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球团烟气吸附和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29718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8 00:59
一种烧结球团烟气吸附和下料装置,属于钢铁行业烧结球团烟气治理技术领域。包括活性焦加入口(1),顶置料仓(2),导焦板(3),一级下焦管(4),二级下焦管(5),烟气出口(6),三级下焦管(7),活性焦堆积面(8),喷氨管(9),下导焦器(10),缷焦器(11),烟气入口(12),缷焦口(13),喷氨口(14),导焦多孔板(15),收焦多孔板(16),导焦直角管(17),压缩空气接管(18)。优点在于,简单、可靠的烧结球团烟气吸附塔和活性焦均匀下料,烟气、活性焦及氨气在吸附塔内均匀分布,对烟气具有脱硫、脱硝、脱二噁英功能,适应烟气量及SO2浓度波动,系统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结球团烟气吸附和下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行业烧结球团烟气治理
,特别是提供了一种烧结球团烟气吸附和下料装置,是一种简单、可靠的烧结球团烟气活性焦吸附塔和活性焦均匀下料装置,对烧结球团烟气具有脱硫、脱硝、脱二噁英功能,同时能适应烟气流量及SO2浓度波动。
技术介绍
烧结球团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SO2、NOx、二噁英及重金属烟气,通常生产1t烧结矿或1t球团矿要产生4000m3~6000m3的烟气,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国家烧结球团烟气排放新标准已执行,明确NOx、二噁英排放限值,为此,不能再按当前模式进行单一脱硫处理,要综合考虑脱硝、脱二噁英。目前,烧结球团烟气脱硫主要以半干法、湿法为主,脱硫剂主要有钙类、镁类、氨类、有机胺等,烟气脱硫工艺种类繁多,但运行稳定、脱硫效果理想、适应烧结球团生产工况的装置很少。以钙类为脱硫剂的脱硫工艺,存在释放CO2、耗水量大、腐蚀、副产物无利用价值致使大量堆积造成二次污染、CaSO3的分解、废水难处理及硫资源浪费等问题。氨法,存在氨的逃逸、腐蚀、副产物硫铵利用价值低及废水难处理等问题。有机胺法,存在投资高、脱硫剂价格高及脱硫剂再生率低、脱硫效率低及腐蚀等问题。随着低碳钢铁、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理念的深入,半干法和湿法脱硫工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活性焦干法烟气治理工艺不消耗水,以活性焦作为吸附剂,活性焦由煤制造而成,活性焦循环使用。具有脱硫、脱硝、脱二噁英功能,回收SO2制备浓硫酸或硫磺。国内太钢烧结从日本住友引进活性焦技术,运行效果良好,但是,引进技术投资高。当前,钢铁行业持续低迷,资金紧张一直困扰着钢铁企业。并且,日本住友活性焦技术,存在无法处理SO2浓度超过3000mg/Nm3的技术瓶颈。因此,研究和开发一种烧结球团烟气吸附塔和下料装置是当务之需,既满足处理烟气波动及SO2浓度超过3000mg/Nm3的烟气,又满足活性焦稳定、均匀下料,为烧结球团生产大量配加低品质、高硫矿奠定基础,也为装置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结球团烟气吸附和下料装置,是一种简单、可靠的烧结球团烟气吸附塔,对烧结球团烟气具有脱硫、脱硝、脱二噁英功能,同时能适应烟气量及SO2浓度波动,活性焦在吸附塔内均匀下料。本专利技术包括活性焦加入口1,顶置料仓2,导焦板3,一级下焦管4,二级下焦管5,烟气出口6,三级下焦管7,活性焦堆积面8,喷氨管9,下导焦器10,缷焦器11,烟气入口12,缷焦口13,喷氨口14,导焦多孔板15,收焦多孔板16,导焦直角管17,压缩空气接管18。在烟气入口12和烟气出口(6)设有浓度检测仪、测温仪、流量计及阀门;顶置料仓2和活性焦堆积面8处设有料位计;吸附塔体上设有测温、测压仪表;活性焦从活性焦加入口1给进顶置料仓2,顶置料仓2内设计两块导焦板3,导焦板3之间夹角60°,活性焦依靠自身重力沿导焦板3均匀分配到顶置料仓2左右两边。顶置料仓2左右各接九根直径φ150mm的一级下焦管4,一级下焦管4上部与顶置料仓2底面夹角45°,一级下焦管4下部竖直,底端封堵。二级下焦管5与一级下焦管4下部斜接,夹角45°。二级下焦管5斜插入吸附塔体,接缝处100%密封。二级下焦管5又接竖直的三级下焦管7,每根二级下焦管5下分3个出焦口,最后在吸附塔体内形成54个均分的出焦口,保证活性焦在整个吸附塔体横截面均匀分布,形成活性焦堆积面8。烧结球团烟气从烟气入口12进入吸附塔,均匀分布到整个吸附塔体的宽度方向(图2),烟气上升再与活性焦堆积面8与缷焦器11之间填满的活性焦发生吸附反应,SO2、二噁英被活性焦充分吸附。烟气继续上升到喷氨管9的位置,喷氨管9设计有很多个均匀分布的喷氨口14,NOx与喷氨口14喷出的氨气在活性焦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烧结球团烟气在吸附塔内被脱硫、脱硝、脱二噁英,继续上升离开活性焦堆积面8,从烟气出口6排出。活性焦连续不断地从活性焦加入口1加入,在吸附塔烟气入口12略上方处均匀设计六个缷焦器11。为了保证导焦直角管17口不被活性焦堵塞,在每个缷焦器11上设计下导焦器10,下导焦器10由两块多孔板组成,多孔板之间夹角60°。缷焦器11由两块收焦多孔板16与导焦直角管17构成,收焦多孔板之间夹角60°,压缩空气接管18接压缩空气,导焦直角管17处堆积的活性焦在压缩空气作用下连续不断被吹下,最后汇集到卸焦斗从缷焦口13排出,吸附后的活性焦输送到解析塔进行解析,解析后的活性焦再从活性焦加入口1加入,循环利用。多孔板上孔径φ5mm,保证烟气均匀上升,活性焦不至堵塞孔。本专利技术适用于烧结球团烟气脱硫、脱硝、脱二噁英治理。1.无二次污染、无腐蚀性本专利技术的烧结球团烟气治理方法,属于干法烟气净化,无二次污染、无腐蚀性,活性焦解析释放出来的高浓度SO2气体可生产硫酸或制备硫磺,产生的碎焦作为燃料。2.烟气复合治理在吸附塔内SO2、二噁英被活性焦吸附,喷氨脱除NOx,脱硫、脱硝、脱二噁英在吸附塔内进行;吸附后的活性焦在隔绝空气及充氮气密封的情况下解析再生释放出SO2,同时,二噁英发生分解。3.无CO2释放采用活性焦作为吸附剂,活性焦由煤制备而成,制备过程中无CO2产生。4.适应烟气流量及SO2浓度波动本吸附塔不受烟气流量及SO2浓度波动影响,尤其能保证SO2浓度达到3000mg/Nm3时达标排放,系统安全无故障。5.脱除效率高在吸附塔内,烟气从下向上均匀上升,活性焦从上向下依靠重力均匀下落,两者逆流,接触更充分,脱除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其中,活性焦加入口1,顶置料仓2,导焦板3,一级下焦管4,二级下焦管5,烟气出口6,三级下焦管7,活性焦堆积面8,喷氨管9,下导焦器10,缷焦器11,烟气入口12,缷焦口13。图2为本专利技术左视图。其中,活性焦加入口1,顶置料仓2,导焦板3,一级下焦管4,烟气出口6,活性焦堆积面8,喷氨管9,烟气入口12,缷焦口13。图3为本专利技术喷氨管9单体图。其中,喷氨口1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下导焦器10单体图。其中,导焦多孔板15。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的导焦多孔板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缷焦器11单体图。其中,收焦多孔板16,导焦直角管17,压缩空气接管18。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6的收焦多孔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包括活性焦加入口1,顶置料仓2,导焦板3,一级下焦管4,二级下焦管5,烟气出口6,三级下焦管7,活性焦堆积面8,喷氨管9,下导焦器10,缷焦器11,烟气入口12,缷焦口13,喷氨口14,导焦多孔板15,收焦多孔板16,导焦直角管17,压缩空气接管18。活性焦从活性焦加入口1给进顶置料仓2,顶置料仓2内设计两块导焦板3,导焦板3之间夹角60°,活性焦依靠自身重力沿导焦板3均匀分配到顶置料仓2左右两边。顶置料仓2左右各接九根直径φ150mm的一级下焦管4,一级下焦管4上部与顶置料仓2底面夹角45°,一级下焦管4下部竖直,底端封堵。二级下焦管5与一级下焦管4下部斜接,夹角45°。二级下焦管5斜插入吸附塔体,接缝处100%密封。二级下焦管5又接竖直的三级下焦管7,每根二级下焦管5下分三个出焦口,最后在吸附塔体内形成54个均分的出焦口,保证活性焦在整个吸附塔体横截面均匀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烧结球团烟气吸附和下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烧结球团烟气吸附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性焦加入口(1),顶置料仓(2),导焦板(3),一级下焦管(4),二级下焦管(5),烟气出口(6),三级下焦管(7),活性焦堆积面(8),喷氨管(9),下导焦器(10),缷焦器(11),烟气入口(12),缷焦口(13),喷氨口(14),导焦多孔板(15),收焦多孔板(16),导焦直角管(17),压缩空气接管(18);在烟气入口(12)和烟气出口(6)设有浓度检测仪、测温仪、流量计及阀门;顶置料仓(2)和活性焦堆积面(8)处设有料位计;吸附塔体上设有测温、测压仪表;顶置料仓(2)内设计两块导焦板(3),导焦板(3)之间夹角60°;顶置料仓(2)左右各接九根直径φ150mm的一级下焦管(4),一级下焦管(4)上部与顶置料仓(2)底面夹角45°;二级下焦管(5)与一级下焦管(4)下部斜接,夹角45°;二级下焦管(5)又接竖直的三级下焦管(7),每根二级下焦管(5)下分三个出焦口,最后在吸附塔体内形成54个均分的出焦口;烧结球团烟气从烟气入口(12)进入吸附塔,烟气上升再与活性焦堆积面(8)与缷焦器(11)之间填满的活性焦发生吸附反应;喷氨管(9)设计有均匀分布的喷氨口(14),NOx与氨气在活性焦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烧结球团烟气在吸附塔内被脱硫、脱硝、脱二噁英,从烟气出口(6)排出,适应烟气流量及SO2浓度波动;吸附后的活性焦通过下导焦器(10),落入缷焦器(11),汇集到卸焦斗从缷焦口(13)排出去解析,解析后的活性焦再从活性焦加入口(1)加入,循环利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结球团烟气吸附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性焦加入口(1),顶置料仓(2),导焦板(3),一级下焦管(4),二级下焦管(5),烟气出口(6),三级下焦管(7),活性焦堆积面(8),喷氨管(9),下导焦器(10),缷焦器(11),烟气入口(12),缷焦口(13),喷氨口(14),压缩空气接管(18);下导焦器(10)由两块导焦多孔板(15)组成,夹角60°;缷焦器(11)由两块收焦多孔板(16)与导焦直角管(17)构成,收焦多孔板之间夹角60°,压缩空气接管(18)接压缩空气;在烟气入口(12)和烟气出口(6)设有浓度检测仪、测温仪、流量计及阀门;顶置料仓(2)和活性焦堆积面(8)处设有料位计;吸附塔体上设有测温、测压仪表;顶置料仓(2)内设计两块导焦板(3),导焦板(3)之间夹角60°;顶置料仓(2)左右各接九根直径φ150mm的一级下焦管(4),一级下焦管(4)上部与顶置料仓(2)底面夹角45°;二级下焦管(5)与一级下焦管(4)下部斜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代军王涛杨春政张福明张建易毅辉智谦韦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