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货车滚动轴承的后挡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7755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0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轴承制造技术领域,提出一种用于铁路货车轴箱滚动轴承的后挡圈。提出的一种铁路货车滚动轴承的后挡圈,后挡圈(1)具有后挡主体(1-1);后挡主体(1-1)的内表面为与轴肩的外壁面相吻合的弧面;后挡主体(1-1)的一侧端面上具有环形缺槽;密封环(1-2)的一端位于后挡主体(1-1)上的环形缺槽内,另一端套置在所述的防尘板座(4)上;密封环内径面Ⅰ(12)与防尘板座外径面(14)过盈配合;密封环内径面Ⅰ(12)具有锥面,所述的锥面为由密封环远离后挡主体的一端向内渐缩径的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由于主轴和轴颈偏向所造成的后挡圈轴向移动,实现了后挡圈的重复利用,降低了检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轴承制造
,主要涉及一种铁路货车滚动轴承的后挡圈
技术介绍
我国现有铁路货车轴承均为免维护密封式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在运行过程中轴承除承受向下的压力外,还需要支承车轴因弯曲变形及车辆转弯时产生的部分综合力矩,在后挡圈或靠近后挡圈的轴颈部分运行载荷产生的应力较高。图1、图2、图3给出采用传统的铁路轴承后挡圈的轴承总装示意图,轴承6安装于车轴10的两个自由端,与轴颈5形成过盈配合;防尘板座4位于轴颈5的轴向内侧,其直径大于轴颈5的直径。铁路车辆的重量通过轴承6转移至车轴10,并通过位于防尘板座4轴向内侧的车轮传递至地面;该轴承总装中后挡圈I为单一元件,后挡圈安装到车轴上之后,同轴颈5之间通过防尘板座4连接,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由于主轴偏向,后挡圈I会相对于轴颈5移动,造成后挡圈I和防尘板座4之间的微动磨损;微动磨损会使后挡圈I松动,增大轴颈5上轴承的轴向间隙;轴承组件和轴颈上松动的后挡圈会加速磨损,降低后挡圈的密封效果;当水渗入后挡圈和轴颈圆角之间的空隙时,腐蚀加剧磨损速度,破坏轴承的轴向定位,进而导致主轴或轴承失效,给列车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由于轴承是高价值元件,铁路货车轴承在运行满一定年限或里程后,须对轴承组件进行修复再使用;对轴承组件进行修复时,由于后挡圈为单一元件,拆卸后,由于后挡圈与防尘板座配合的表面已发生磨损,不可再利用;需要更换新的后挡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铁路货车滚动轴承的后挡圈。本专利技术为完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铁路货车滚动轴承的后挡圈,所述的后挡圈套置在轴颈与防尘板座的结合部位;所述的后挡圈具有后挡主体;所述的后挡主体为环状,套置在轴颈端部的轴肩部位,并与轴颈上轴承密封座配合;所述后挡主体的内表面为与轴肩的外壁面相吻合的弧面;所述后挡主体的一侧端面上具有用以安装密封环的环形缺槽;所述的密封环的一端位于后挡主体上所述的环形缺槽内,另一端套置在所述的防尘板座上;所述密封环内径面的中部具有用以方便拆卸后挡圈的环形沟槽;所述的环形沟槽将密封环内径面分为密封环内径面I和密封环内径面II ;所述的密封环内径面I与防尘板座外径面过盈配合;所述的密封环内径面I具有锥面,所述的锥面为由密封环远离后挡主体的一端向内渐缩径的结构;所述密封环内径面II与环形缺槽内配合面过盈配合,使后挡主体与密封环压装为一体;所述密封环外径面的一端与环形缺槽外配合面过渡配合。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铁路货车滚动轴承的后挡圈,后挡圈的密封环与后挡主体连接并与车轴防尘板座外径过盈配合,所述密封环与防尘板座的接触面采用具有锥面的结构设计,一方面可便于后挡圈压装于车轴上,另一方面减少密封环与防尘板座的接触面,有利于在不引起压装力过大的前提下大幅增加两者配合的过盈量,减少了由于主轴和轴颈偏向所造成的后挡圈轴向移动;相比传统后挡圈,新型后挡圈能够与防尘板座形成更大的过盈配合,有效补偿了后挡圈与防尘板座间的微动磨损,增加了稳定性;后挡主体与的内表面为与轴肩的外壁面相吻合的弧面起到了固定后挡圈、防止后挡圈沿轴向移动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后挡圈在密封环磨损后,只需更换密封环即可,实现了后挡圈的重复利用,降低了检修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现有技术中后挡圈的轴承总装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后挡圈的轴承总装示意图。图5图4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6图5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后挡圈,1-1、后挡主体,1-2、密封环,3、轴承密封座,4、防尘板座,5、轴颈,6、轴承,7、轴承密封圈,8、端盖,10、车轴,11、螺栓,12、密封环内径面I,13、环形沟槽,14、防尘板座外径面,15、密封环内径面II,16、密封环外径面,17、环形缺槽外配合面,18、环形缺槽内配合面。【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加以说明: 如图4、图5、图6所示一种铁路货车滚动轴承的后挡圈,所述的后挡圈I套置在轴颈5与防尘板座4的结合部位;所述的后挡圈I具有后挡主体1-1 ;所述的后挡主体1-1为环状,套置在轴颈端部的轴肩部位,并与轴颈上轴承密封座3配合;所述后挡主体1-1的内表面为与轴肩的外壁面相吻合的弧面;所述后挡主体1-1的一侧端面上具有用以安装密封环1-2的环形缺槽;所述的密封环1-2的一端位于后挡主体1-1上所述的环形缺槽内,另一端套置在所述的防尘板座4上;所述密封环内径面的中部具有用以方便拆卸后挡圈的环形沟槽13 ;所述的环形沟槽13将密封环内径面分为密封环内径面I 12和密封环内径面II 15 ;所述的密封环内径面I 12与防尘板座外径面14过盈配合;所述的密封环内径面I 12具有锥面,所述的锥面为由密封环远离后挡主体的一端向内渐缩径的结构,一方面可便于后挡全压装于车轴上,另一方面减少密封环1-2与防尘板座4的接触面,有利于在不引起压装力过大的前提下大幅增加两者配合的过盈量,可有效弥补微动造成的磨损,从而阻止后挡主体1-1相对于防尘板座4做径向移动,减少了主体后挡主体1-1的弧形表面与轴颈5的圆角之间的相对运动,避免两者受到微动磨损,增强了后挡组件的稳定性;所述密封环内径面II15与环形缺槽内配合面18过盈配合,使后挡主体与密封环压装为一体;所述密封环外径面16的一端与环形缺槽外配合面17过渡配合。密封环内径面II 15与主体凹槽内配合面18过盈量大于密封环内径面I 12与防尘板座外径面14的过盈量,可避免拆卸后挡圈时造成的后挡主体1-1与密封环1-2脱离。当轴承运行满一定年限或里程时,一般要对磨损的轴承进行修复或更换。后挡圈I也会随轴承6 —起拆卸下来。由于密封环1-2的密封环内径面I 12已产生磨损,需对其进行更换。采用专用拆卸工具固定后挡主体1-1并通过密封环1-2上的环形沟槽13将密封环1-2从主体后挡主体1-1上拔下,再将新的密封环1-2压装于后挡主体1-1上,即可实现后挡圈的重复利用。【主权项】1.一种铁路货车滚动轴承的后挡圈,所述的后挡圈(I)套置在轴颈(5)与防尘板座(4)的结合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挡圈(I)具有后挡主体(1-1);所述的后挡主体(1-1)为环状,套置在轴颈端部的轴肩部位,并与轴颈上轴承密封座(3)配合;所述后挡主体(1-1)的内表面为与轴肩的外壁面相吻合的弧面;所述后挡主体(1-1)的一侧端面上具有用以安装密封环(1-2)的环形缺槽;所述的密封环(1-2)的一端位于后挡主体(1-1)上所述的环形缺槽内,另一端套置在所述的防尘板座(4)上;所述密封环内径面的中部具有用以方便拆卸后挡圈的环形沟槽(13);所述的环形沟槽(13)将密封环内径面分为密封环内径面I(12)和密封环内径面II (15);所述的密封环内径面I (12)与防尘板座外径面(14)过盈配合;所述的密封环内径面I (12)具有锥面,所述的锥面为由密封环远离后挡主体的一端向内渐缩径的结构;所述密封环内径面II (15)与环形缺槽内配合面(18)过盈配合,使后挡主体与密封环压装为一体;所述密封环外径面(16)的一端与环形缺槽外配合面(17)过渡配入口 ο【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轴承制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路货车滚动轴承的后挡圈,所述的后挡圈(1)套置在轴颈(5)与防尘板座(4)的结合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挡圈(1)具有后挡主体(1‑1);所述的后挡主体(1‑1)为环状,套置在轴颈端部的轴肩部位,并与轴颈上轴承密封座(3)配合;所述后挡主体(1‑1)的内表面为与轴肩的外壁面相吻合的弧面;所述后挡主体(1‑1)的一侧端面上具有用以安装密封环(1‑2)的环形缺槽;所述的密封环(1‑2)的一端位于后挡主体(1‑1)上所述的环形缺槽内,另一端套置在所述的防尘板座(4)上;所述密封环内径面的中部具有用以方便拆卸后挡圈的环形沟槽(13);所述的环形沟槽(13)将密封环内径面分为密封环内径面Ⅰ(12)和密封环内径面Ⅱ(15);所述的密封环内径面Ⅰ(12)与防尘板座外径面(14)过盈配合;所述的密封环内径面Ⅰ(12)具有锥面,所述的锥面为由密封环远离后挡主体的一端向内渐缩径的结构;所述密封环内径面Ⅱ(15)与环形缺槽内配合面(18)过盈配合,使后挡主体与密封环压装为一体;所述密封环外径面(16)的一端与环形缺槽外配合面(17)过渡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汉杰王金成董美娟徐玲玲欧阳巧琳刘高杰潘隆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