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辛悦专利>正文

磨盘回转式同步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8739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5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磨盘回转式同步换向阀,包括吸盘、孔板座、阀盖、高压腔、低压腔和驱动装置,吸盘和孔板座的接触面为互为平面,作为密封面,将高压腔和低压腔隔开,驱动装置由大、小齿轮副组成,控制吸盘在孔板座上磨盘式回转移动,同步交替式改变吸盘上通孔和盲孔对应孔板座上各通孔的位置,以此同步交替式改变高压腔、低压腔与孔板座上不同通孔的连通状态,实现进、排双作用同步换向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行成本低、维护方便,性能稳定。且,可满足高压力、耐高温、耐腐蚀、大通径及多位、多通同步换向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向阀,尤其涉及一种磨盘回转式同步换向阀,实现集多位、多通,大通径,进、出双作用同步换向功能为一体的同步换向阀。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在国内外的换向阀
中,集耐高压、大通径、多位、多通、进、出(排)同步换向功能为一体的同步换向技术的研发备受重视。近年来,同步换向阀应用的发展十分迅速,各式各样的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在工业自动化技术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然而,截止目前,国内外的各种同步换向阀中,同时集大通径、耐高压、耐高温、耐腐蚀且可多位、多通、进、出同步换向功能为一体的换向阀尚属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换向阀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过细心研制和反复试验,设计出一种磨盘回转式同步换向阀,解决了现有换向控制技术中增大换向阀通径,实现多位、多通,进、出(排)双作用同步切换功能的设计难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吸盘、孔板座、驱动装置和阀盖;吸盘与孔板座互为平面的接触面为密封带,密封带隔开高压腔和低压腔;阀盖和孔板座组成的内腔为高压腔,吸盘设置在阀盖和孔板座组成的高压腔中;阀盖上设置通孔A,通孔A与高压源连通;驱动装置由蜗杆、涡轮副组成,涡轮设置在吸盘上,蜗杆设置在孔板座上;吸盘上设置通孔B、通孔F和盲孔D、盲孔F1、盲孔F 2,通孔B、通孔F和高压腔连通,盲孔D、盲孔F 1、盲孔F 2经横孔E 1、横孔E 2互通,低压腔连通出口,盲孔D与低压腔连通;孔板座上设置通孔C、通孔C 1、通孔C2和通孔G,通孔G连通低压腔和出口。本技术的优点效果如下:1、具有多位、多通,进、出(排)双作用同步切换功能。2、运行成本低,密封可靠,换向平稳、无振动。3、可满足高压力、大通径需求,适合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环境。本技术原理如下:以吸盘两侧的压差产生压力,使吸盘吸附在孔板座上。吸盘与孔板座的接触面互为平面,利用接触面的无缝接触达到密封效果,驱动装置带动吸盘在孔板座上做磨盘式回转移动,以此交替式同步改变孔板座上各孔与高压腔和低压腔的连通状态,实现多位、多通,进、出(排)双作用同步换向功能。【附图说明】图(一)、(二)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一)是图(二)的K-K视图。图(二)是图(一)的H-H视图。图(三)、(四)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三)是图(四)的K-K视图。图(四)是图(三)的H-H视图。图(五)、(六)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五)是图(六)的K-K视图。图(六)是图(五)的H-H视图。图(七)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八)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九)、(十)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九)是图(十)的K-K视图。图(十)是图(九)的H-H视图。图中主要部位的符号说明如下:1、吸盘,2、孔板座,3、驱动装置,4、阀盖,S、密封带,①、高压腔,②、低压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更详细的进行说明。实施例1:如图(一 )、(二)所示,吸盘I上设有通孔B、通孔F、盲孔D、盲孔F1、盲孔F2,通孔B、通孔F连通,盲孔F1、盲孔F2通过横向孔或槽E1、横向孔或槽E2与盲孔D连通,盲孔D始终经孔板座2上通孔G与出(排)口连通,形成低压腔②,通孔B始终经阀盖4上通孔A与高压源连通;孔板座2上设有通孔C、通孔Cl、通孔C2和通孔G,通孔G外侧始终与出(排)口连通,通孔G另一侧始终与吸盘I上盲孔D连通;阀盖4上设置通孔A,通孔A为高压入口,阀盖4内腔经通孔A始终与高压源连通,形成高压腔①;吸盘I与孔板座2的接触面S形成封闭式环状密封带;驱动装置3由蜗杆、涡轮副组成,涡轮设置在吸盘I上,蜗杆设置在孔板座2上。所述的高压腔压力始终高于低压腔的压力。所述的吸盘与孔板座的接触面互为平面。所述的驱动装置按换向需要,带动吸盘在孔板座上做磨盘式回转移动。所述的环状密封带上,孔板座2上通孔C和吸盘I上通孔B连通时,孔板座2上通孔Cl、通孔C2经吸盘I上盲孔F1、盲孔F2和盲孔D与通孔G连通,因此,将孔板座2上通孔C与高压腔①连通,而通孔Cl、通孔C2则与低压腔②连通;孔板座2上通孔Cl和吸盘I上通孔B连通时,孔板座2上通孔C、通孔C2经吸盘I上盲孔F1、盲孔F2和盲孔D与通孔G连通,因此,将孔板座2上通孔Cl与高压腔①连通,而通孔C、通孔C2则与低压腔②连通;孔板座2上通孔C2和吸盘I上通孔B连通时,孔板座2上通孔C、通孔Cl经吸盘I上盲孔Fl、盲孔F2和盲孔D与通孔G连通,因此,将孔板座2上通孔C2与高压腔①连通,而通孔C、通孔Cl则与低压腔②连通;随着驱动装置带动吸盘I在孔板座2上连续做磨盘式回转移动,孔板座2上通孔C、通孔Cl、通孔C2与高压腔①和低压腔②的连通或隔断状态,则按以上方式同步交替式变化。实施例2:如图(三)、(四)所示,驱动装置3由大、小齿轮副组成,大齿轮设置在吸盘I上,小齿轮设置在孔板座2上,小齿轮为主动轮,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实施例3:如图(五)、(六)所示,吸盘I和孔板座2上对应增设通孔和盲孔的数量,吸盘I与孔板座2接触面S形成的封闭式环状密封带也对应增加;驱动装置3的结构同实施例1或实施例2,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实现多位、多通,同步换向。实施例4:如图(七)所示,增设吸盘的数量及对应增设孔板座上通孔和盲孔的数量,其它结构同实施例3,实现多位、多通,同步换向。实施例5:如图(八)所示,驱动装置3由蜗杆、涡轮副组成,涡轮设置在吸盘I上,蜗杆设置在阀盖4上。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实施例6:如图(九)、(十)所示,吸盘I上设有通孔B、通孔F和盲孔D、盲孔F1,通孔B、通孔F连通,盲孔Fl通过横向孔El或槽与盲孔D连通,孔板座2上设有通孔C、通孔Cl和通孔G,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主权项】1.磨盘回转式同步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盘(I)、孔板座(2)、驱动装置(3)和阀盖(4 );吸盘(I )与孔板座(2 )互为平面的接触面为密封带(S),密封带(S)隔开高压腔和低压腔;阀盖(4 )和孔板座(2 )组成的内腔为高压腔,吸盘(I )设置在阀盖(4 )和孔板座(2 )组成的高压腔中;阀盖(4 )上设置通孔A,通孔A与高压源连通;驱动装置(3)由蜗杆、涡轮副组成,涡轮设置在吸盘(I)上,蜗杆设置在孔板座(2 )上;吸盘(I)上设置通孔B、通孔F和盲孔D、盲孔F 1、盲孔F 2,通孔B、通孔F和高压腔连通,盲孔D、盲孔F 1、盲孔F 2经横孔E 1、横孔E 2互通,低压腔连通出口,盲孔D与低压腔连通;孔板座(2 )上设置通孔C、通孔C 1、通孔C 2和通孔G,通孔G连通低压腔和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盘回转式同步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带(S)为封闭式环状密封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盘回转式同步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带(S)隔开高压腔和低压腔,孔板座(2)上通孔Cl和吸盘(I)上通孔B连通时,孔板座(2)上通孔C、通孔C2经吸盘(I)上盲孔Fl、盲孔F2和盲孔D与通孔G连通,将孔板座(2 )上通孔Cl与高压腔连通,而通孔C、通孔C2与低压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盘回转式同步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带(S)隔开高压腔和低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磨盘回转式同步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盘(1)、孔板座(2)、驱动装置(3)和阀盖(4);吸盘(1)与孔板座(2)互为平面的接触面为密封带(S), 密封带(S)隔开高压腔和低压腔;阀盖(4)和孔板座(2)组成的内腔为高压腔,吸盘(1)设置在阀盖(4)和孔板座(2)组成的高压腔中;阀盖(4)上设置通孔A,通孔A与高压源连通;驱动装置(3)由蜗杆、涡轮副组成,涡轮设置在吸盘(1)上,蜗杆设置在孔板座(2)上;吸盘(1)上设置通孔B、通孔F和盲孔D、盲孔F1、盲孔F2,通孔B、通孔F和高压腔连通,盲孔D、盲孔F1、盲孔F2经横孔E1、横孔E2互通,低压腔连通出口,盲孔D与低压腔连通;孔板座(2)上设置通孔C、通孔C1、通孔C2和通孔G,通孔G连通低压腔和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辛悦丁宫滨张志英
申请(专利权)人:张辛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