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8091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3 19:17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多条栅线、与多条栅线交叉的多条数据线,每两条栅线与对应的数据线定义一个像素单元,每一个像素单元包括薄膜晶体管、栅极绝缘层、布置在栅极绝缘层一侧上的钝化层、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其中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布置钝化层与栅极绝缘层之间,公共电极布置在与钝化层相对的栅极绝缘层的另一侧上,像素电极布置在钝化层上。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制作阵列基板的方法和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显示(TFT-1XD)技术的发展和工业技术的进步,液晶显示器的生产成本持续降低并且制造工艺日益完善,因而已经取代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而成为平板显示领域中的主流技术。TFT-LCD显示器因其本身所具有的体积小、功耗低、无辐射等优点而成为理想的显示装置。目前,TFT-1XD按照显示模式可以分为:扭曲向列(TN,Twisted Nematic)类型、平面转换(IPS,In Plane Switching)类型和高级超维场开关(ADS,Advanced SuperDimens1n Switch)类型。其中,ADS类型TFT-LCD通常通过同一平面内狭缝电极边缘所产生的电场以及狭缝电极层与板状电极层间产生的电场来形成多维电场,使得在液晶盒内的狭缝电极之间和电极正上方的所有取向液晶分子都能够产生旋转,从而提高了液晶工作效率并且增大了透光效率。ADS技术可以提高TFT-LCD产品的画面品质,使得显示装置具有高分辨率、高透过率、低功耗、宽视角、高开口率、低色差、无挤压水波纹(push Mura)等优点。图1图示了现有技术ADS型阵列基板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从下至上,阵列基板依次包括同层布置的像素电极3、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公共电极线图形(未示出)、栅极绝缘层7、钝化层8、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和数据线图形5,以及公共电极2。相应地,现有ADS型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一般包括:在透明基板上形成同层布置的像素电极、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公共电极线图形;形成栅极绝缘层;形成有源层图形;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和数据线图形;形成钝化层;以及在钝化层上方形成公共电极。图1中所示的阵列基板中所存在的问题在于,如图2所示,与薄膜晶体管的栅极I同层布置的公共电极线4和像素电极3 二者连接不同的信号线,因此在二者之间需要存在一定间隔d以保证公共电极线4和像素电极3中的信号之间没有串扰。公共电极线4和像素电极3之间的间隔降低了对应部分的液晶的工作效率,进而降低了像素的透过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在ADS类型TFT-LED中的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其能够至少部分地缓解或消除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多条栅线、与多条栅线交叉的多条数据线以及由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交叉定义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一个像素单元包括薄膜晶体管、栅极绝缘层、布置在栅极绝缘层一侧上的钝化层、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其中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布置钝化层与栅极绝缘层之间,公共电极布置在与钝化层相对的栅极绝缘层的另一侧上,像素电极布置在钝化层上。相比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阵列基板,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阵列基板中,通过将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的位置互换,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线不再同层布置,因此消除了在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线之间设置间隔以保证二者之间没有串扰的需要。所述间隔的消除提升了液晶的工作效率,进而提升了像素的透过率。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阵列基板还可以包括与像素电极同层布置并且位于数据线上方的屏蔽电极。在向数据线施加电压的情况下,由数据线产生的电场会导致数据线上方及两侧的液晶分子无法有效偏转,从而造成漏光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数据线上方形成屏蔽电极,用于屏蔽数据线所产生的电场,从而防止该电场影响液晶分子的有效偏转。专利技术人已经发现,相比于在没有屏蔽电极的情况下的至少18-28 μπι宽的黑矩阵,在存在屏蔽电极的情况下,黑矩阵的宽度可以减小到6-8 μπι,从而极大地提高显示装置的开口率。 根据另一实施例,公共电极可以具有矩阵结构,所述公共电极包括多个子公共电极,并且每一个像素单元对应于一个子公共电极。可选地,公共电极的矩阵结构在垂直于数据线的方向上通过公共电极线连接,公共电极与公共电极线直接接触电连接。并且可选地,公共电极的矩阵结构在平行于数据线的方向上通过连接电极连接,所述连接电极与公共电极设置于不同层,并且所述连接电极分别与相邻的子公共电极通过过孔连接。具体地,所述过孔制作在栅极绝缘层和钝化层中。根据一个实施例,屏蔽电极在垂直于数据线的方向上通过屏蔽电极连接线相互连接,其中屏蔽电极与屏蔽电极连接线由相同材料形成。根据又一实施例,屏蔽电极和公共电极可以连接相同的公共电极线。可替换地,屏蔽电极和公共电极可以连接不同的公共电极线,并且不同公共电极线上的信号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在不同公共电极线上的信号不同时,可以通过添加小信号输入来使屏蔽电极和公共电极中的信号略有不同。根据实施例,屏蔽电极和公共电极可以相互电绝缘,并且连接不同的公共电极线,此时公共电极不受屏蔽电极和数据线之间的寄生电容的影响。根据再一实施例,由于通常采用具有较大电阻率的ITO来制作像素电极,因此为防止像素电极中信号由于ITO的大电阻而产生不良,阵列基板还可以包括与像素电极对应的像素金属电极,在像素电极和像素金属电极之间可以存在绝缘层,并且二者通过绝缘层中的过孔相互连接。根据另外的实施例,像素电极为狭缝电极,而公共电极为板状电极。由此,在狭缝电极边缘所产生的电场以及在狭缝电极层与板状电极层之间产生的电场能够形成多维电场,使得在液晶盒内的狭缝电极之间和电极正上方的所有取向液晶分子都能够产生旋转,从而提高液晶工作效率并且增大透光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以上所描述的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通过将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的位置互换,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线不再同层布置,因此消除了在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线之间设置间隔以保证二者之间没有串扰的需要。所述间隔的消除提升了液晶的工作效率,进而提升了像素的透过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制作如以上所描述的阵列基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包括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公共电极和公共电极线的图形;形成栅极绝缘层;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形成包括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和数据线的图形;形成钝化层,其中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布置钝化层与栅极绝缘层之间;以及在钝化层上形成像素电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钝化层上形成屏蔽电极,其中屏蔽电极与像素电极同层布置,并且位于数据线上方。屏蔽电极可以屏蔽数据线所产生的电场,从而防止该电场影响液晶分子的有效偏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像素电极上方形成像素金属电极,像素电极与像素金属电极之间存在绝缘层,并且像素电极与像素金属电极通过绝缘层中的过孔相连。由于通常采用具有较大电阻率的ITO来制作像素电极,因此添加像素金属电极可以防止像素电极中信号由于ITO的大电阻而产生不良。【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以及其它方面从以下描述的实施例显而易见,并将参照以下描述的实施例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以及其它方面。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图示了现有技术阵列基板的横截面视图; 图2示意性地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阵列基板的顶视图; 图3示意性地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横截面视图; 图4示意性地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顶视图; 图5示意性地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横截面视图; 图6示意性地图示了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阵列基板,包括多条栅线、与多条栅线交叉的多条数据线、以及由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交叉定义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一个像素单元包括薄膜晶体管、栅极绝缘层、布置在栅极绝缘层一侧上的钝化层、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其中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布置钝化层与栅极绝缘层之间,公共电极布置在与钝化层相对的栅极绝缘层的另一侧上,像素电极布置在钝化层上,其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与像素电极同层布置并且位于数据线上方的屏蔽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允允崔贤植严允晟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