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净化室和第二净化室,第一净化室内的下部设置有过滤槽,第一净化室的中部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处设置有风机,进气孔通过管道伸入过滤槽内,第一净化室内的上部设置有雾化喷头,第一净化室内还设置有泵体,泵体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雾化喷头连通,隔板上设置有吸附膜;第二净化室内的上部设置有紫外线光管盒,紫外线光管盒内设置有光触媒;第二净化室内的中部设置有蜂窝陶瓷,第二净化室内的下部设置有滤膜和出气口,第二净化室外侧对应出气口处设置有抽风机。对空气进行多次净化、净化效率高、杀菌彻底、空气净化速度快。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空气进行多次净化、净化效率高、杀菌彻底、空气净化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空气质量也变得越来越差。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会选择使用空气净化器来净化周围的空气。一般的空气净化器是将空气净化器的电源线接入家用电源接口,或者是接入车载吸烟器的电源接口,以电能驱动空气净化器内的风机,将空气抽入机器,再通过过滤或者杀菌等过程实现对空气的净化,最后再由排气口排出,但是过滤或者杀菌不彻底,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空气进行多次净化、净化效率高、杀菌彻底、空气净化速度快的空气净化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净化室和第二净化室,所述第一净化室内的下部设置有过滤槽,所述第一净化室的中部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处设置有风机,所述进气孔通过管道伸入所述过滤槽内,所述第一净化室内的上部设置有雾化喷头,所述第一净化室内还设置有栗体,所述栗体的进水口连通第一管道,且所述第一管道伸入所述过滤槽内,所述栗体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雾化喷头连通,所述第一净化室和第二净化室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吸附膜;所述第二净化室内的上部设置有紫外线光管盒,所述紫外线光管盒内设置有光触媒;所述第二净化室内的中部设置有蜂窝陶瓷,所述第二净化室内的下部设置有滤膜,所述第二净化室内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口,所述第二净化室外侧对应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抽风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风机将外部污染的空气引入第一净化室的过滤槽内,过滤槽对空气进行一次过滤,栗体将过滤槽内的水抽取到雾化喷头内进行喷雾,对空气进行二次过滤,空气通过吸附膜进行三次过滤进入第二净化室内,紫外线光管盒发光触发光触媒对空气进行净化、杀菌和有害气体分解,蜂窝陶瓷对空气再次进行过滤,有滤膜对空气进行最后一次过滤,通过抽风机向外输出净化后的空气,对空气进行多次净化、净化效率高、杀菌彻底、空气净化速度快。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吸附膜由活性炭纤维、竹炭纤维或矿物质材料制成。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活性炭纤维、竹炭纤维或矿物质材料吸附杂质,净化空气效率高。进一步,所述紫外线光管盒发出365nm波长的紫外线照射所述光触媒。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365nm波长的紫外线使得光触媒能高效对空气进行净化、杀菌和有害气体分解。进一步,所述蜂窝陶瓷的孔径为2?3mm。【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壳体,2、第一净化室,3、第二净化室,4、过滤槽,5、进气孔,6、风机,7、雾化喷头,8、栗体,9、第一管道,10、第二管道,11、隔板,12、吸附膜,13、紫外线光管盒,14、蜂窝陶瓷,15、滤膜,16、出气口,17、抽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不,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I,所述壳体I内设置有第一净化室2和第二净化室3,所述第一净化室2内的下部设置有过滤槽4,所述第一净化室2的中部设置有进气孔5,所述进气孔5处设置有风机6,所述进气孔5通过管道伸入所述过滤槽4内,所述第一净化室2内的上部设置有雾化喷头7,所述第一净化室2内还设置有栗体8,所述栗体8的进水口连通第一管道9,且所述第一管道9伸入所述过滤槽4内,所述栗体8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10与所述雾化喷头7连通,所述第一净化室2和第二净化室3之间设置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上设置有吸附膜12 ;所述第二净化室3内的上部设置有紫外线光管盒13,所述紫外线光管盒13内设置有光触媒;所述第二净化室3内的中部设置有蜂窝陶瓷14,所述第二净化室3内的下部设置有滤膜15,所述第二净化室3内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口16,所述第二净化室3外侧对应所述出气口 16处设置有抽风机17。所述吸附膜12由活性炭纤维、竹炭纤维或矿物质材料制成。所述紫外线光管盒13发出365nm波长的紫外线照射所述光触媒。所述蜂窝陶瓷14的孔径为2?3mm。实施本装置,风机6将外部污染的空气引入第一净化室2的过滤槽4内,过滤槽4对空气进行一次过滤,栗体8将过滤槽4内的水抽取到雾化喷头7内进行喷雾,对空气进行二次过滤,空气通过吸附膜12进行三次过滤进入第二净化室3内,紫外线光管盒13发光触发光触媒对空气进行净化、杀菌和有害气体分解,蜂窝陶瓷14对空气再次进行过滤,有滤膜15对空气进行最后一次过滤,通过抽风机17向外输出净化后的空气,对空气进行多次净化、净化效率高、杀菌彻底、空气净化速度快。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1 ),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净化室(2)和第二净化室(3),所述第一净化室(2)内的下部设置有过滤槽(4),所述第一净化室(2)的中部设置有进气孔(5 ),所述进气孔(5 )处设置有风机(6 ),所述进气孔(5 )通过管道伸入所述过滤槽(4 )内,所述第一净化室(2 )内的上部设置有雾化喷头(7 ),所述第一净化室(2 )内还设置有栗体(8 ),所述栗体(8 )的进水口连通第一管道(9 ),且所述第一管道(9 )伸入所述过滤槽(4 )内,所述栗体(8 )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10 )与所述雾化喷头(7 )连通,所述第一净化室(2)和第二净化室(3)之间设置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上设置有吸附膜(12);所述第二净化室(3)内的上部设置有紫外线光管盒(13),所述紫外线光管盒(13)内设置有光触媒;所述第二净化室(3)内的中部设置有蜂窝陶瓷(14),所述第二净化室(3)内的下部设置有滤膜(15),所述第二净化室(3)内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口(16),所述第二净化室(3 )外侧对应所述出气口( 16 )处设置有抽风机(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膜(12)由活性炭纤维、竹炭纤维或矿物质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光管盒(13)发出365nm波长的紫外线照射所述光触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陶瓷(14)的孔径为.2 ?3mm ο【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净化室和第二净化室,第一净化室内的下部设置有过滤槽,第一净化室的中部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处设置有风机,进气孔通过管道伸入过滤槽内,第一净化室内的上部设置有雾化喷头,第一净化室内还设置有泵体,泵体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雾化喷头连通,隔板上设置有吸附膜;第二净化室内的上部设置有紫外线光管盒,紫外线光管盒内设置有光触媒;第二净化室内的中部设置有蜂窝陶瓷,第二净化室内的下部设置有滤膜和出气口,第二净化室外侧对应出气口处设置有抽风机。对空气进行多次净化、净化效率高、杀菌彻底、空气净化速度快。本专利技术对空气进行多次净化、净化效率高、杀菌彻底、空气净化速度快。【IPC分类】B01D50/00, B01D53/8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净化室(2)和第二净化室(3),所述第一净化室(2)内的下部设置有过滤槽(4),所述第一净化室(2)的中部设置有进气孔(5),所述进气孔(5)处设置有风机(6),所述进气孔(5)通过管道伸入所述过滤槽(4)内,所述第一净化室(2)内的上部设置有雾化喷头(7),所述第一净化室(2)内还设置有泵体(8),所述泵体(8)的进水口连通第一管道(9),且所述第一管道(9)伸入所述过滤槽(4)内,所述泵体(8)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10)与所述雾化喷头(7)连通,所述第一净化室(2)和第二净化室(3)之间设置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上设置有吸附膜(12);所述第二净化室(3)内的上部设置有紫外线光管盒(13),所述紫外线光管盒(13)内设置有光触媒;所述第二净化室(3)内的中部设置有蜂窝陶瓷(14),所述第二净化室(3)内的下部设置有滤膜(15),所述第二净化室(3)内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口(16),所述第二净化室(3)外侧对应所述出气口(16)处设置有抽风机(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光清,
申请(专利权)人:黄光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