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电机的连接结构和发动机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53509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0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发电机的连接结构,发电机的外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挂脚和第二挂脚,第一挂脚包括两平行且间隔预设距离的第一吊耳板,第一挂脚直接与发动机缸体固接,发动机缸体的外边缘设有缸体搭子,缸体搭子嵌装于两第一吊耳板之间并通过螺栓紧固;第二挂脚通过第一支架与机油泵壳体固接,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叉形端、第二叉形端和第三叉形端,机油泵壳体的外边缘设有第一壳体搭子和第二壳体搭子,第一壳体搭子嵌装于第一叉形端并通过螺栓紧固,第二壳体搭子嵌装于第二叉形端并通过螺栓紧固,第二挂脚螺接固定于第三叉形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发动机连接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具有上述连接结构的发动机总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电机固定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发电机的连接结构。本技术还涉及具有上述连接结构的发动机总成。
技术介绍
汽车的发电机装配在发动机的前端,由皮带驱动工作。随着发动机越来越小型化,发电机的装配空间被大大的压缩。现有技术中,发电机外壁设有第一挂脚和第二挂脚,第一挂脚通过上支架分别与缸体和机油栗壳体固接,第二挂脚通过下支架与机油栗壳体连接。上述的结构中,为了匹配缸体安装面和机油栗壳体安装面的面差,上支架的中间部位通过冲压成型,然而成型后的两平行面之间的平行度难以保证,当两平行面同时与缸体安装面和机油栗壳体安装面安装固定时,由于上支架的成型误差,导致安装后的发电机带轮以及与其皮带连接的其他各带轮的共面性较差,造成皮带非正常磨损、传动异响等缺陷;同时,下支架通过两点固定于机油栗壳体的同一个安装面,单个安装面固定的结构,其抵抗翻转的能力较差,造成连接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发电机的安装结构,可提高汽车发电机的连接可靠性,同时简化连接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了具有上述连接结构的发动机总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种汽车发电机的连接结构,发电机的外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挂脚和第二挂脚,所述第一挂脚包括两平行且间隔预设距离的第一吊耳板,所述第一挂脚直接与发动机缸体固接,所述发动机缸体的外边缘设有缸体搭子,所述缸体搭子嵌装于两所述第一吊耳板之间并通过螺栓紧固;所述第二挂脚通过第一支架与机油栗壳体固接,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叉形端、第二叉形端和第三叉形端,所述机油栗壳体的外边缘设有第一壳体搭子和第二壳体搭子,所述第一壳体搭子嵌装于所述第一叉形端并通过螺栓紧固,所述第二壳体搭子嵌装于所述第二叉形端并通过螺栓紧固,所述第二挂脚螺接固定于所述第三叉形端。优选地,所述第一叉形端的第一螺栓连接孔、所述第二叉形端的第二螺栓连接孔和所述第二挂脚的第三螺栓连接孔内均设有螺栓限位套。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搭子包括第一圆柱体,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圆周壁与所述机油栗壳体相接,且所述第一圆柱体沿其轴向开设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螺栓连接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壳体搭子包括第二圆柱体,所述第二圆柱体的圆周壁与所述机油栗壳体相接,所述第二圆柱体沿其轴向开设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二螺栓连接孔同轴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搭子、所述第二壳体搭子与所述机油栗壳体之间均设有加强筋。—种发动机总成,包括汽车发电机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发电机的连接结构,发电机的外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挂脚和第二挂脚,所述第一挂脚包括两平行且间隔预设距离的第一吊耳板,所述第一挂脚直接与发动机缸体固接,所述发动机缸体的外边缘设有缸体搭子,所述缸体搭子嵌装于两所述第一吊耳板之间并通过螺栓紧固;所述第二挂脚通过第一支架与机油栗壳体固接,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叉形端、第二叉形端和第三叉形端,所述机油栗壳体的外边缘设有第一壳体搭子和第二壳体搭子,所述第一壳体搭子嵌装于所述第一叉形端并通过螺栓紧固,所述第二壳体搭子嵌装于所述第二叉形端并通过螺栓紧固,所述第二挂脚螺接固定于所述第三叉形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节省了现有技术中的上支架,并在发动机缸体上设置缸体搭子,将发电机的第一挂脚直接与缸体搭子连接,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上支架的加工误差而造成的装配偏差等缺陷;同时,对第一支架与机油栗壳体的安装结构进行了优化,即在第一支架上设置了三个叉形端,其中两个叉形端分别与机油栗壳体的壳体搭子固接,使下支架与机油栗壳体的每个固定点处都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贴合面,加强了其抵抗翻转的能力,提高了发动机连接的可靠性。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总成,包括汽车发电机的连接结构,由于该连接结构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包含该连接结构的发动机总成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连接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支架与机油栗壳体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发电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三螺栓连接孔和螺栓限位套配合处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发电机;11-第一挂脚;12-第二挂脚;121-第三螺栓连接孔;20_发动机缸体;21_缸体搭子;30_第一支架;31_第一叉形端;311_第一螺栓连接孔;32_第二叉形端;321-第二螺栓连接孔;33_第三叉形端;40_机油栗壳体;41_第一壳体搭子;411_第一安装孔;42_第二壳体搭子;421_第二安装孔;50_螺栓限位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结合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发电机的连接结构,发电机10的外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挂脚11和第二挂脚12,第一挂脚11包括两平行且间隔预设距离的第一吊耳板11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做出了如下改进:第一挂脚11直接与发动机缸体20固接,发动机缸体20的外边缘设有缸体搭子21,缸体搭子21嵌装于两第一吊耳板111之间并通过螺栓紧固;第二挂脚12通过第一支架30与机油栗壳体40固接,第一支架30包括第一叉形端31、第二叉形端32和第三叉形端33,机油栗壳体40的外边缘设有第一壳体搭子41和第二壳体搭子42,第一壳体搭子41嵌装于第一叉形端31并通过螺栓紧固,第二壳体搭子42嵌装于第二叉形端32并通过螺栓紧固,第二挂脚12螺接固定于第三叉形端3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节省了现有技术中的上支架,在发动机缸体上设置缸体搭子,将发电机的第一挂脚支架与缸体搭子连接,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缸体和机油栗壳体安装面的面差而造成的安装误差等缺陷;同时,对第一支架与机油栗壳体的安装结构进行了优化,即在第一支架上设置了三个叉形端,其中两个叉形端分别与机油栗壳体的壳体搭子固接,使下支架与机油栗壳体的每个固定点处都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贴合面,提高了发动机连接的可靠性。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叉形端31的第一螺栓连接孔311、第二叉形端32的第二螺栓连接孔321和第二挂脚12的第三螺栓连接孔121内均设有螺栓限位套50。螺栓限位套可减小螺栓松动的风险,保证螺栓连接的可靠性。第一壳体搭子41包括第一圆柱体,第一圆柱体的圆周壁与机油栗壳体40相接,且第一圆柱体沿其轴向开设第一安装孔411,第一安装孔411与第一螺栓连接孔311同轴设置;第二壳体搭子42包括第二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的圆周壁与机油栗壳体40相接,第二圆柱体沿其轴向开设第二安装孔421,第二安装孔421与第二螺栓连接孔321同轴设置。此方案中,两壳体搭子的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且进一步地,为了增加两壳体搭子与机油栗壳体的连接强度,优选在第一壳体搭子、第二壳体搭子与所述机油栗壳体之间均设有加强筋,避免在发动机的作用力下造成两壳体搭子的断裂。缸体搭子21为拱形结构,其与发动机缸体20的连接处均为缓慢过渡,当缸体搭子21与发动机的第一挂脚11连接时,该部位不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降低了缸体搭子21断裂的风险。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总成,包括汽车发电机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为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发电机的连接结构,发电机的外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挂脚和第二挂脚,所述第一挂脚包括两平行且间隔预设距离的第一吊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脚直接与发动机缸体固接,所述发动机缸体的外边缘设有缸体搭子,所述缸体搭子嵌装于两所述第一吊耳板之间并通过螺栓紧固;所述第二挂脚通过第一支架与机油泵壳体固接,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叉形端、第二叉形端和第三叉形端,所述机油泵壳体的外边缘设有第一壳体搭子和第二壳体搭子,所述第一壳体搭子嵌装于所述第一叉形端并通过螺栓紧固,所述第二壳体搭子嵌装于所述第二叉形端并通过螺栓紧固,所述第二挂脚螺接固定于所述第三叉形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东胡必谦丁扬枫许涛张龙杨洪震刘吉林徐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