气泡10、10……会在不被压碎的情况下由于弹性膜3的同步退行以及压入装置18进行的送给,就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粘性流体压送装置,在与油压发生装置的出油孔连通的箱休的一侧和分别与粘性泥浆贮罐以及接往分离装置的管道连通的箱体的另一侧之间设有膨胀型的弹性膜的粘性流体压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泥浆贮罐和上述箱体之间面对弹性膜的内侧设有压入装置,并在该箱体上设有气体储存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保谷武司
申请(专利权)人:保谷武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