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巡航控制器支架总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7138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3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巡航控制器支架总成结构,包括控制器支架、第一加强件及第二加强件;所述控制器支架主体为竖直的平板结构,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对称焊接固定在控制器支架的左右两边,控制器支架、第一加强件及第二加强件的上端均设有翻边与汽车前碰撞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支架和第一加强件与汽车前碰撞横梁成三角结构;所述控制器支架和第二加强件与汽车前碰撞横梁成三角结构;所述控制器支架的中部为自适应巡航控制器安装区域,分布有安装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刚度高、支架抗振动撞击能力强,定位精度高,结构简单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巡航控制器支架总成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巡航控制器支架总成结构。
技术介绍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是一种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使车辆与前方车辆始终保持安全距离,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需要获取前方环境信息,即前车的相对距离、相对速度等。目前比较常见的方法是在自车前端安装毫米波雷达以获取前车的相关信息,但是毫米波雷达的探测范围有限,长距离毫米波雷达的横向探测范围一般只有±10deg,这就要求雷达在安装的时候其毫米波发射平面要正对自车前方,较小的安装角度或位置偏差都可以使对前方车辆探测距离较大的误差。车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由于路面的颠簸,往往会导致雷达安装精度的下降,从而使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大大降低。因此,自适应巡航控制器的安装支架,需要具备良好的强度和刚度并且满足控制器各种工况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适应巡航控制器支架总成结构,支撑自适应巡航控制器的安装,保证车辆行驶过程中自适应巡航控制器雷达信号的的正常收发需要,以及在特殊工况下自适应巡航控制器调整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巡航控制器支架总成结构,包括控制器支架、第一加强件及第二加强件;所述控制器支架主体为竖直的平板结构,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对称焊接固定在控制器支架的左右两边,控制器支架、第一加强件及第二加强件的上端均设有翻边与汽车前碰撞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支架和第一加强件与汽车前碰撞横梁成三角结构;所述控制器支架和第二加强件与汽车前碰撞横梁成三角结构;所述控制器支架的中部为自适应巡航控制器安装区域,分布有安装孔。进一步,所述控制器支架的上部呈“W”形,控制器支架的上部外表面与汽车前碰撞横梁的下底面紧贴,控制器支架的另一端竖直向下。所述第一加强件横向截面呈“L”形,第一加强件的一个外表面下部与控制器支架左下部紧贴,上端焊接固定于汽车前碰撞横梁左部下底面。所述第二加强件横向截面呈“L”形,第二加强件的一个外表面下部与控制器支架右下部紧贴,上端焊接固定于汽车前碰撞横梁右部下底面。进一步,所述第一加强件与第二加强件均为等边“L”形结构,尺寸一致,实现了零件的通用性,节约了成本。进一步,所述第一加强件与第二加强件开口背对。进一步,在所述“L”形的第一加强件的两个面下部各设有一个半圆缺口状第一加强件焊接定位孔;在所述“L”形的第二加强件两个面下部各设有一个半圆缺口状第二加强件焊接定位孔。进一步,所述控制器支架的下部横向截面为“几”形,增加了控制器支架的刚度及强度。进一步,在所述控制器支架左上部设有第一异性卡子安装孔,控制器支架右上部设有第二异性卡子安装孔,控制器支架右下部设有第三异性卡子安装孔;在所述控制器支架左下部设有第一控制器支架焊接定位孔,控制器支架右中部设有第二控制器支架焊接定位孔;在所述控制器支架左下部还设有线束卡子安装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适应巡航控制器支架总成结构整体采用三角结构,结构刚度高,具有很强的抗振动撞击能力,外界因素对自适应巡航控制器影响较小;控制器支架通过一体冲压成型,定位精度高,保证了零件的尺寸和定位精度;结构简单,安装调整方便,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装配示意图。图中:1-控制器支架、2-第一加强件、3-第二加强件、4-第一加强件焊接定位孔、5-第一异性卡子安装孔、6-第一控制器支架焊接定位孔、7-线束卡子安装孔、8-第二加强件焊接定位孔、9-第二异性卡子安装孔、10-第二控制器支架焊接定位孔、11-第三异性卡子安装孔、12-汽车前碰撞横梁、13-第一异性卡子、14-第一调整螺栓、15-安装螺栓、16-第二异性卡子、17-第二调整螺栓、18-第三异性卡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3所示的一种自适应巡航控制器支架总成结构,包括控制器支架1、第一加强件2及第二加强件3;所述控制器支架1主体为竖直的平板结构,第一加强件2和第二加强件3对称焊接固定在控制器支架1的左右两边,控制器支架1、第一加强件2及第二加强件3的上端均设有翻边与汽车前碰撞横梁12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支架1和第一加强件2与汽车前碰撞横梁12成三角结构;所述控制器支架1和第二加强件3与汽车前碰撞横梁12成三角结构;所述控制器支架1的中部为自适应巡航控制器安装区域,分布有安装孔。进一步,所述控制器支架1的上部呈“W”形,控制器支架1的上部外表面与汽车前碰撞横梁12的下底面紧贴,控制器支架1的另一端竖直向下。所述第一加强件2横向截面呈“L”形,第一加强件2的一个外表面下部与控制器支架1左下部紧贴,上端焊接固定于汽车前碰撞横梁12左部下底面。所述第二加强件3横向截面呈“L”形,第二加强件3的一个外表面下部与控制器支架1右下部紧贴,上端焊接固定于汽车前碰撞横梁12右部下底面。本实施例中,控制器支架1选用厚度为2.5mm的SAPH400钢板冲压成型,第一加强件2和第二加强件3选用厚度为1.5mm的DC01钢板冲压成型。进一步,所述第一加强件2与第二加强件3均为等边“L”形结构,尺寸一致,实现了零件的通用性,节约了成本。进一步,所述第一加强件2与第二加强件3开口背对。进一步,在所述“L”形的第一加强件2的两个面下部各设有一个半圆缺口状第一加强件焊接定位孔4;在所述“L”形的第二加强件3两个面下部各设有一个半圆缺口状第二加强件焊接定位孔8。进一步,所述控制器支架1的下部横向截面为“几”形,增加了控制器支架1的刚度及强度。进一步,在所述控制器支架1左上部设有第一异性卡子安装孔5,控制器支架1右上部设有第二异性卡子安装孔9,控制器支架1右下部设有第三异性卡子安装孔11;在所述控制器支架1左下部设有第一控制器支架焊接定位孔6,控制器支架1右中部设有第二控制器支架焊接定位孔10;在所述控制器支架1左下部还设有线束卡子安装孔7。安装时,参见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装配示意图,第一异性卡子13安装于第一异性卡子安装孔5内,第二异性卡子16安装于第二异性卡子安装孔9内,第三异性卡子18安装于第三异性卡子安装孔11内,自适应巡航控制器与第二异性卡子16、第一异性卡子13及第三异性卡子18之间分别通过安装螺栓15、第一调整螺栓14及第二调整螺栓17进行安装调整。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适应巡航控制器支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支架(1)、第一加强件(2)及第二加强件(3);所述控制器支架(1)主体为竖直的平板结构,第一加强件(2)和第二加强件(3)对称焊接固定在控制器支架(1)的左右两边,控制器支架(1)、第一加强件(2)及第二加强件(3)的上端均设有翻边与汽车前碰撞横梁(12)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支架(1)和第一加强件(2)与汽车前碰撞横梁(12)成三角结构;所述控制器支架(1)和第二加强件(3)与汽车前碰撞横梁(12)成三角结构;所述控制器支架(1)的中部为自适应巡航控制器安装区域,分布有安装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巡航控制器支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支架(1)、第一加强件(2)及第二加强件(3);所述控制器支架(1)主体为竖直的平板结构,第一加强件(2)和第二加强件(3)对称焊接固定在控制器支架(1)的左右两边,控制器支架(1)、第一加强件(2)及第二加强件(3)的上端均设有翻边与汽车前碰撞横梁(12)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支架(1)和第一加强件(2)与汽车前碰撞横梁(12)成三角结构;所述控制器支架(1)和第二加强件(3)与汽车前碰撞横梁(12)成三角结构;所述控制器支架(1)的中部为自适应巡航控制器安装区域,分布有安装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巡航控制器支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支架(1)的上部呈“W”形,控制器支架(1)的上部外表面与汽车前碰撞横梁(12)的下底面紧贴,控制器支架(1)的另一端竖直向下;所述第一加强件(2)横向截面呈“L”形,第一加强件(2)的一个外表面下部与控制器支架(1)左下部紧贴,上端焊接固定于汽车前碰撞横梁(12)左部下底面;所述第二加强件(3)横向截面呈“L”形,第二加强件(3)的一个外表面下部与控制器支架(1)右下部紧贴,上端焊接固定于汽车前碰撞横梁(12)右部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哲周卜军郭志远聂东旭赵哲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