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合型自适应鲁棒的电液负载模拟器力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528847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8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融合型自适应鲁棒的电液负载模拟器力控制方法,属于电液伺服控制领域,具体包括:建立电液负载模拟器的数学模型;确定电液负载模拟器参数的自适应率;设计基于融合型自适应鲁棒电液负载模拟器力控制的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快速动态补偿的方法克服了间接自适应中输出跟踪性能较差的缺点,提高了系统的跟踪性能;同时还将参数估计和鲁棒性的设计完全分开,使得参数估计更不容易被采样干扰和噪声所影响,提高了参数估计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液伺服控制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融合型自适应鲁棒的电液负载模 拟器力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负载模拟器是用来模拟飞行器及其他运动物体在飞行和运动过程中舵面所受的 空气动力矩,是导弹等武器系统重要的地面仿真设备之一。负载模拟器也称为力/力矩伺 服加载系统,属于力/力矩伺服控制系统的范畴,具有和普通力/力矩伺服系统相似的结 构。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一般的负载模拟器主要包括伺服控制器、执行机构(液压缸、液 压马达、加载电机等)以及检测元件等,其核心为伺服控制器,系统期望输出为加载力/力 矩。 按照加载执行元件的不同,负载模拟器可分为机械式负载模拟器,液压式负载模 拟器和电动式负载模拟器。负载模拟器可以实现大力矩、高精度、宽频带的负载模拟,逐步 应用于中小型加载系统中。由于执行器和被测对象通过联轴器直接耦合,所以舵机的主动 运动会致使执行器被动跟随舵机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多余力矩,而能否减小或消 除多余力矩的干扰是影响系统性能好坏的重要因素。针对多余力矩的抑制,目前的解决方 案有两类:一类是结构补偿法,从系统的硬件入手,用辅助元件从产生机理上抵消多余力 矩;另一类是控制补偿法,从控制策略入手,通过控制方法抑制多余力矩。 目前针对电液伺服系统有反馈线性化、滑模以及自适应鲁棒等控制方法。反馈线 性化控制方法不仅设计简单,而且可以保证系统的高性能,但是其要求所建立的系统数学 模型必须非常准确,这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得到保证。滑模控制方法简单实用且对系统的外 干扰等有一定的鲁棒性,但是基于一般滑模控制的方法会引起滑模面的抖动,使所设计的 控制器不连续,从而使系统的性能恶化,不利于在工程实际中应用。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主 要基于系统的模型设计非线性控制器,针对参数不确定性,设计恰当的在线估计策略,以提 高系统的跟踪性能;对可能发生的外干扰等不确定性非线性,通过强增益非线性反馈控制 予以抑制进而提升系统性能,然而自适应鲁棒控制却容易被系统状态中的噪声所干扰,并 且其参数估计的精度在某些场合也达不到要求,虽然这可以通过采用间接自适应的方法来 解决,但间接自适应的输出跟踪性能却不理想,因此,在这里采用融合型自适应鲁棒控制方 法来解决电液负载模拟器中的一些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忽略系统的模型不确定性:电液伺服系统的模型不确定性主要有参数不确定 性和不确定性非线性;参数不确定性包括负载质量的变化、随温度及磨损而变化的粘性摩 擦系数以及电气增益等;不确定性非线性,如未建模动态及外干扰等;忽略不确定性的存 在,可能会使基于系统名义模型所设计的控制器不稳定或者性能降阶。 (2)基于传统的滑模的控制方法所设计的控制器不连续:基于传统的滑模控制方 法容易引起滑模面的抖动从而使所设计的控制器不连续,使系统的跟踪性能恶化。 (3)基于一般的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存在高增益反馈现象:一般的自适应鲁棒控 制器对可能发生的大的外干扰等不确定性非线性,通过强增益非线性反馈控制予以抑制进 而提升系统性能;然而高增益反馈易受测量噪声影响且可能激发系统的高频动态进而降低 系统的跟踪性能,甚至导致系统不稳定。 (4)参数估计精度达不到要求,若使用间接自适应鲁棒控制会导致跟踪性能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融合型自适应鲁棒的电液负载模拟器力控制方 法。 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融合型自适应鲁棒的电液负载模拟器力 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电液负载模拟器的数学模型; 步骤2、确定电液负载模拟器参数的自适应率; 步骤3、设计基于融合型自适应鲁棒电液负载模拟器力控制的控制器。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 (1)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连续的映射模型,在同时考虑系统的参数不确定性以及外干扰 等不确定性非线性的条件下对参数进行估计,并能保证参数估计在不确定性的范围之内; (2)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快速动态补偿的方法克服了间接自适应中输出跟踪性能较差的 缺点,提尚了系统的跟踪性能; (3)本专利技术将参数估计和鲁棒性的设计完全分开,使得参数估计不容易被采样干 扰和噪声所影响,提高了参数估计的准确性; (4)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非线性鲁棒控制器的控制电压连续,有利于在工程实际中应用。【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图2为负载模拟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参数Θ i的估计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参数Θ 2的估计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参数Θ 3的估计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跟踪误差e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控制器u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本专利技术的,包括以 下步骤: 步骤1、建立电液负载模拟器的数学模型;具体为: 负载模拟器的输出力矩动态方程为: 公式⑴中,T为输出力矩,A为负载液压马达的排量,Pl= P fP#液压马达负载 压力,P1,P2分别为马达两腔的压力,B为总的粘性阻尼系数,y和 >'分别为系统位置和速度; ./(A少,j)为所有未建模干扰项; 压力动态方程为:U) 公式⑵中,β ^为液压油的有效体积模量,V f V jAy、V2= V O2-Ay分别为两个 腔的总体积,VdP V。2分别为这两个腔的初始体积,C A马达的总泄露系数,Q JP Q 2分别为 进油腔和回油腔的流量,Qp 92为:C 3): 公式(3)中,,Cd为伺服阀节流孔系数,w为伺服阀节流孔面积梯度, P为液压油的密度,Xv为阀芯位移,P 3为系统供油压力,系统回油压力P1=O, S(Xv)为符 号函数并且该符号函数定义为:iC 4: > 伺服阀的阀芯位移Xv和输入电压u之间满足X v= k lU,其中Ic1为电压-阀芯位移 增益系数; 因此,公式(3)可以写为(5) 其中g = Iiqk1为总的伺服阀增益系数; 假设1 :在正常工况下的实际液压系统,由于P s的影响,P JP P 2都是有界的, 也就是说,0 < P1XP^PsA < Pr〈P2〈Ps; 根据公式(1)、(2)、(3),系统的动态方程可以写为: 两边同时除以L得到: 公式(6)、(7)中,,RjPR2的定义 如下: UiN 丄 UUlUdLMO Λ J I < ιCs.) 由公式⑶可知R1X), R2>0 ; 对于任意力矩跟踪指令,我们有以下假设: 假设2 :跟踪目标力矩Td(t)是连续可微的,并且Td(t)和他的一阶微分都是有界 的,运动干扰爲也都是有界的; 现将公式(7)写为: (9) 4 f2, f3的定义如下: (10) 假设3 :参数不确定性和不确定非线性满足下列条件:(11): 公式(11)中,δ 4为 一有界的干扰函数,θ1ηηη、θ2_、θ3_分别为Θ i、θ2、θ3的最小值,Θ lnax、θ2_、03_为 θ η Θ 2、Θ 3的最大值。 步骤2、确定电液负载模拟器参数的自适应率;具体为: 定义一个运算符:i表示?的估计,?表示·的估计误差; 定义映射函数: C12) 其中:c/?'Rp为ρ维向量,Γ (t) e Rpxp为一任意正定时变矩阵,R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4/CN105159076.html" title="基于融合型自适应鲁棒的电液负载模拟器力控制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基于融合型自适应鲁棒的电液负载模拟器力控制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融合型自适应鲁棒的电液负载模拟器力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电液负载模拟器的数学模型;步骤2、确定电液负载模拟器参数的自适应率;步骤3、设计基于融合型自适应鲁棒电液负载模拟器力控制的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成洋姚建勇刘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