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列车铸铝齿轮箱下箱体金属型低压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87780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5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速列车铸铝齿轮箱下箱体金属型低压铸造模具,包括下模、上模、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下模、上模、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之间围成铸件型腔,下模座上远离升液浇口盆一侧设有砂芯定位槽,砂芯定位槽两端沿延伸方向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对称设置在砂芯的两侧,第一滑块靠近砂芯一侧设有与砂芯相适配的第一成型凸块,第二滑块靠近砂芯一侧设有与砂芯相适配的第二成型凸块;上模包括上模座,上模座上设有与砂芯相适配的成型槽,上模通过第一限位块卡槽、第二限位块卡槽分别与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卡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出的铸件组织致密、轮廓清晰、内外表面光洁,机械性能稳定,铸造出品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速列车铸铝齿轮箱铸造
,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列车铸铝齿轮箱下箱体金属型低压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能源问题以及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面对公路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航空对高油价的担忧,高速铁路速度快、运载量大、能耗低、成本低、大众化绿色环保的出行交通工具得到飞速发展。速度的提升就意味着技术的提高,近年来,为达到减轻车辆自重的目的,国内外已成功地将高速列车齿轮箱箱体采用高强度铸铝合金来代替传统的铸铁合金。铸造铝合金齿轮箱和传统铸造铁合金齿轮箱箱体相比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外观表面质量好、耐腐蚀性能好等特点,但是这一变革势必对齿轮箱箱体的铸造工艺方法和铸造模具提出特别高的要求。高速列车齿轮箱箱体是保证高速列车持续运行的关键核心部件,产品结构复杂、外观质量尺寸精度要求高、内腔存在很多迷宫油槽、铸造工艺难度大、机械性能要求高、承载载荷大、工作环境恶劣以及列车高速运行时承受非常复杂的交变应力存在随时开裂等危险。所以齿轮箱箱体的好坏>是高速列车高品质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速列车铸铝齿轮箱下箱体金属型低压铸造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列车铸铝齿轮箱下箱体金属型低压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上模、第一滑块(2)、第二滑块(3),下模、上模、第一滑块(2)、第二滑块(3)之间围成铸件型腔,其中:下模包括下模座(11)、砂芯,下模座(11)一侧设有升液浇口盆(12),升液浇口盆(12)内设有分流板(17);下模座(11)上远离升液浇口盆(12)一侧设有砂芯定位槽(113),砂芯定位槽(113)两端沿延伸方向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111)和第二限位块(112);砂芯包括内腔砂芯(13)、第一润滑槽砂芯(14)、第二润滑槽砂芯(19)、小齿轮内腔砂芯(16)、第一过油槽砂芯(15)和第二过油槽砂芯(18),第一润滑槽砂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列车铸铝齿轮箱下箱体金属型低压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
括下模、上模、第一滑块(2)、第二滑块(3),下模、上模、第一滑块(2)、
第二滑块(3)之间围成铸件型腔,其中:
下模包括下模座(11)、砂芯,下模座(11)一侧设有升液浇口盆(12),
升液浇口盆(12)内设有分流板(17);下模座(11)上远离升液浇口盆(12)
一侧设有砂芯定位槽(113),砂芯定位槽(113)两端沿延伸方向分别设有第一
限位块(111)和第二限位块(112);砂芯包括内腔砂芯(13)、第一润滑槽砂
芯(14)、第二润滑槽砂芯(19)、小齿轮内腔砂芯(16)、第一过油槽砂芯(15)
和第二过油槽砂芯(18),第一润滑槽砂芯(14)卡接在砂芯定位槽内,小齿轮
内腔砂芯安装在第一润滑槽砂芯上,第一过油槽砂芯(15)一端安装在小齿轮
砂芯(16)上,另一端卡接在砂芯定位槽(113)内,内腔砂芯(13)安装在第
一过油槽砂芯(15)上,第二过油槽砂芯(18)一端与小齿轮内腔砂芯(16)
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过油槽砂芯(15)连接,第二润滑槽砂芯(19)一端与第
一过油槽砂芯(15)连接,另一端与下模座(11)连接;砂芯定位槽(113)与
第二润滑槽砂芯(14)、第一过油槽砂芯(15)相接触面上均分布有与外界相通
的第一通孔(115);下模座(11)上设有多个与分流板(17)的分流口(171)
相接通的浇口(117),浇口(117)均与铸件型腔相通,浇口(117)处均设有
过滤网(1171);
第一滑块(2)、第二滑块(3)对称设置在砂芯的两侧,第一滑块(2)靠
近砂芯一侧设有与砂芯相适配的第一成型凸块(21),第二滑块(3)靠近砂芯
一侧设有与砂芯相适配的第二成型凸块(31),第一滑块(2)设有第一排气孔,
第一排气孔内设有第一排气塞(22),第二滑块(3)上设有第二排气孔,第二
排气孔内设有第二排气塞(32);
上模包括上模座(41),上模座(41)上设有与砂芯相适配的成型槽(44),
上模座(41)上设有多个第三排气孔和上模补缩暗冒口(48),第三排气孔内设
有第三排气塞(47),上模座(41)位于成型槽(44)开口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
限位块(111)、第二限位块(112)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块卡槽(45)、第二限位
块卡槽(46),上模通过第一限位块卡槽(45)、第二限位块卡槽(46)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永清渠晓冬邹军
申请(专利权)人:来安县科来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