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发电机组的机壳进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03627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8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便携式发电机组的机壳进气结构,该发电机组包括发动机、发电机和机壳,所述发动机和发电机容纳于机壳内,所述机壳上设置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进气口,外界空气通过进气口的过流通道进入机壳,进气口的过流通道两端在机壳的外侧和内侧分别形成外部开口和内部开口,在进气口处设置有进气罩,在所述进气罩与机壳之间设置阻挡噪声通过的突出部位,所述突出部位设置于机壳和/或进气罩上,所述突出部位与突出部位之间、以及所述突出部位与机壳或进气罩之间形成进气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大大降低发电机组的噪声,并且能保持较大的过流面积,良好的散热,保证较高功率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电机组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发电机组的机壳进气结构
技术介绍
发电机组主要由发动机、发电机和电控系统组成,能将燃油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野外作业、应急用电、灾害救治、户外生活及旅行、游艇及车辆自备电源、移动通讯基站等诸多场合。与传统的工频同步发电机组相比,采用多极永磁发电机的逆变发电机组(InverterGenerator)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效率高等优点,代表着小型发电机组的发展方向。为了降低工作噪声,现有的逆变发电机组(通常)采用全封闭式结构,即发动机、发电机以及逆变器被容纳于一个机壳内,靠风扇将外界空气从机壳上的进气口吸入发电机组内部进行强制风冷,并为发动机燃烧做功提供新鲜空气。但是由于发动机的工作噪声较大,大量噪声还是会通过机壳进气口向外泄漏,导致逆变发电机组的工作噪声过大。现有技术一般是通过减小机壳进气口面积来解决此问题,但是由于全封闭的发电机组无法通过辐射和对流散热,机壳内部容易集聚热量,散热远比开架式发电机组困难,机壳进气口过流面积被减小后很容易引起散热不良,导致发电机组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功率下降很多。本专利正是着眼于现有发电机组的不足,在确保不影响整机散热性能的条件下,为全封闭式发电机组的机壳设计了防止噪声外泄的进气结构,大大降低了发电机组的工作噪声,并且能保持较大的过流面积,良好的散热,即使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也能保证较高的功率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发电机组的机壳进气结构。r>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携式发电机组的机壳进气结构,该发电机组包括发动机、发电机和机壳,所述发动机和发电机容纳于机壳内,所述机壳上设置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进气口,外界空气通过进气口的过流通道进入机壳,进气口的过流通道两端在机壳的外侧和内侧分别形成外部开口和内部开口,在进气口处设置有进气罩,在所述进气罩与机壳之间设置阻挡噪声通过的突出部位,所述突出部位设置于机壳和/或进气罩上,所述突出部位与突出部位之间、以及所述突出部位与机壳或进气罩之间形成进气通道。进一步的,所述突出部位交错设置于机壳与进气罩之间的进气通道中。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罩设置于机壳的内部或外部。进一步的,设置于所述机壳上的突出部位向进气罩方向延伸,并且延伸末端与进气罩之间留有第一间隙,设置于所述进气罩上的突出部位向机壳方向延伸,并且延伸末端与机壳之间留有第二间隙,设置于所述机壳上的突出部位与设置于所述进气罩上的突出部位之间留有第三间隙,第一间隙、第二间隙和第三间隙构成连通过流通道和外界大气的进气通道。进一步的,所述机壳和/或进气罩上设置有吸声材料。进一步的,所述机壳与进气罩之间设置有吸声材料。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的过流通道中设置有吸声材料。优选的,所述吸声材料由多孔材料构成。优选的,所述进气罩与机壳之间通过卡接件或螺纹紧固件相连。优选的,所述进气罩由塑料或橡胶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为全封闭式发电机组的机壳设计了防止噪声外泄的进气结构,大大降低了发电机组的工作噪声,并且能保持较大的过流面积,良好的散热,即使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也能保证较高的功率输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发电机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发电机组增加进气通道后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发电机组增加吸声材料后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发电机组右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发电机组A-A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发电机组进气口的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发电机组B-B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进气罩内侧立体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进气罩外侧立体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发电机组拆除进气罩后的立体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发电机组主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发电机组增加进气通道后的主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发电机组后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发电机组C-C剖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发电机组D-D剖视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进气罩出口侧立体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进气罩进口侧立体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机壳拆除进气罩后的立体图。图中标号说明:1.发电机组,2.机壳,201.突出部位A,202.突出部位A,3.进气口,301.外部开口,302.内部开口,303.过流通道,304.进气通道,4.进气罩,401.突出部位B,402.突出部位B,5.吸声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4种实施方案:1、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的发电机组1主要由发动机、发电机和机壳2等组成。本实施例的发电机为多级永磁发电机,与发动机曲轴输出端相连,在发动机的驱动下输出中频交流电。在发动机前部设置有逆变器,逆变器用来将多级永磁发电机输出的中频交流电转换成电压稳定的工频交流电。但是,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并不受发电机种类的限制,显然本专利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发电机组,例如各种有刷或无刷的电励磁同步发电机组,或者各种直流发电机。如图1至图3所示,发动机、发电机和逆变器被容纳于机壳2内,机壳2上设置有与外界大气相通的进气口3,发动机上设置有风扇,在此风扇作用下外界空气从进气口3被吸入机壳2内部,进入机壳2的空气对发动机、发电机和逆变器等进行冷却,还为发动机燃烧做功提供新鲜空气。外界空气是通过进气口3的过流通道303进入机壳2的,此过流通道303形成于外部开口301与内部开口302之间,进气口3的外部开口301设置在机壳2的外部,进气口3的内部开口302设置在机壳2的内部。外界空气先从外部开口301进入进气口3的过流通道303,然后沿着过流通道303流向内部开口302,最后从内部开口302流出、进入机壳2内部。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在进气口3处设置有进气罩4,进气罩4位于机壳2的外部,属于外置式进气罩,进气口3的过流通道303至少部分的形成于进气罩4上,构成进气通道304。在机壳2或进气罩4皆可设置突出部位,在机壳2上设置的突出部位以下简称突出部位A,在进气罩4设置的突出部位以下简称突出部位B;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机壳2上设置有突出部位201,在进气罩4上设置有突出部位401,并且交错布置,以改变声波的传播方向,突出部位201是从机壳2向进气罩4延伸而形成,延伸末端位于进气口3的过流通道303和进气通道304的连通处,突出部位401是从进气罩4向机壳2延伸而形成,延伸端位于进气通道304中。本实施例图2与图1的差别在于,图2的机壳进气口3增加了一个过流通道303和进气通道304,相应的,在机壳2上增加了突出部位202,在进气罩4上也增加了突出部位40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发电机组的机壳进气结构,该发电机组(1)包括发动机、发电机和机壳(2),所述发动机和发电机容纳于机壳(2)内,所述机壳(2)上设置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进气口(3),外界空气通过进气口(3)的过流通道(303)进入机壳(2),进气口(3)的过流通道(303)两端在机壳(2)的外侧和内侧分别形成外部开口(301)和内部开口(302),其特征在于,在进气口(3)处设置有进气罩(4),在所述进气罩(4)与机壳(2)之间设置阻挡噪声通过的突出部位,所述突出部位设置于机壳(2)和/或进气罩(4)上,所述突出部位与突出部位之间、以及所述突出部位与机壳(2)或进气罩(4)之间形成进气通道(30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发电机组的机壳进气结构,该发电机组(1)包括发动机、发电机和机壳(2),所述发动机和发电机容纳于机壳(2)内,所述机壳(2)上设置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进气口(3),外界空气通过进气口(3)的过流通道(303)进入机壳(2),进气口(3)的过流通道(303)两端在机壳(2)的外侧和内侧分别形成外部开口(301)和内部开口(302),其特征在于,在进气口(3)处设置有进气罩(4),在所述进气罩(4)与机壳(2)之间设置阻挡噪声通过的突出部位,所述突出部位设置于机壳(2)和/或进气罩(4)上,所述突出部位与突出部位之间、以及所述突出部位与机壳(2)或进气罩(4)之间形成进气通道(3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发电机组的机壳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位交错设置于机壳(2)与进气罩(4)之间的进气通道(304)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发电机组的机壳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罩(4)设置于机壳(2)的内部或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便携式发电机组的机壳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机壳(2)上的突出部位向进气罩(4)方向延伸,并且延伸末端与进气罩(4)之间留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正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圆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