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力轴承滚子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9570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推力轴承滚子体。它解决了现有轴承滚子易磨损等技术问题。包括锥形滚子本体,锥形滚子本体周向外侧具有至少一个环形油槽,在锥形滚子本体的小头端端面的中心具有盲孔,大头端端面上设有若干凹坑,且盲孔投影于大头端端面时所述的凹坑均位于盲孔投影的周向外侧,盲孔连接有与锥形滚子本体同轴设置的连通通道,且环形油槽内设有若干与连通通道相连通的油孔,连通通道端部连接有若干与凹坑一一对应的连接通道,连接通道均倾斜设置且周向合围形成锥形结构,且连通通道通过连接通道与凹坑相连通。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能减少滚子体端部的磨损,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滚子润滑度好,滚子转动时平稳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推力轴承滚子体
技术介绍
轴承滚子是轴承内的重要部件,通常滚子安装在保持架上,保持架用于分离各个滚子,保持滚子间距相等,使载荷平均分配,使用时轴承滚子在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转动从而实现轴承内圈和外圈相互转动的功能。例如运用在推力轴承上的滚子,由于轴承滚子形状的特殊性,以及滚子始终与保持架以及轴承内外圈接触且相互摩擦,这样易导致轴承滚子极易磨损,除此之外,现有的轴承滚子还存在着:稳定性差,承载能力差,使用寿命短,滚子润滑度差等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推力滚子轴承,推力滚子轴承包括等分扇形块,定位销,螺钉,滚子,滚子保持架。将已加工好的等分扇形块组装在安装基面上,根据需要,配上不同规格的滚子和滚子保持架,推力滚子轴承就可以应用。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例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轴承滚子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稳定性差,轴承滚子端部易磨损,滚子润滑度差,周向转动时平稳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更为合理,滚子端部不易磨损的推力轴承滚子体。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推力轴承滚子体,包括呈圆锥柱状且具有小头端和大头端的锥形滚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滚子本体周向外侧具有至少一个环形油槽,在锥形滚子本体的小头端端面的中心具有盲孔,所述的锥形滚子本体的大头端端面上设有若干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凹坑,且所述的盲孔投影于大头端端面时所述的凹坑均位于盲孔投影的周向外侧,所述的盲孔连接有与锥形滚子本体同轴设置的连通通道,且所述的环形油槽内设有若干与连通通道相连通的油孔,所述的连通通道端部连接有若干与凹坑一一对应的连接通道,所述的连接通道均倾斜设置且周向合围形成锥形结构,且所述的连通通道通过连接通道与凹坑相连通。盲孔与凹坑的分布能使得锥形滚子本体转动时稳定性好,且能防止锥形滚子本体周向转动时端部发生磨损,且盲孔还可以用于放置润滑油,且润滑油能通过连接通道输送至凹坑,使得锥形滚子本体两端润滑度好。在上述的推力轴承滚子体中,每一个环形油槽内的油孔均沿着螺旋线呈离散分布。在上述的推力轴承滚子体中,所述的凹坑呈锥形,且所述的凹坑外部的宽度至底部的宽度直径变小;所述的盲孔的深度大小大于凹坑的深度大小。在上述的推力轴承滚子体中,所述的环形油槽设置在锥形滚子本体靠近大头端的中下部。在上述的推力轴承滚子体中,所述的凹坑的数量为四个且周向均匀分布设置。在上述的推力轴承滚子体中,所述的锥形滚子本体的外锥面与锥形滚子本体大头端端面之间形成夹角,且所述的夹角的大小为75° -85°。在上述的推力轴承滚子体中,所述的锥形滚子本体两端周向外侧均设有弧形倒角部。在上述的推力轴承滚子体中,所述的连接通道呈锥形且所述的连接通道与凹坑相连一端的直径至另一端直径逐渐变小。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推力轴承滚子体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能减少滚子体端部的磨损,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滚子润滑度好,滚子转动时平稳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锥形滚子本体1、环形油槽11、盲孔12、凹坑13、连通通道14、油孔15、连接通道16、弧形倒角部17、夹角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2所示,本推力轴承滚子体,包括呈圆锥柱状且具有小头端和大头端的锥形滚子本体1,锥形滚子本体I周向外侧具有至少一个环形油槽11,在锥形滚子本体I的小头端端面的中心具有盲孔12,锥形滚子本体I的大头端端面上设有若干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凹坑13,且盲孔12投影于大头端端面时凹坑13均位于盲孔12投影的周向外侧,盲孔12连接有与锥形滚子本体I同轴设置的连通通道14,且环形油槽11内设有若干与连通通道14相连通的油孔15,连通通道14端部连接有若干与凹坑13 —一对应的连接通道16,连接通道16均倾斜设置且周向合围形成锥形结构,且连通通道14通过连接通道16与凹坑13相连通,盲孔12与凹坑13的分布能使得锥形滚子本体I转动时稳定性好,且能防止锥形滚子本体I周向转动时端部发生磨损,且盲孔12还可以用于放置润滑油,且润滑油能通过连接通道14输送至凹坑13,使得锥形滚子本体I两端润滑度好。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每一个环形油槽11内的油孔15均沿着螺旋线呈离散分布,其中,这里的凹坑13呈锥形,且凹坑13外部的宽度至底部的宽度直径变小;盲孔12的深度大小大于凹坑13的深度大小。本实施例中的环形油槽11设置在锥形滚子本体I靠近大头端的中下部。其中,这里的凹坑13的数量为四个且周向均匀分布设置。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锥形滚子本体I的外锥面与锥形滚子本体I大头端端面之间形成夹角α,且夹角α的大小为75° -85°,这里的锥形滚子本体I两端周向外侧均设有弧形倒角部17。其中,这里的连接通道16呈锥形且连接通道16与凹坑13相连一端的直径至另一端直径逐渐变小。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锥形滚子本体1、环形油槽11、盲孔12、凹坑13、连通通道14、油孔15、连接通道16、弧形倒角部17、夹角α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主权项】1.一种推力轴承滚子体,包括呈圆锥柱状且具有小头端和大头端的锥形滚子本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滚子本体(I)周向外侧具有至少一个环形油槽(11),在锥形滚子本体(I)的小头端端面的中心具有盲孔(12),所述的锥形滚子本体(I)的大头端端面上设有若干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凹坑(13),且所述的盲孔(12)投影于大头端端面时所述的凹坑(13)均位于盲孔(12)投影的周向外侧,所述的盲孔(12)连接有与锥形滚子本体(I)同轴设置的连通通道(14),且所述的环形油槽(11)内设有若干与连通通道(14)相连通的油孔(15),所述的连通通道(14)端部连接有若干与凹坑(13) —一对应的连接通道(16),所述的连接通道(16)均倾斜设置且周向合围形成锥形结构,且所述的连通通道(14)通过连接通道(16)与凹坑(13)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力轴承滚子体,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环形油槽(11)内的油孔(15)均沿着螺旋线呈离散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力轴承滚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坑(13)呈锥形,且所述的凹坑(13)外部的宽度至底部的宽度直径变小;所述的盲孔(12)的深度大小大于凹坑(13)的深度大小。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推力轴承滚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油槽(11)设置在锥形滚子本体(I)靠近大头端的中下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力轴承滚子体,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力轴承滚子体,包括呈圆锥柱状且具有小头端和大头端的锥形滚子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滚子本体(1)周向外侧具有至少一个环形油槽(11),在锥形滚子本体(1)的小头端端面的中心具有盲孔(12),所述的锥形滚子本体(1)的大头端端面上设有若干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凹坑(13),且所述的盲孔(12)投影于大头端端面时所述的凹坑(13)均位于盲孔(12)投影的周向外侧,所述的盲孔(12)连接有与锥形滚子本体(1)同轴设置的连通通道(14),且所述的环形油槽(11)内设有若干与连通通道(14)相连通的油孔(15),所述的连通通道(14)端部连接有若干与凹坑(13)一一对应的连接通道(16),所述的连接通道(16)均倾斜设置且周向合围形成锥形结构,且所述的连通通道(14)通过连接通道(16)与凹坑(13)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文忠
申请(专利权)人:德清恒富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