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令启专利>正文

一种谷朊粉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4621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8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谷朊粉分离装置,包括两侧分别设置排渣口(2)和溢流口(4)的转鼓(1),在转鼓(1)内设有带有螺旋叶(6)的转筒(5),在转筒(5)内设有与进料口(9)相连的导料管(8),导料管(8)连接加料管(7),加料管(7)的外侧贯穿端盖(3)延伸到转鼓(1)的外侧;在转鼓(1)的底端连接差速器(11)的其中一个输出端,差速器(11)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转筒(5),差速器(11)连接驱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装置是采用二相卧螺式离心结构,通过差速器实现转鼓和转筒转向相同,转速不一样,使得面粉中比重不同的成分淀粉与谷朊在悬浊液在转鼓中分离开来,其结构简单,成本低,能耗小,分离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械,特别涉及一种谷朊粉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谷朊粉又被称为活性面筋粉,是小麦面粉加工后所得到的副产品。谷朊粉含有高量的蛋白质与氨基酸,矿物质含量也是非常的高,是营养丰富、纯天然的绿色植物性蛋白源。在生活中的许多美食都离不开谷朊粉,比如传统产品中的面筋、素肠、素鸡和素鸭等等。目前谷朊粉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传统的马丁法和随着离心机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工艺一离心分呙法。谷朊粉与纤维一起作为动物饲料使用的,现在生产谷朊粉时主要采用马丁法和三相卧螺加工法进行生产。在马丁法工艺中,小麦面粉加水搅拌所形成的面团是含有网状结构,这个网状结构的面筋将淀粉、谷朊粉及其他成分等包围在其中。接下来就需要从中提取出我们需要的淀粉和谷朊粉。由于网状结构的存在,面团内部包含的谷朊粉不容易被洗出来,而且越接近面团中心部位,谷朊粉就越难被洗净。在洗涤过程中有搅拌,过度的搅拌会对这种网状结构造成破坏,使我们无法提取出谷朊粉,同时谷朊粉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难以兼顾;另外,尽管控制好搅拌时间,网状结构的面团在搅拌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最终弱化了面筋网络强度。三相卧螺加工法是采用三相卧螺离心机进行加工生产的。三相卧螺工艺主要包括小麦面粉制备、加水调浆和均质等工艺。工艺采用的三相卧螺离心机,可以将物料分为三相,在轻相就把戊聚糖分离除去,节约了水的用量,提高了环境的保护,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当本方法多采用进口设备,其操作比较麻烦、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阶段在生产谷朊粉时,存在的能耗较大,操作比较麻烦、维护成本较高等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谷朊粉分离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谷朊粉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鼓,在所述转鼓为一个带有开口的桶状结构,在转鼓的底部侧壁上设有排渣口,在所述转鼓的开口处配合连接一个端盖,在所述端盖上设有溢流口,在所述转鼓内设有转筒,在所述转筒的外侧设有螺旋叶,在所述转筒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在所述转筒内设有与进料口相连的导料管,所述导料管连接加料管,所述加料管的外侧贯穿端盖延伸到所述转鼓的外侧; 在所述转鼓的底端连接差速器的其中一个输出端,所述差速器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转筒,所述差速器连接驱动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转鼓为包括一个通筒状的溢流桶,在所述溢流桶的一端配合连接一个带有开口的排渣桶,所述排渣桶的开口为圆锥形的喇叭口,在排渣桶的底部设有一个与其共轴线且连通的通管,通管与所述差速器相连。在所述差速器上连接皮带轮,所述差速器通过皮带轮和与其传动配合的皮带连接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采用电动机。所述螺旋叶与所述转鼓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所述转筒为一个阶梯型的通筒形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装置是采用二相卧螺式离心结构,通过差速器实现转鼓和转筒转向相同,转速不一样,使得面粉中比重不同的成分淀粉与谷朊在悬浊液在转鼓中分离开来,其结构简单,成本低,能耗小,分离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装置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谷朊粉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鼓1,所述转鼓I为包括一个圆形通筒状的溢流桶lb,在溢流桶Ib的两端均设有法兰,在所述溢流桶Ib的一端配合连接一个圆形的个端盖3,在所述端盖3上设有一组溢流口 4,在所述溢流桶Ib的另一侧配合连接一个带有开口的排渣桶la。所述排渣桶Ia的开口为圆锥形的喇叭口,在所述排渣桶Ia的底部侧壁上设有一组排渣口 2。在排渣桶Ia底部的外侧设有一个与其共轴线且连通的通管lc,在所述在排渣桶Ia底部的外侧开口处设有固定环14。在所述转鼓I内设有一个与其拱轴线的转筒5,所述转筒5为一个与所述转鼓I相配合的阶梯型的通筒形结构。所述转筒5 —侧套接在所述固定环13上,在所述转筒5另一侧设有一个与其共线的支撑管14,支撑管14通过轴承15与所述端盖3转动支撑配合。所述转筒5在所述转鼓I内能够自由转动。在所述转筒5的外侧设有螺旋叶6,所述螺旋叶6与所述转鼓I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在所述转筒5的侧壁上设有一组进料口 9,在所述转筒5内设有与进料口 9相连的导料管8,所述导料管8连接加料管7,所述加料管7的外侧设置在所述转鼓I的外部,所述加料管7对应设置在所述支撑管14内,且与支撑管14密封配合。在所述转鼓I的通管Ic上连接差速器11的其中一个输出端,所述差速器11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转轴10,转轴10固定连接所述转筒5,在所述差速器11的驱动下所述转鼓I和转筒5均能绕其轴线转动,所述转轴10通过轴承15连接在所述通管Ic内,且在通管Ic内能够自由转动。在所述差速器11上连接皮带轮8,所述差速器11通过皮带轮8和与其传动配合的皮带连接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采用电动机。通过电动机带动转鼓I旋转,差速器11与的转鼓I相连接,差速器11的输出轴带动转筒5转动,且与转鼓I的转向一样,但二者转速不一样。悬浮液从左端的加料管I连续送入的内部,通过转筒5内的进料孔9进到的转鼓I内。通过离心力和重力的相互作用下,转鼓I内形成了轻、重两相,重相主要为淀粉液体,离心分离到转鼓内表面。由于的螺旋叶6与转鼓I的相对运动,重相被螺旋叶片6推送到转鼓I的排渣桶la,从排渣桶Ia的排渣口 2中排除出。轻相液主要为谷朊粉,由于螺旋叶6与转鼓I的内壁存在一定的间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轻相粘附在重相表面,当轻相液到达排渣桶Ia时,受到转鼓I内端面的反作用了,向转鼓I的溢流桶Ib流动,并从端盖3的溢流口 4排出后收集即得到我们需要的谷朊粉。【主权项】1.一种谷朊粉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鼓(I),在所述转鼓(I)为一个带有开口的桶状结构,在转鼓(I)的底部侧壁上设有排渣口(2),在所述转鼓(I)的开口处配合连接一个端盖(3 ),在所述端盖(3 )上设有溢流口( 4 ),在所述转鼓(I)内设有转筒(5 ),在所述转筒(5)的外侧设有螺旋叶(6),在所述转筒(5)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9),在所述转筒(5)内设有与进料口(9)相连的导料管(8),所述导料管(8)连接加料管(7),所述加料管(7)的外侧贯穿端盖(3)延伸到所述转鼓(I)的外侧; 在所述转鼓(I)的底端连接差速器(11)的其中一个输出端,所述差速器(11)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转筒(5 ),所述差速器(11)连接驱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谷朊粉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I)为包括一个通筒状的溢流桶(lb),在所述溢流桶(Ib)的一端配合连接一个带有开口的排渣桶(la),所述排渣桶(Ia)的开口为圆锥形的喇叭口,在排渣桶(Ia)的底部设有一个与其共轴线且连通的通管(lc),通管(Ic)与所述差速器(11)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谷朊粉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差速器(11)上连接皮带轮(8 ),所述差速器(11)通过皮带轮(8 )和与其传动配合的皮带连接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采用电动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谷朊粉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谷朊粉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鼓(1),在所述转鼓(1)为一个带有开口的桶状结构,在转鼓(1)的底部侧壁上设有排渣口(2),在所述转鼓(1)的开口处配合连接一个端盖(3),在所述端盖(3)上设有溢流口(4),在所述转鼓(1)内设有转筒(5),在所述转筒(5)的外侧设有螺旋叶(6),在所述转筒(5)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9),在所述转筒(5)内设有与进料口(9)相连的导料管(8),所述导料管(8)连接加料管(7),所述加料管(7)的外侧贯穿端盖(3)延伸到所述转鼓(1)的外侧;在所述转鼓(1)的底端连接差速器(11)的其中一个输出端,所述差速器(11)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所述转筒(5),所述差速器(11)连接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令启
申请(专利权)人:孟令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