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式多加热管热解窑管束自支撑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回转式多加热管热解窑管束自支撑结构。技术背景目前,国内外应用广泛的回转管式干燥机和回转管式热解窑均采用了多组加热管束。一般而言,加热管的管径在φ30~φ300mm,长度最长可达60m,多组管束均匀分布于回转筒体内。为避免加热管沿长度方向发生弯曲变形,应在其长度方向上布置一定数量的支撑。现行普遍的支撑方法多是采用支座将4~20根管子形成管束,并成组来固定,支座焊接于筒体内壁上,或者用螺栓联接在内壁上。通常沿管子的长度方向上布置有多个这样的支座。这种方法具有联接刚性好,较为牢固的优点。但其缺点是需要焊接在管内壁上,焊接点多,施工不便,且支座与筒体内壁受热变形量不一样,因而筒体会产生局部收缩现象,即有大量的热应力。对采用双层薄壁内筒的热解窑,这样的固定方法容易引起内筒体受力较大,易产生较大变形和导致开裂损坏。另外由于是固定连接,不便于移动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式多加热管热解窑管束自支撑结构,其主要优点为:加热管支撑架无需和筒体焊接在一起,因而大大改善了筒体的受力状况,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也助于减小筒体厚度,减轻重量,降低成本。此外,还易于安装,便于调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回转式多加热管热解窑自支撑结构,包括筒体7内沿长度方向设置的间隔预设距离的多个支撑组件,每个支撑组件包括分布于同一截面上并且均布的3~8个用于支撑加热管束3的扇形支撑板4,扇形支撑板4上焊接有支撑加热管束3的环形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转式多加热管热解窑自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7)内沿长度方向设置的间隔预设距离的多个支撑组件,每个支撑组件包括分布于同一截面上并且均布的3~8个用于支撑加热管束(3)的扇形支撑板(4),扇形支撑板(4)上焊接有支撑加热管束(3)的环形管(2),同一截面的扇形支撑板(4)的内端由连接杆(6)刚性连接在一起,形成稳定的自支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式多加热管热解窑自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7)内沿长度方向设置的间隔预设距离的多个支撑组件,每个支撑组件包括分布于同一截面上并且均布的3~8个用于支撑加热管束(3)的扇形支撑板(4),扇形支撑板(4)上焊接有支撑加热管束(3)的环形管(2),同一截面的扇形支撑板(4)的内端由连接杆(6)刚性连接在一起,形成稳定的自支撑结构;所述扇形支撑板(4)的外缘和筒体(7)内壁间保持3~8mm的间隙,在筒体(7)内壁上位于扇形支撑板(4)的轴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良,王广收,葛东辉,葛延,李俊辉,王高峰,王有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