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板加固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23642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3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模板加固工具,包括底部加固机构、左侧加固机构和右侧加固机构,左侧加固机构和右侧加固机构分别设置在底部加固机构上的左右两侧,所述底部加固机构包括底板(1)、挡板(2)、下顶板(3)、下顶杆(4)、第一弹簧(5)和第一锁紧螺帽(6),所述挡板(2)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挡板(2)分别竖向设置在底板(1)的左右两端,下顶杆(4)的数量有两个,两个下顶杆(4)分别设置在下顶板(3)后部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建筑模板加固工具,安装方便,无需现场再进行加工,对模板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可加快施工进度,拆除模板后混凝土表面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工具,尤其是梁模板加固工具。
技术介绍
建筑工地上,在主体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梁模板加固的情况,当混凝土现浇梁的模板支护时,基本采用的是火钩卡支模体系,该体系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切割木枋做为梁侧模的支撑,然而木枋在切割后由于尺寸无法在其它地方适用,基本失去了再次利用的价值,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后来采用的是对拉螺栓加钢管的支撑体系,但采用这种支撑体系需在现场进行打孔安装拉杆,费时费力,造成施工进度不能提前且拆除模板后混凝土观感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模板加固工具,该加固工具,安装方便,无需现场再进行加工,并且对模板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本技术建筑模板加固工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建筑模板加固工具,包括底部加固机构、左侧加固机构和右侧加固机构,左侧加固机构和右侧加固机构分别设置在底部加固机构上的左右两侧,所述底部加固机构包括底板、挡板、下顶板、下顶杆、第一弹簧和第一锁紧螺帽,所述挡板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挡板分别竖向设置在底板的左右两端,下顶杆的数量有两个,两个下顶杆分别设置在下顶板后部的左右两侧,第一锁紧螺帽有两组,两组第一锁紧螺帽分别套置在两个下顶杆上,所述每组第一锁紧螺帽均包括一个上螺帽和一个下螺帽,在底板上设置有两个供下顶杆穿过的通孔,下顶杆下部穿过通孔并由上螺帽和下螺帽对底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锁紧夹持,第一弹簧设置在下顶板和底板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左侧加固机构和右侧加固机构均包括侧板、侧顶杆、侧顶板、第二弹簧和第二锁紧螺帽,在侧板下端设置有卡头,卡头卡在底板上,卡头两侧设置有锁紧螺钉,在卡头内壁设置有滚轮,滚轮与底板侧壁相接触,侧顶杆设置在侧顶板的中部后侧,第二锁紧螺帽套置在侧顶杆上,所述第二锁紧螺帽包括前后设置的上螺帽和下螺帽,侧板上设置有供侧顶杆穿过的通孔,侧顶杆后部穿过通孔并由上螺帽和下螺帽对侧板的前表面和后表面进行锁紧夹持,第二弹簧的数量有两个,两个第二弹簧分别上下设置在侧板和侧顶杆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底板的侧面设置有刻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底部加固机构的两个下顶杆后端设置有连接拉杆,在连接拉杆中部设置有柔性保护套。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柔性保护套为布套或橡胶套。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下顶板的上表面和侧顶板的前部均设置有增摩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增摩层为防滑纹、防滑凸起或橡胶层。本技术建筑模板加固工具的优点是,安装方便,无需现场再进行加工,对模板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可加快施工进度,拆除模板后混凝土表面美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建筑模板加固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建筑模板加固工具,包括底部加固机构、左侧加固机构和右侧加固机构,左侧加固机构和右侧加固机构分别设置在底部加固机构上的左右两侧。左侧加固机构用于对梁模板的左侧模板进行夹持,右侧加固机构用于对梁模板的右侧模板进行夹持,底部加固机构用于对梁模板的底部模板进行夹持,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加固机构。底部加固机构包括底板1、挡板2、下顶板3、下顶杆4、第一弹簧5和第一锁紧螺帽6,所述挡板2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挡板2分别竖向设置在底板1的左右两端。下顶杆4的数量有两个,两个下顶杆4分别设置在下顶板3后部的左右两侧,第一锁紧螺帽6有两组,两组第一锁紧螺帽6分别套置在两个下顶杆4上,所述每组第一锁紧螺帽6均包括一个上螺帽和一个下螺帽,在底板1上设置有两个供下顶杆穿过的通孔,下顶杆4下部穿过通孔并由上螺帽和下螺帽对底板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锁紧夹持,第一弹簧5设置在下顶板3和底板1之间。左侧加固机构和右侧加固机构均包括侧板7、侧顶杆8、侧顶板9、第二弹簧10和第二锁紧螺帽11,在侧板7下端设置有卡头12,卡头12卡在底板1上,卡头12两侧设置有锁紧螺钉13,在卡头12内壁设置有滚轮,滚轮与底板1侧壁相接触,侧顶杆8设置在侧顶板9的中部后侧,第二锁紧螺帽11套置在侧顶杆8上,所述第二锁紧螺帽11包括前后设置的上螺帽和下螺帽,侧板7上设置有供侧顶杆穿过的通孔,侧顶杆8后部穿过通孔并由上螺帽和下螺帽对侧板7的前表面和后表面进行锁紧夹持。第二弹簧10的数量有两个,两个第二弹簧10分别上下设置在侧板7和侧顶杆8之间。底板1两端的挡板2用于对左侧加固机构和右侧加固机构的侧板7进行滑动限位的作用,防止侧板7移动过远从底板1上脱落。第一弹簧5和第二弹簧10可以在移动下顶杆4和侧顶杆8时通过弹簧弹力释放的特性可以帮助下顶板3和侧顶板9的移动,使下顶板3和侧顶板9与梁模板的接触性更好。在底板1的侧面设置有刻度。通过在底板1侧面设置刻度,可以根据梁的尺寸来调整侧板7的移动位置,使调整更精确。在底部加固机构的两个下顶杆4后端设置有连接拉杆14,在连接拉杆14中部设置有柔性保护套15。通过在底部加固机构的两个下顶杆后端设置连接拉杆14,连接拉杆14将两个下顶杆4连接成一体,当推动调整连接拉杆的位置时,可以同步对两个下顶杆4的位置进行调整,这样可以防止单个调整下顶杆4所存在的倾斜误差。所述柔性保护套15为布套或橡胶套。通过将柔性保护套15优选为布套或橡胶套,可以对施工人员的手进行保护,防止连接拉杆表面过毛糙造成手的损伤。在下顶板3的上表面和侧顶板9的前部均设置有增摩层16。通过在下顶板的上表面和侧顶板的前部设置增摩层,摩擦层16可以提高侧顶板9和下顶板3与模板之间的摩擦度,防止下顶板3和侧顶板9滑脱。所述增摩层16优选为防滑纹、防滑凸起或橡胶层。本技术建筑模板加固工具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将建筑模板加固工具置于梁模板外侧,然后分别向内侧推动侧板7,侧板7下的卡头12通过滚珠在底板I上进行移动,侧板7在移动过程中带动侧顶杆8和侧顶板9同步向内移动,当侧板7与梁模板的左右模板与贴时,拧紧锁紧螺钉13,对侧板7的位置进行固定,再向内推动位于梁模板左右两侧的两个侧顶杆8,侧顶杆8带动侧顶板9同步移动,直至侧顶板9的前表面与梁模板的左右侧模板相抵,然后拧紧第二锁紧螺帽11,对侧顶杆8的位置进行锁紧固定。接着推动连接拉杆14,连接拉杆14带动下顶杆4向上移动,下顶杆4推动下顶板3同步移动,直至下顶板3的上表面与梁模板的下模板相抵,然后拧紧第一锁紧螺帽6,对下顶杆4的位置进行锁紧固定。【主权项】1.一种建筑模板加固工具,包括底部加固机构、左侧加固机构和右侧加固机构,左侧加固机构和右侧加固机构分别设置在底部加固机构上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加固机构包括底板(I)、挡板(2)、下顶板(3)、下顶杆(4)、第一弹簧(5)和第一锁紧螺帽(6),所述挡板(2)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挡板(2)分别竖向设置在底板(I)的左右两端,下顶杆(4)的数量有两个,两个下顶杆(4)分别设置在下顶板(3)后部的左右两侧,第一锁紧螺帽(6)有两组,两组第一锁紧螺帽(6)分别套置在两个下顶杆上,所述每组第一锁紧螺帽(6)均包括一个上螺帽和一个下螺帽,在底板(I)上设置有两个供下顶杆穿过的通孔,下顶杆(4)下部穿过通孔并由上螺帽和下螺帽对底板(I)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锁紧夹持,第一弹簧(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模板加固工具,包括底部加固机构、左侧加固机构和右侧加固机构,左侧加固机构和右侧加固机构分别设置在底部加固机构上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加固机构包括底板(1)、挡板(2)、下顶板(3)、下顶杆(4)、第一弹簧(5)和第一锁紧螺帽(6),所述挡板(2)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挡板(2)分别竖向设置在底板(1)的左右两端,下顶杆(4)的数量有两个,两个下顶杆(4)分别设置在下顶板(3)后部的左右两侧,第一锁紧螺帽(6)有两组,两组第一锁紧螺帽(6)分别套置在两个下顶杆上,所述每组第一锁紧螺帽(6)均包括一个上螺帽和一个下螺帽,在底板(1)上设置有两个供下顶杆穿过的通孔,下顶杆(4)下部穿过通孔并由上螺帽和下螺帽对底板(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锁紧夹持,第一弹簧(5)设置在下顶板(3)和底板(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吉勇文利刚代成利李静刘新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