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喷舷外机的进气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7168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9 2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喷舷外机的进气歧管,包括空气稳压腔(1)、节气门体安装法兰(2)、燃油系统负压管接口(8)、缸盖结合面法兰(9)、怠速空气进口(10)以及与稳压腔(1)连接的第一进气支管(4)、第二进气支管(5)、第三进气支管(6)、第四进气支管(7);缸盖结合面法兰(9)与四个进气支管相连接的;怠速空气进口(10)与空气稳压腔相连接且靠近第三进气支管(6)、第四进气支管(7);进气温压传感器安装口(3)与第一进气支管(4)连接且靠近缸盖结合面法兰(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单独的怠速进气口,可有效分散与主进气口连接的节气门体的空间布置,可使结构更加紧凑,并降低节气门体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喷四缸舷外机汽油机部件,涉及到一种具备判缸技术,结构紧 凑且内壁光滑,使各缸均匀、高效进气的用于电喷舷外机的进气歧管
技术介绍
目前舷外机依然以传统化油器技术为主,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均处于较低水 平。受整机结构空间及成本限制,且市场对舷外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要求的提高。对进 气歧管等关键部件提出更高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喷舷外机的进气歧管。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用于电喷舷外机的进气歧管,包括空气稳压腔1、节气门体安装法兰2、燃油 系统负压管接口 8、缸盖结合面法兰9、怠速空气进口 10以及与稳压腔1连接的第一进气支 管4、第二进气支管5、第三进气支管6、第四进气支管7 ; 节气门体安装法兰2与空气稳压腔1连接且靠近第四进气支管7的入口; 燃油系统负压管接口 8与空气稳压腔1相连接; 缸盖结合面法兰9与四个进气支管相连接的; 怠速空气进口 10与空气稳压腔相连接且靠近第三进气支管6、第四进气支管7 ; 进气温压传感器安装口 3与第一进气支管4连接且靠近缸盖结合面法兰9。 其中,第一进气支管4的中心线长268mm,第二进气支管5和第三进气支管6的中 心线长276_,第四进气支管7的中心线长288_,所有的进气支管横截面均为圆形,横截面 面积为531_2。将节气门体安装法兰2和怠速进气口 10设置在第四进气支管7附近并靠 近第三进气支管6,可有效消除因第一进气支管4相对偏短,第四进气支管7相对偏长所引 起的进气不均匀性。通过优化设计的各缸支管长度、截面面积以及各支管呈"S"型进气道, 且曲率半径大,可减少进气阻力,增加低速波动脉冲进气量,兼顾减少高速进气阻力,有利 于舷外发动机高、低速性能的充分 有益技术效果: 本技术采用单独的怠速进气口,可有效分散与主进气口连接的节气门体的空 间布置,可使结构更加紧凑,并降低节气门体制造成本; 本技术采用第二、第三进气支管等长,第一进气支管稍短,第四进气支管稍长 的结构,并将主进气口和怠速进气口布置在靠近第四及第三进气支管处。各进气支管采 用" S"型弯道,且曲率半径大,使进气阻力小,可使结构紧凑,保证进气均匀和高效。 本技术采用气缸压力判缸技术,即将进气温压传感器安装口布置在第一支管 上,并靠近进气门侧,可精确判缸,实现喷油和点火的精准控制,进而达到提高现有电喷舷 外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能。 所述进气歧管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注塑并通过振动摩擦焊工艺实现,内壁光滑, 有效降低进气阻力,为燃料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气体保证,进一步提高舷外机动力性及经济 性。【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主视图; 图2是本技术侧视图; 图3是本技术后视图; 图4是本技术分解图。 以下是本技术中附图的标注,通过【附图说明】和对应的标注,可以清楚的理解 本技术。 空气稳压腔1、节气门体安装法兰2、进气温压传感器安装口 3、第一进气支管4、第 二进气支管5、第三进气支管6、第四进气支管7、燃油系统负压管接口 8、缸盖结合面法兰9、 怠速空气进口 10、上壳体11、下壳体12【具体实施方式】 进气歧管是空滤器后向各缸分配空气的所有进气支管的总称,在电喷舷外机中, 进气歧管中的进气支管数量和气缸数相同。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用于电喷舷外机的进气歧管,包括空气稳压腔 1、节气门体安装法兰2、燃油系统负压管接口 8、缸盖结合面法兰9、怠速空气进口 10以及与 稳压腔1连接的第一进气支管4、第二进气支管5、第三进气支管6、第四进气支管7。 节气门体安装法兰2与空气稳压腔1连接且靠近第四进气支管7的入口;燃油系 统负压管接口 8与空气稳压腔1相连接;缸盖结合面法兰9与四个进气支管相连接的;怠速 空气进口 10与空气稳压腔相连接且在第四进气支管7附近并靠近第三进气支管6 ;进气温 压传感器安装口 3与第一进气支管4连接且靠近缸盖结合面法兰9。 所述的进气歧管整体制作工艺采用焊机技术,由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焊接而成。 其中第一进气支管4的中心线长268mm,第二进气支管5和第三进气支管6的中心 线长276_,第四进气支管7的中心线长288_,所有的进气支管横截面均为圆形,横截面面 积为531_ 2。将节气门体安装法兰2和怠速进气口 10设置在第四进气支管7附近并靠近 第三进气支管6,可有效消除因第一进气支管4相对偏短,第四进气支管7相对偏长所引起 的进气不均匀性。通过优化设计的各缸支管长度、截面面积以及各支管呈"S"型进气道,且 曲率半径大,可减少进气阻力,增加低速波动脉冲进气量,兼顾减少高速进气阻力,有利于 舷外发动机高、低速性能的充分发挥; 独立设于空气稳压腔1内侧的怠速进气口 10,可使节气门体结构简单,体积减小, 使整机结构更加紧凑,并降低节气门制造成本; 将进气温压传感器安装口 3置于第一进气支管4上且靠近进气门侧,在发动机气 缸工作在进气行程时,进气门突然打开,靠近进气门附近的进气歧管压力会有IkPa左右的 急剧压降,这个急剧压降被进气温压传感器检测到即可实现精确判缸。可使电控系统实现 精确控制喷油和点火,进而达到提升动力性、经济性,减少排放的效果; 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结构简单,组件只包含上、下壳体两部分,只需一次振动摩 擦焊工序即可将上壳体11、下壳体12焊接为一体。其内壁光滑,可减少进气阻力,提高进气 效率,使整机动力性及经济性得到提升。 坐标轴方向如图2、图3所示。 四根进气支管中心线空间坐标如下表1所示: 表 1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揭示,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 于此,在不偏离本技术构思条件下的等同替换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 一种用于电喷舷外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稳压腔(I)、节气门体安装 法兰(2)、燃油系统负压管接口(8)、缸盖结合面法兰(9)、怠速空气进口(10)以及与稳压腔 (1)连接的第一进气支管(4)、第二进气支管(5)、第三进气支管(6)、第四进气支管(7); 节气门体安装法兰(2)与空气稳压腔(1)连接且靠近第四进气支管(7)的入口; 燃油系统负压管接口(8)与空气稳压腔(1)相连接; 缸盖结合面法兰(9)与四个进气支管相连接的; 怠速空气进口(10)与空气稳压腔相连接且靠近第三进气支管(6)、第四进气支管 (7); 进气温压传感器安装口(3)与第一进气支管(4)连接且靠近缸盖结合面法兰(9)。【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喷舷外机的进气歧管,包括空气稳压腔(1)、节气门体安装法兰(2)、燃油系统负压管接口(8)、缸盖结合面法兰(9)、怠速空气进口(10)以及与稳压腔(1)连接的第一进气支管(4)、第二进气支管(5)、第三进气支管(6)、第四进气支管(7);缸盖结合面法兰(9)与四个进气支管相连接的;怠速空气进口(10)与空气稳压腔相连接且靠近第三进气支管(6)、第四进气支管(7);进气温压传感器安装口(3)与第一进气支管(4)连接且靠近缸盖结合面法兰(9)。本技术采用单独的怠速进气口,可有效分散与主进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喷舷外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稳压腔(1)、节气门体安装法兰(2)、燃油系统负压管接口(8)、缸盖结合面法兰(9)、怠速空气进口(10)以及与稳压腔(1)连接的第一进气支管(4)、第二进气支管(5)、第三进气支管(6)、第四进气支管(7);节气门体安装法兰(2)与空气稳压腔(1)连接且靠近第四进气支管(7)的入口;燃油系统负压管接口(8)与空气稳压腔(1)相连接;缸盖结合面法兰(9)与四个进气支管相连接的;怠速空气进口(10)与空气稳压腔相连接且靠近第三进气支管(6)、第四进气支管(7);进气温压传感器安装口(3)与第一进气支管(4)连接且靠近缸盖结合面法兰(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慧明董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派尼尔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