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温物料流动控制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高温物料成形分为金属液态成形和非金属液态成形。金属的液态成形又称为铸造,其原理:将固态物料加热到液态,使其符合一定的化学成分要求,并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然后浇入到铸型中,在重力场或外力场的作用下冷却、结晶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能要求的铸件或铸锭的一种热加工方法。非金属液态成形,如:陶瓷注射成型,将陶瓷粉料与热塑性树脂、石蜡、增塑剂、溶剂等加热混匀后进入注射成型机中经加热熔融后获得塑性,在一定的压力下从喷嘴高速喷注人金属模腔内,在极短时间内冷却固化而得以成型。液态成形是制造业的重要分支,使用范围广,可以生产出各种形状和大小的零件,尺寸精度较高、成本低廉。浇注成型作为液态成形技术的一种,一般采用倾覆式浇注或底部开孔浇注。前者是转动高温熔炼炉,熔炼炉内熔融态物料流出,通过浇口杯进入模具内浇铸成型;后者是当熔炼完成后,将熔炼炉下端的塞杆移出,使熔融态物料从熔炼炉底部流入模具内浇铸成型。无论哪一种方式,在成形过程中,重力或外力作用于熔融态物料,精确的流量、流速控制是一个巨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般采用高温阀芯控制,这种接触式的机械阀结构复杂,高温密封性能差,操作不方便。与熔融态物料直接接触,可能发生化学反应,污染原材料。熔融态物料流经阀芯,有残留,凝固后易堵塞阀芯,清理不方便,使用寿命短。作为高温液态金属成形重要应用领域之一的熔融态金属3D打印,其利用熔融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温物料流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密室(1)、熔炼炉(2)、密封盖(3)、气密室气体压力控制单元(4‑1)、熔炼炉气体压力控制单元(4‑2)、气体温度控制单元(5);所述熔炼炉(2)处于气密室(1)内,所述密封盖(3)与熔炼炉(2)顶部密封连接,熔炼炉(2)底部开有底孔;所述气密室(1)下部侧面开有气密室下进气口(1‑1)、气密室下出气口(1‑2),所述气密室下进气口(1‑1)、气密室下出气口(1‑2)连接气密室气体压力控制单元(4‑1);所述气密室(1)顶部开有气密室上进气口(1‑3)、气密室上出气口(1‑4),所述气密室上进气口(1‑3)、气密室上出气口(1‑4)上端连接熔炼炉气体压力控制单元(4‑2),所述密封盖(3)开有密封盖进气口(3‑1)和密封盖出气口(3‑2);所述密封盖进气口(3‑1)与气密室上进气口(1‑3)通过气体管路连接,所述密封盖出气口(3‑2)与气密室上出气口(1‑4)通过气体管路连接,所述气体温度控制单元(5)安装在气密室下进气口(1‑1)上,实时检测并调节流入气密室下进气口(1‑1)的气体温度;所述气密室气体压力控制单元(4‑1)、气密室下进气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物料流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密室(1)、熔炼炉(2)、密封盖(3)、气密室气体压力控制单元(4-1)、熔炼炉气体压力控制单元(4-2)、气体温度控制单元(5);所述熔炼炉(2)处于气密室(1)内,所述密封盖(3)与熔炼炉(2)顶部密封连接,熔炼炉(2)底部开有底孔;所述气密室(1)下部侧面开有气密室下进气口(1-1)、气密室下出气口(1-2),所述气密室下进气口(1-1)、气密室下出气口(1-2)连接气密室气体压力控制单元(4-1);所述气密室(1)顶部开有气密室上进气口(1-3)、气密室上出气口(1-4),所述气密室上进气口(1-3)、气密室上出气口(1-4)上端连接熔炼炉气体压力控制单元(4-2),所述密封盖(3)开有密封盖进气口(3-1)和密封盖出气口(3-2);所述密封盖进气口(3-1)与气密室上进气口(1-3)通过气体管路连接,所述密封盖出气口(3-2)与气密室上出气口(1-4)通过气体管路连接,所述气体温度控制单元(5)安装在气密室下进气口(1-1)上,实时检测并调节流入气密室下进气口(1-1)的气体温度;所述气密室气体压力控制单元(4-1)、气密室下进气口(1-1)、气密室(1)、熔炼炉(2)的物料下部、气密室下出气口(1-2)组成第一气体回路,第一气体回路产生向上的力作用于物料下部;所述熔炼炉气体压力控制单元(4-2)、气密室上进气口(1-3)、熔炼炉(2)的物料上部、气密室上出气口(1-4)组成第二气体回路,第二气体回路产生向下的力作用于物料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物料流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炼炉(2)是石墨坩埚、水冷坩埚、金属坩埚、石英坩埚或陶瓷坩埚。
3.一种高温物料流动控制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
(a)在熔炼前,抽去装置内的杂质气体,使气密室(1)和熔炼炉(2)内处于真空状态:熔炼前,取下密封盖(3),将物料加入熔炼炉(2)中,盖好密封盖(3);此时,物料与熔炼炉(2)之间有空隙,第一气体回路与第二气体回路连通;气密室气体压力控制单元(4-1)关闭气密室下进气口(1-1)和气密室下出气口(1-2);熔炼炉气体压力控制单元(4-2)关闭气密室上进气口(1-3),开启气密室上出气口(1-4);熔炼炉气体压力控制单元(4-2)控制第二气体回路的抽气速率,第一气体回路中的气密室(1)通过第二气体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松,伊春明,王志亮,周志鹏,刘超,许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