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保谷武司专利>正文

压力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073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力输送装置,其中有一韧性膜片。当膜片膨胀至终点位置时在其前部形成用于放置待压送流体的一压力输送室,在其后部形成放置工作液如油的一压力室,与压力输送室隔开。给/排口开设在压力输送室的壁上,其作用可通过一通道与下一级的一压力过滤器或类似装置相沟通。另一液压缸直接与压力室的壁联接,该液压缸的一输出室通过压力室壁上的给/排口直接与压力室联接;该液压缸的柱塞通过一连杆与置于缸后面的又一液压缸里的一柱塞互连。(*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公布的技术所涉及的
是有关一种用压力流体来输送液体,例如一种工业废液浆的装置结构,该装置在高压状态下能将废液浆输送到下一级处理装置,例如压力过滤器中去。液体压力输送装置已被用于各种公知的领域,与本申请相一致的一种柱塞式或膜式装置已被应用。其中,膜式压力输送装置由于能提供高输出量而获得广泛应用。在一般的膜式泵里,其韧性膜片的行程较小,因此在其工作末级输出范围不能增大,为此其输出量有一限度。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以前提出申请过各种专利技术和装置,诸如编号196757/1984的日本专利申请。附图2所示的是申请人以前提出的一种类型的压力输送装置,其中由橡胶制成的韧性膜片1显著地向前伸展。韧性膜片1在前限定一压力输送室2而在后限定一压力输送室3在待压送的液体4,如一种稀浆,被工作液5,如一种油升高压力之后,稀浆被压送至下一级的过滤器里。然而,在上述先行技术的压力输送装置6里,如油之类的工作液5必须由一高压泵压入和排出,在工作周期当中通过给/排口7进出压力室3。于是,管道布置加长而压力损耗随着管道长度而变大了。此外,在反复运转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液的泄漏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故必须按时或不定期地补给工作液。更进一步,从管道布置进来的外来物质,如垃圾或铁锈会进入管内引起支撑和柱塞工作出故障。在上述类型的压力输送装置6里,需要大量与管道布置容量相当的工作液,即使工作液5本身非常昂贵。因此装置的成本同样变高。这一缺点变得十分关键尤其当延伸的管道容量比压力室3还要大之时。如果在管道布置里意外地发生泄漏之类的情况,供给压力室3的工作液5的量就减少,即使这种意外事故通过一预置压力计或一流量探测器能被发觉。这种情况产生一个问题,即被压送的液体4不能按设计要求被送到下一级处理器中去,而处理器就不能按预期效率工作。为了消除在先行技术装置,例如本专利技术申请人的原先装置中发生的在管道布置中的压力室工作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先进的压力输送装置能完全去掉压力输送所需要的压力流体的管道布置系统,为了使装置成一紧凑整体,使用一种直接连接式的液压缸用于操纵压力流体,可以降低装置的造价,也可降低其运行费用,例如保养费、检验费和修理费,并降低压力损耗和提高效率。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整体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在先技术的压力输送装置的剖面示意图。接着,参阅图1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附带说说,使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与图2相同的组成部份。在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压力输送装置中,一主体6′被置于装置的前端,而一对给/排口10和10′开在装置壳体8的前壁9上。给/排口之一10通过一单向阀11和一开关阀门12与一压力输送槽罐的稀桨箱13连接将稀浆4贮存在一压力输送室2里,该室由韧性膜片1限定作为前室,膜片用橡胶制成,可前伸突出。稀浆从给/排口的另一出口10′通过另一单向阀11和另一个开关阀门12被压送入作为下一级处理器的一压力过滤器14里。韧性膜片1在壳体8的后部限定一压力室3。一套筒式支撑15从壳体8的后壁9′处延伸,而其后端被固定在后壁9′上,同时其顶端被固定在韧性膜片1上。作为工作液的油5为一压力液体从支撑15根部的给/排口7″处进入支撑15的里外。另一给/排口7′设在后壁9′的当中正对着支撑15的根部。液压缸16的直径小于压力输送装置主体6′的直径,而其长度较大,并直接连接在后壁9′的背面。由液压缸里的柱塞23限定的一输出室18,通过壳体8的后壁9′上的给/排口7′与压力输送装置主体6′里的压力室3相通,作为工作液的油5被密封在输出室18里。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压力输送装置里,液压缸16里的输出室18的容量和压力输送装置主体6′里的压力室3的容量的总和等于作为工作液的油5的数量。即使当油通过给/排口7′从液压缸16的输出室18里流入和被吸出压力输送装置主体6′的压力室3里的时候,其数量依然不变保持恒定。另外,因为不再配备管道,泄漏不会发生。用于调换排放油5的一螺纹接头19置于液压缸16的输出室18里,另一用于补充油的螺纹接头21置于后面的气室20里,气室还有一空气吸入口22。置于液压缸16里的柱塞23的连杆17经一机械密封件25穿过气室20的后壁24,其后端通过另一液压缸26里的前室27与柱塞28连接,液压缸26直接与后壁24联接。孔口31和31′被置于前室27和后室30里,后室被限定于柱塞28和后壁29之间。孔口之一31通过一通道33、一滑阀34和一油压泵36与油箱25连接,同时另一孔口31′通过一通道33′、滑阀34和油压泵36,并经由一反馈回路与油箱25连接。在上述结构里,当压力输送装置主体6′里的韧性膜片1处于收紧状态时,支撑15处于最短状态,因而压力输送室2充满从稀浆箱13作为流体被压送来的稀浆4。在这种状况下,当液压泵36被驱动,同时滑阀34处于如图所示的状态时,油从油箱25通过孔口31被输入另一液压缸26的后室30里并推动柱塞28。前室27里的油通过孔口31′、通道33′和滑阀34回流进入油箱25。与柱塞28成一体推进的连杆17同时向前移动液压缸16里的柱塞23,这样作为压力油满注入输出室18的油5被加压并从压力输送装置主体6′的壳体8的后壁9′处的给/排口7′压送入支撑15里,然后通过给/排口7″进入韧性膜片1内侧的压力室3里。因此,由于韧性膜片1表面积的增加而产生的大量输出施加给压力输送室里的稀浆4以较大的推力,并从给/排口10′将稀浆4压送入压力过滤器14。稀浆4用预定的方法进行挤压,并使之固液分离。在韧性膜片1到达行程终点以后,滑阀34通过一控制器(未示)被转换,这样通过孔口31和31′给前室27和后室30的供油将反向进行。于是,到此柱塞28变换为后退程序,并通过连杆17整体地后移柱塞23。在此后退程序进行时,液压缸16的气室20里的空气通过孔口22被输入和排出。当液压缸16里的柱塞23向后移动时,在输出室18里充满了作为工作液用的油5,从而达到一种负压状态,而压力室3里的油5则通过压力输送装置主体6′的壳体8的后壁9′上的给/排口7′和支撑15上的给/排口7″从压力室3回流到液压缸16的输出室18里。其结里压力室3的输出下降,而韧性膜片1被收缩。在此过程中,由于支撑15也被收缩,韧性膜片1的形态在壳体8里并未塌陷但缩成一体,这样在前面的压力输送室2里出现负压力,使足够的稀浆4通过给/排口10、开关阀门12和单向阀11从液浆箱13里被吸入,而韧性膜片到达行程终点。这时,滑阀34再次被转换,加压过程被重复。因此,在压力输送装置主体6′的压力输送室2里的稀浆4再次被压送入压力过滤器14。由于上述过程一再重复,有足够数量的稀浆4被送入压力过滤器14。在上述过程重复期间,压力输送装置主体6′的压力室3和液压缸16的输出压力输送室18通过限定此二室的后壁9′上的给/排口7′互相沟通。因此其容量保持如上所述的恒定。此外,由于没有管道布置而保持了一种密封状态,油5也不会发生泄漏。由于不会混杂从管道布置来的垃圾和铁锈,运转时就不会发生故障而整个装置就能经常稳定运转。当工作油5按时或不定期地替换时,将螺纹接头19和21在行程终点时取下,排出旧油5并从螺纹接头21处注入新油。无须赘言,本专利技术并不特别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后一级的液压缸不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输送装置,其中一韧性膜片置于壳体内的一支撑上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隔成一压力室和一压力输送室,供被压送流体通过用的给1排口被置于所述压力输送室的壁面上,其改进在于,其中另一液压缸的输出室通过所述压力室壁上的给1排口直接与所述的压力室联接,所述另一液压缸的一柱塞与又一液压缸的一柱塞互连。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1985-12-19 60-194,3081.一种压力输送装置,其中一韧性膜片置于壳体内的一支撑上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隔成一压力室和一压力输送室,供被压送流体通过用的给1排口被置于所述压力输送室的壁面上,其改进在于,其中另一液压缸的输出室通过所述压力室壁上的给1排口直接与所述的压力室联接,所述另一液压缸的一柱塞与又一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保谷武司
申请(专利权)人:保谷武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