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高效脱硫除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529719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8 0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高效脱硫除尘系统。所述脱硫除尘系统包括具有烟气入口和出口的吸收塔、用于对进入吸收塔内的烟气均布整流的气液再平衡器,用于对进入吸收塔内的烟气进行淋洗的下循环脱硫喷淋区和上循环脱硫喷淋区、用于对淋洗后的烟气进行除雾的除雾区、用于将上循环脱硫喷淋区产生的积水回收的积液再分配器;所述烟气出口位于除雾区上方,所述烟气入口位于气液再平衡器下方;所述气液再平衡器、下循环脱硫喷淋区、积液再分配器、上循环脱硫喷淋区和除雾区自下而上布置在吸收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满足脱硫除尘效率的同时,布置紧凑,减少占地,节约投资,运行维修方便,降低系统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高效脱硫除尘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能高效去除烟气中二氧化硫和固体颗粒物的吸收塔设备。
技术介绍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烟气排放要求越来越严,继2011年国家颁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规定,自2014年7月I日起,燃煤电厂火力发电锅炉烟尘、二氧化硫的排放限值分别为30 mg/m3和100 mg/m 3,重点地区为20 mg/m3和50 mg/m3。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要求重点区域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达到燃气轮机组的要求,二氧化硫排放不超过35mg/Nm3、固体颗粒物浓度不超过5mg/m3,达到“超洁净排放”的要求。在高硫煤地区,要达到“超洁净排放”的要求,目前的常规脱硫工艺已不能满足“超洁净排放”的要求。当前,有采用双塔串联和单塔双循环的工艺,双塔串联由于占地非常大,投资也大,运行维修复杂。现有的单塔双循环工艺其实质是双塔串联工艺的变形,同样需要两个吸收塔,只是将两个吸收塔的喷淋区叠加在一个吸收塔上,另一个吸收塔只是起浆池的作用,同样占地大,运行维修复杂。而且,对于降低固体颗粒物排放浓度方面没有特殊措施,一般采用加装湿式电除尘器来达到目的,但是加装湿式电除尘器投资高、运行维护费用高,且受场地限制。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的、低耗能的、运行维修方便的脱硫除尘系统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高效脱硫除尘系统,该脱硫除尘系统能在满足脱硫除尘效率的同时,布置紧凑,减少占地,节约投资,运行维修方便,降低系统能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高效脱硫除尘系统,其结构特点是,包括一吸收塔,其下部具有烟气入口,上部具有烟气出口 ; 一气液再平衡器,其用于对进入吸收塔内的烟气均布整流; 一喷淋区,用于对进入吸收塔内的烟气进行淋洗,其包括下循环脱硫喷淋区和上循环脱硫喷淋区; 一除雾区,其设置在上循环脱硫喷淋区上方用于对淋洗后的烟气进行除雾; 一积液再分配器,其位于下循环脱硫喷淋区与上循环脱硫喷淋区之间,用于将上循环脱硫喷淋区产生的积水回收; 所述烟气出口位于除雾区上方,所述烟气入口位于气液再平衡器下方;所述气液再平衡器、下循环脱硫喷淋区、积液再分配器、上循环脱硫喷淋区和除雾区自下而上布置在吸收塔内。由此,所述的上循环脱硫喷淋区和下循环脱硫喷淋区之间由积液再分配器分隔开,通过在脱硫塔内部设置气液再平衡器、积液再分配器和除雾区,在三者的协同作用下,使烟气的脱硫除尘在双循环的脱硫系统共同完成,既保证了较高的脱硫除尘效率,又降低了浆液循环量和系统能耗,并且单塔整体布置减少了占地,节约了投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 所述吸收塔底部设有浆液氧化池,所述积液再分配器回收的积水通过一设置在吸收塔侧壁上的回流口导入所述浆液氧化池内。所述浆液氧化池内通过一带循环栗的管道分别与所述下循环脱硫喷淋区和上循环脱硫喷淋区内的喷淋管连通。由此,烟气可均匀通过积液再分配器并与上段喷洒的浆液进行接触并传质,同时积液再分配器收集上循环脱硫喷淋区的喷淋浆液,从盘周围设置的回流口回流至塔底的浆液氧化池中,从而与浆液氧化池、循环栗形成上循环脱硫系统。所述的下循环脱硫喷淋区由积液再分配器下方的喷淋浆液、气液再平衡器、浆液氧化池及循环栗构成。优选地,所述的浆液氧化池由上、下循环脱硫系统公用。这样,在一个吸收塔内形成了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双循环脱硫区。两循环脱硫区喷淋浆液互不干扰,避免由于液气比过大而影响喷淋浆液的有效利用率。所述气液再平衡器包括多个同形模块和多个异形模块;所述同形模块位于气液再平衡器的中部位置,该同形模块包括外框和设置在外框内的至少一层管栅;所述异形模块包括至少一层管栅和不规则的多孔板。这种结构可有效的提高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并使烟气中的粉尘润湿,从而提高整个吸收塔的除尘效率。所述积液再分配器包括具有坡面的积液盘面,通过支撑部件设置在积液盘面上的多个挡水均流帽;所述积液盘面上设有多个气孔。所述挡水均流帽为向上凸起圆滑的开有多个小孔的帽状盘面结构,其用于保证烟气进入上循环脱硫喷淋区且阻止积水进入下循环脱硫喷淋区。所述积液盘面为中间部位高于周缘的锥形结构,该积液盘面的周缘处设有开设在吸收塔侧壁上的回流口。由此,积液盘面为由中心向四周设有一定坡角的锥形结构,积液盘面上设置多个气孔,每个气孔周边上部设置多个支撑与挡水均流帽相连接,同时整个盘面与上方的喷淋支撑梁由多个拉杆连接,以固定积液再分配器。该结构可使烟气从下至上均匀通过,而上部的喷淋浆液由挡水均流帽导入盘面上,最后通过积液再分配器四周的回流口回流至塔底浆液氧化池中。所述除雾区内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级除雾器、喷雾装置、第二级除雾器和第三级除雾器。这种结构可有效的提高吸收系统的除尘效率。由此,在第一级除雾器后加装喷雾装置,喷出大量微小粒径的清洁低温水雾,烟气中增加的大量小粒径水滴与经过第一级除雾后的细小液滴及尘粒发生碰撞凝并,变成大粒径的液滴,大液滴再通过第二、三层除雾器除去,从而达到高效除尘除雾的效果。从成本考虑而言,第一级除雾器为普通除雾器即可,第二级除雾器和第三级除雾器需要采用高效除雾器。所述除雾区内的各级除雾器合为凝并式除雾器。所述气液再平衡器的高度不大于0.6m,积液再分配器的高度为2-3m ;所述除雾区的高度不大于7.5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在脱硫塔内设置气液再平衡器、积液再分配器和凝并式除雾器,在三者的协同作用下,充分挖掘喷淋层、除雾器的脱硫、除尘能力。本专利技术的高效脱硫除尘系统,气液再平衡器、积液再分配器和凝并式除雾器布置在一个脱硫塔内,气液再平衡器的结构高度控制在0.6米之内,一般吸收塔的烟气入口和第一级喷淋层之间都有距离安装此气液再平衡器,无需另外增加吸收塔高度。积液再分配器的结构高度控制在2~3米之内,凝并式除雾器结构高度控制在7.5米之内,所需塔内空间较小,塔外无需设置副浆液氧化池,既保证了较高的脱硫除尘效率,又降低了浆液循环量和系统能耗,并且单塔整体布置减少占地,节约投资;本专利技术特别适合燃烧高硫煤产生的烟气的脱硫降尘。本专利技术特别适合于燃烧高含硫煤产生的烟气的脱硫降尘,脱硫效率可达99.5%以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积液再分配器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气液再平衡器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气液再平衡器的同形模块示意图。在图中:1-吸收塔体,2-烟气入口,3-烟气出口,4-第三级除雾器,5-第二级除雾器,6-喷雾装置,7-第一级除雾器,8-上循环脱硫喷淋区,9-挡水均流帽,10-支撑部件,11-积液盘面,12-回流口,13-浆液氧化池,14-下循环脱硫喷淋区,15-气液再平衡器,16-支撑梁,17-循环栗,18-同形模块,19-异形模块,20-管栅,21-外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种用于烟气净化的高效脱硫除尘系统,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高效脱硫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其下部具有烟气入口(2),上部具有烟气出口(3);—气液再平衡器(15),其用于对进入吸收塔内的烟气均布整流;一喷淋区,用于对进入吸收塔内的烟气进行淋洗,其包括下循环脱硫喷淋区(14)和上循环脱硫喷淋区(8);一除雾区,其设置在上循环脱硫喷淋区(8)上方用于对淋洗后的烟气进行除雾;一积液再分配器,其位于下循环脱硫喷淋区(14)与上循环脱硫喷淋区(8)之间,用于将上循环脱硫喷淋区产生的积水回收;所述烟气出口(3)位于除雾区上方,所述烟气入口(2)位于气液再平衡器(15)下方;所述气液再平衡器(15)、下循环脱硫喷淋区(14)、积液再分配器、上循环脱硫喷淋区(8)和除雾区自下而上布置在吸收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蔚成李蓉杨景香张英
申请(专利权)人: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