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3636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00:29
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20),其以使右座椅(24)能够经由右滑动轨道(21)移动的方式支承有右座椅(24)。右座椅具有:设在右滑动轨道的可动基座(31)上的座椅靠背(61);能够旋转地设在座椅靠背上的座椅坐垫(69);和将座椅坐垫的前部(69a)能够旋转地支承在可动基座上的连结连杆(81)。连结连杆的腿连结部(84)装拆自如地支承在可动基座上。折叠为收纳模式的右座椅能够移动至低层底板(12)的收纳位置(13)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座椅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座椅装置,其在车身底板上设有滑动轨道的固定轨,在固定轨上以能够沿车身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设有可动基座,在可动基座上设有座椅。
技术介绍
在车辆用座椅装置中,已知如下的座椅装置,其在平坦的底部(底板)上经由滑动轨道而设有基部,在基部上经由下臂而转动自如地设有座椅靠背,在通过将座椅靠背以下臂的下端部作为中心向前方折叠而在座椅折叠的状态下收纳座椅。具体来说,将车辆用座椅装置的座椅靠背以下臂的下端部作为中心而向前方折叠,由此连结连杆向着前方推压前侧连杆。通过将前侧连杆向着前方推压,而使前侧连杆以及后侧连杆向着车身前方倾倒。通过使各连杆向着车身前方倾倒,使得座椅坐垫向着前方且下方移动而在座椅折叠的状态下收纳座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座椅装置设在平坦的底板上。由此,在将座椅折叠并收纳的状态下,座椅坐垫以及座椅靠背配置在底板的上方。因此,难以将折叠的座椅的高度相对于底板而抑制得低。作为将折叠的座椅的高度抑制得低的车辆用座椅装置,而已知对折叠的座椅进行收纳的下底板与支承座椅的底板相比设在更下方的座椅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具体来说,车辆用座椅装置将下底板设在底板的下方,由此使底板以及下底板由壁部连结,且在底板以及壁部上设有滑动轨道。由此,设在壁部上的滑动轨道(以下,称为垂直轨)沿上下方向延伸。在将座椅折叠时,被折叠的座椅通过垂直轨而移动至下底板,由此能够将折叠的座椅配置(收纳)于下底板。由此,能够将折叠为收纳状态(以下,称为收纳模式)的座椅的高度抑制得低。但是,专利文献2的车辆用座椅装置中,在将折叠为收纳模式的座椅配置于下底板的状态下,座椅支承(连结)在垂直轨上。由此,无法使折叠于下底板的座椅在折叠状态下例如向车身前方移动。因此,期望一种座椅的实用化,其能够使折叠为收纳模式的座椅向车身前方移动来提高便利性。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8050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3-932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其能够使折叠为收纳模式的座椅向车身前方移动。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其在车辆后方以与车身底板的低层底板相连的方式设有高层底板,在该高层底板上以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固定有滑动轨道的固定轨,在该固定轨上能够移动地设有可动基座,在该可动基座上设有座椅,由此,该座椅经由所述滑动轨道而以能够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车身底板上,其中,所述座椅具有:以能够沿车身前后方向旋转的方式设在所述可动基座上的座椅靠背;座椅坐垫,通过使该座椅坐垫的后部支承于该座椅靠背,能够以所述后部作为支点而沿车身前后方向旋转地设置;和连结连杆,其将该座椅坐垫的前部以能够沿车身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可动基座上,且该连结连杆的下端部装拆自如地支承在所述可动基座上,在使所述座椅靠背前倾而重叠在所述座椅坐垫上的状态下,所述座椅能够移动至所述低层底板的收纳位置。如技术方案2所述,优选为,所述座椅靠背的下端与所述滑动轨道的上表面相比设在下侧。专利技术效果在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中,利用连结连杆将座椅坐垫的前部以能够沿车身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可动基座上。由此,能够利用可动基座来支承折叠为收纳模式的座椅。由此,能够使折叠为收纳模式的座椅通过可动基座向车身前方移动(滑动移动)至低层底板的收纳位置,从而能够提高座椅的便利性。而且,将座椅坐垫以能够沿车身前后方向旋转的方式设在座椅靠背上,且将连结连杆的下端部装拆自如地支承在上述可动基座上。由此,通过将连结连杆的下端部从可动基座拆下,从而能够使座椅坐垫弹起至座椅靠背。而且,在使座椅坐垫弹起至座椅靠背的状态下,能够使座椅通过可动基座向车身前方移动(滑动移动)。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将座椅靠背的下端与滑动轨道的上表面相比设在下侧。由此,在将座椅折叠的收纳模式中,能够将折叠为收纳模式的座椅的高度抑制得低,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座椅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座椅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车辆用座椅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车辆用座椅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的(a)是表示图3的右滑动轨道的立体图,图4的(b)是表示使图4的(a)的可动基座向车身前方滑动移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3的右座椅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图2的右滑动轨道以及右座椅的剖视图。图7是举例说明使本专利技术的右座椅在落座模式的状态下沿车身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图。图8是举例说明将本专利技术的右座椅配置为弹起模式的图。图9是举例说明使本专利技术的右座椅在弹起模式的状态下沿车身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图。图10是举例说明将本专利技术的右座椅配置为收纳模式的图。图11是举例说明使本专利技术的右座椅在收纳模式的状态下沿车身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另外,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前(Fr)”、“后(Rr)”、“左(L)”、“右(R)”是按照从驾驶者观察到的方向。实施例对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装置20进行说明。如图1、图2所示,车辆10具有:形成车辆10的底部的车身底板11;和设在车身底板11上的车辆用座椅装置20。车辆用座椅装置20是设在车身底板11的后部的最后部座椅。车身底板11具有:位于车辆用座椅装置20的车身前方并大致水平地配置的低层底板12;从低层底板12的后端部12a向着车身后方以向上坡度倾斜的倾斜底板14;和从倾斜底板14的后端部14a向着车身后方呈大致水平地伸出的高层底板15。即,车身底板11以经由倾斜底板14而与低层底板12的后端部12a相连的方式在低层底板12的车辆后方设有高层底板15。低层底板12在车身前方具有收纳位置13。收纳位置13是使车辆用座椅装置20的座椅靠背61前倾,而将折叠为收纳模式(参照图11)的车辆用座椅装置20收纳的位置。高层底板15配置在相对于低层底板12仅高出高度尺寸H1的位置上。车辆用座椅装置20具有:设在高层底板15的右半部15a上的右滑动轨道21;设在高层底板15的左半部15b上的左滑动轨道22;支承在右滑动轨道21上的右座椅24;和支承在左滑动轨道22上的左座椅25。右座椅24以能够经由右滑动轨道21而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以下,称为滑动移动)的方式支承在车身底板11上。左座椅25以能够经由左滑动轨道22而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方式支承在车身底板11上。右滑动轨道21以及左滑动轨道22是大致左右对称的部件,以下对右滑动轨道21进行详细说明,并省略左滑动轨道22的说明。此外,右座椅24以及左座椅25是大致左右对称的部件,以下对右座椅24进行详细说明,并省略左座椅25的说明。如图3、图4所示,右滑动轨道21具有:以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固定在高层底板15上的固定轨27;和能够滑动移动地设在固定轨27上的可动基座31。固定轨27具有:设置在高层底板15的右半部15a中车宽方向中央侧的内侧轨28;和设置在高层底板15的右半部15a中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侧轨29。内侧轨28以及外侧轨29沿车宽方向隔开规定间隔且相互平行地向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可动基座31能够滑动移动地支承在内侧轨28以及外侧轨29上。内侧轨28以及外侧轨29是大致左右对称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辆用座椅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其在车辆后方以与车身底板的低层底板相连的方式设有高层底板,在该高层底板上以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固定有滑动轨道的固定轨,在该固定轨上能够移动地设有可动基座,在该可动基座上设有座椅,由此,该座椅经由所述滑动轨道而以能够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车身底板上,该车辆用座椅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具有:以能够沿车身前后方向旋转的方式设在所述可动基座上的座椅靠背;座椅坐垫,通过使该座椅坐垫的后部支承于该座椅靠背,能够以所述后部作为支点而沿车身前后方向旋转地设置;和连结连杆,其将该座椅坐垫的前部以能够沿车身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可动基座上,且该连结连杆的下端部装拆自如地支承在所述可动基座上,在使所述座椅靠背前倾而重叠在所述座椅坐垫上的状态下,所述座椅能够移动至所述低层底板的收纳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4.12 JP 2013-0838241.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其在车辆后方以与车身底板的低层底板相连的方式设有高层底板,在该高层底板上以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固定有滑动轨道的固定轨,在该固定轨上能够移动地设有可动基座,在该可动基座上设有座椅,由此,该座椅经由所述滑动轨道而以能够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车身底板上,该车辆用座椅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具有:以能够沿车身前后方向旋转的方式设在所述可动基座上的座椅靠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光政山口真生佐藤幸喜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