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径的入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13632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6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径的入料装置,它包括:第一弧形体;第二弧形体,所述第二弧形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弧形体滑动设置;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弧形体的两端之间,所述挡板组件包括:铰接梁,所述铰接梁固连于所述第二弧形体的两端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置于所述铰接梁的一侧,所述第一挡板上为第一通孔;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设置于所述铰接梁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挡板相对于所述铰接梁转动设置,所述第二挡板上为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地控制人工投入添加料的速度,进而使得生产设备加工出的建筑材料质量较佳,有效地满足实际需求和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变径的入料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向混合机内投添加料,生产设备多设置有人工入料部件,但已有的入料部件大小固定,操作者无法根据生产设备的加工情况及时调节投添加料的速度,进而使得生产设备加工出的建筑材料质量不佳,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和功會K。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变径的入料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可变径的入料装置,所述可变径的入料装置包括: 第一弧形体; 第二弧形体,所述第二弧形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弧形体滑动设置,所述第二弧形体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弧形体的半径;和 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弧形体的两端之间,所述挡板组件包括: 铰接梁,所述铰接梁固连于所述第二弧形体的两端处; 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置于所述铰接梁的一侧,所述第一挡板上为第一通孔; 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设置于所述铰接梁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挡板相对于所述铰接梁转动设置,所述第二挡板上为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本专利技术中,因第二弧形体相对于第一弧形体滑动设置,即第一弧形体和第二弧形体所构成的入料口的大小可调节,同时,因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设置,而且第二挡板相对于铰接梁转动设置,即当第二挡板上的添加料具有第一重量时,第二挡板会自动转动,进而增大添加料的进料量,还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对添加料速度的控制,综合来说,本专利技术可有效地控制人工投入添加料的速度,进而使得生产设备加工出的建筑材料质量较佳,有效地满足实际需求和功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可变径的入料装置还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体和第二弧形体的相滑动的一端,所述滑动组件包括: 滑槽部,所述滑槽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体的一端; 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弧形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弧形体滑动的一端,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滑槽部相适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槽部为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为导向套,所述凸起部为与所述导向套相适配的导向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套内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导向套的底部,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导向柱靠近所述导向套的一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动组件为两组,所述滑动组件沿所述铰接梁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布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10-第一弧形体,111-弧形槽,112-导向套,113-弹簧,120-第二弧形体,121-导向柱,130-第一挡板,131-第一通孔,140-第二挡板,141-第二通孔,150-铰接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可变径的入料装置,所述可变径的入料装置包括: 第一弧形体110;第二弧形体120,所述第二弧形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弧形体滑动设置,所述第二弧形体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弧形体的半径,优先地,所述第一弧形体和所述第二弧形体围绕成具有入料口的漏斗状,即可将该装置整体连接于生产设备已有的入料口处,当然,该入料口的尺寸应比原来的尺寸要大,这样,本专利技术安装后,才可以有效地控制添加料的速度;和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弧形体的两端之间,所述挡板组件包括:铰接梁150,所述铰接梁固连于所述第二弧形体120的两端处; 第一挡板130,所述第一挡板设置于所述铰接梁150的一侧,所述第一挡板上为第一通孔 131 ; 第二挡板140,所述第二挡板设置于所述铰接梁150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挡板相对于所述铰接梁转动设置,所述第二挡板上为第二通孔141,所述第一通孔13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141的直径。本专利技术中,因第二弧形体相对于第一弧形体滑动设置,即第一弧形体和第二弧形体所构成的入料口的大小可调节,同时,因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设置,而且第二挡板相对于铰接梁转动设置,即当第二挡板上的添加料具有第一重量时,第二挡板会自动转动,进而增大添加料的进料量,还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对添加料速度的控制,综合来说,本专利技术可有效地控制人工投入添加料的速度,进而使得生产设备加工出的建筑材料质量较佳,有效地满足实际需求和功能。进一步地,所述可变径的入料装置还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体110和第二弧形体120的相滑动的一端,即第一弧形体和第二弧形体配合后整体的一端,所述滑动组件包括: 滑槽部,所述滑槽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体110的一端; 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弧形体120相对于所述第一弧形体110滑动的一端,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滑槽部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滑槽部为弧形槽111,所述弧形槽内为导向套112,所述凸起部为与所述导向套相适配的导向柱121,优先地,所述导向柱的宽度和弧度与所述导向套的宽度和弧度相一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套112内为弹簧113,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导向套112的底部,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导向柱121靠近所述导向套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为两组,所述滑动组件沿所述铰接梁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布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 操作者在使用本专利技术时,先将第一弧形体和第二弧形体之间配合起来,然后,将其整体安装于生产设备已有的入料口处,操作者可根据生产设备的加工情况,及时调节第一弧形体和第二弧形体之间的距离,即调节它们所围绕成的入料口的大小,同时,当第二挡板上的添加料具有第一重量时,第二挡板会自动转动,进而增大添加料的进料量,还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对添加料速度的控制,综合来说,本专利技术可有效地控制人工投入添加料的速度,进而使得生产设备加工出的建筑材料质量较佳,有效地满足实际需求和功能。。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可变径的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径的入料装置包括: 第一弧形体; 第二弧形体,所述第二弧形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弧形体滑动设置,所述第二弧形体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弧形体的半径;和 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弧形体的两端之间,所述挡板组件包括: 铰接梁,所述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变径的入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径的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径的入料装置包括:第一弧形体;第二弧形体,所述第二弧形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弧形体滑动设置,所述第二弧形体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弧形体的半径;和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弧形体的两端之间,所述挡板组件包括:铰接梁,所述铰接梁固连于所述第二弧形体的两端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置于所述铰接梁的一侧,所述第一挡板上为第一通孔;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设置于所述铰接梁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挡板相对于所述铰接梁转动设置,所述第二挡板上为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埃拉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