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学物质的离心分离时使用的离心分离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离心分离管的直径达成更精密的分离。作用强力的离心分离管的细弱且直径窄的部位形成另外的支撑片使其无变形而进行离心分离。无需利用另外的试药等也能轻易通过离心分离依据物质的比重差进行分离。瓶塞使用能够穿透针管的橡胶或聚乙烯聚丙烯又或是硅树脂材质,以便能够在切断细菌污染的封闭空间内进行生物学制剂的离心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离心分离管,尤其涉及容易分离出特定的成分的离心分离管。
技术介绍
不仅为了物质分析,还为了细胞的培养及DNA的确认及増幅,生物学物质的分离在所有生物学遗传学或医学上,可说是最基本性的操作。现在医学中对于利用干细胞的再生医学,全世界都在做竞争性的研究。为了获取此类干细胞,便有如下干细胞。即在发生初期的囊胚(Blstocyst)上获取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和在发生过程结束后的成人或胎盘上获取的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其中获取成体干细胞的方法主要有3种。第I种是通过骨髓(bone marrow)获取,第2种是通过脐带血(umbilical cord blood)获取,第3种是通过外周血(mesenchymal blood)容易获取。而所述所有方法首先都要经过离心分离过程,分离出血液中的大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衆后,再进行分离单核细胞组的干细胞的操作。在此过程中我们考查现有的离心分离法则为如下。图I是现有的离心分离管的一示例图。根据各种物质混合的溶液特别是提取人类或动物的血液然后进行离心分离,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其他血浆成分由于各固有的比重差,从离心分离管10的下层向上层按重量由沉到轻的顺序层层被分离出。首先通过注射管把提取的外周血移到离心分离管。此过程需要打开离心分离管的瓶塞,将注射针管位于离心分离管的内侧后,将注射管里的外周血注射到离心分离管内。其后把针管从离心分离管移开后塞上离心分离管的瓶塞。将离心分离管放置在离心分离管的桶上后设定所需要的时间和旋转速度(rpm)或是重力加速度(g)然后使其运转。通常红细胞占据血液中最重的比重,所以形成在下层,男性时红细胞占血液中47%,女性时占42%。占据红细胞上层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占全体血液比重的约I这里还包含外周血干细胞的单核细胞。剩下的成分占据最上层,是叫做血浆的血清和纤维蛋白原。离心分离结束后取出离心分离管,打开瓶塞然后通过吸管或毛血管或针管分离出通过构成物质的比重差来分离出的所需物质,剩下的成分可另保存也可废弃也可再利用。在所述操作过程中,打开或关闭瓶塞过程或是注入血液的过程期间,周边空气中的病毒或其他细菌等异物可能会进入到离心分离管内,再通过培养会产生被污染的培养物。并且,观察此时使用的离心分离管发现直径大体上由上至下逐渐变窄。若所需的成分在下侧便容易分离,但若所需的成分在所有溶液中根据比重处在中间位置而不是下侧,又或者处在更上侧的离心分离管直径较宽的部位时,便不能进行细微分离。特别是所要进行分离的含有干细胞的血沉棕黄层(buffy coat)只占全体溶液不超过I %的程度,因此,实际上若在直径宽的离心分离管上进行分离,其分离层如纸张厚度一祥形成在红细胞的上层,即使是专家也很难对其进行分离操作。图2是示出通常被叫做血液袋的采血袋的示例图,将通过采血收集到的血液ー时保管后进行离心分离,将血液按各成分别分离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通过所述两种容器进行白细胞或血小板分离时,只占全体血液1%程度的该成分,进行I次离心分离后便会形成薄的带有白色的血沉棕黄层,分离出此类血沉棕黄层,在实际临床上是非常困难的问题。图3是示出现有的另外离心分离管的截面图,对于离心分离管10的直径,中间管40的直径比起其他两个管30、50明显更小。血沉棕黄层形成在设计为如此之细的中间管40时,比起形成在其他两个管30、50,其分离更容易。但由于红细胞在所述全体血液中占据的比率根据男女或者个人有差异,因此,为了将血沉棕黄层移动到中间管40上,形成另外的插头60,或形成包围离心分离管10的另外块体70,防止离心分离时产生的强重力加速度g引起直径细的中间管40发生变形。US专利3,513,976中,为了从外周血获取白细胞,将离心分离管的中间部位形成为如脖子束腰,于下侧的管内能够聚集红细胞,又为了在脖子部位聚集白细胞,在下侧管的 一面形成孔或其他管。但此方式制造费用昂贵且操作不便。又US专利4,861,477中,为了解决所述问题,在离心分离管的下侧形成插头,来调整红细胞分离的空间的体积。为了解决束腰的中间部分的离心分离管由于强重力加速度而变形的问题点,在离心分离管外部形成其他块体构成物,但此方式在增加离心分离管的制作成本。又US专利5,422,018中,采用通过在中间凹陷的内部离心分离管和包围此内部离心分离管的外部离心分离管中间填充媒质来保护离心分离管的小直径的中间管的方式,但此类方式操作不便且增加制作成本。韩国公开专利10-2006-0059849中,公开包含在外周血中添加水溶性高分子工程的血小板血衆(platelet rich plasma)的制作方法。通过类似的方法,在实验室为了从外周血中分离出单核细胞,使用聚鹿糖(Ficoll)和泛影葡胺(sodium Ditrizote的聚合物)的聚合物的聚蔗糖-泛影葡胺。此聚蔗糖-泛影葡胺的比重为I. 0778g/ml,比起单核细胞轻,而比红细胞重,因此,可利用其比重差进行分离。若使用所述的聚合物时,放进洗涤M aMEM(,alpha miniumessential Medium Jaeil Biotech Service Korea)内 10 分钟通过200xg离心分离后便会经过除去沉在锥形离心管底部的细胞外的aMEM的洗涤过程。外周血或其他生物学物质及所有种类的液体中所含有的固体成分由于各有其比重差,因此,离心分离法中利用此比重差的方法最具备经济效率。有利用此细微比重差,并其微量成分处在离心分离管的直径窄的部位的制品,但此类制品制作不便且有被污染的危险,使用也不方便,根据附加装置或使用价格昂贵的材料产生成本变高的问题,而最近广泛使用的15ml及50ml量的圆锥形管并不适合于离心分离管的桶上。专利文献文献I US 3,513,976 号(ff. C. James) 1970. 5. 26文献2 US 4,861,477 号(Shiro Kimura) 1989. 8. 29文献3 US 5,422,018 号(Alexander M. Saunders 外 2 人)1995. 6. 6文献4 KR 10-0,409,028 (Jeon Hong Jea) 2003. 11. 27文献5 KR 10-0,489,248 (Medipost Corp) 2005. 5. 11文献 6 KR 10-2006-0,059,849 (角田爱美)2006. 6. 2文献7 US 6,835,353 (Emery Smith 外 2 人)2004. 12. 28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离心分离管,此离心分离管从作为离心分离对象的血液样品中容易分离出特定的成分。本专利技术提供ー种离心分离管,由于溶液中含有外周血等生物学化学性成分,利用其各物质的比重差能够有效的分离成分。 尤其,最近医学生命工学系在研究的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再生中,提供ー种器具能够切断在其分离过程中发生的包含生物学在内的污染等,且能经济且安全,有效率地分离出生物学物质。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在内部空间具备容纳流动物质的外壁,将容纳在内部的流动物质根据其比重进行成分分离的离心分离管,所述离心分离管具备上部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2.19 KR 10-2009-0127565;2010.01.18 KR 10-2011.ー种离心分离管,在内部空间具备容纳流动物质的外壁,将容纳于内部的流动物质根据比重进行成分分离,所述离心分离管的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管,上部具有入ロ,且具备预定内部容积;中间管,其与所述上部管的下部连通,且具备比上部管小的直径;下部管,其与所述中间管的下部连通,且具备比中间管大的直径;ー个以上的支撑片,其在所述中间管的外部一体形成。2.ー种离心分离管,在内部空间具备容纳流动物质的外壁,将容纳于内部的流动物质根据比重进行成分分离,所述离心分离管的特征在于,包括含上部管,上部具有入口,且具备预定内部容积;中间管,其与所述上部管的下部连通,且具备比上部管小的直径;ー个以上的支撑片,其在所述中间管的外部一体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离心分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分离管进一歩包含瓶塞;瓶塞采用柔软材料制成,塞住上部管的入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分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塞由橡胶、硅、PVC、聚こ烯、聚丙烯或聚合物中的ー个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分离管,其特征在干,所述支撑片的下部延伸至离心分离器的桶。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离心分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管的底面的厚度薄于侧面的厚度,下部管的底面具有柔韧性。7.—种离心分离管,在内部空间具备容纳流动物质的外皮,将容纳于内部的流动物质根据比重进行成分分离,所述离心分离管道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管,上部具有入ロ,且具备预定内部容积;中间管,其与所述上部管的下部连通,且具备比上部管小的直径;下部管,其与所述中间管的下部连通,且具备比中间管大的直径;在形成所述上部管、中间管及下部管的外皮上形成挂孔,所述挂孔挂于具备挂钩的平板桶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心分离用袋,其特征在干,在离心分离袋的下部形成下部入口。9.ー种离心分离管,在内部空间具备容纳流动物质的外壁,将容纳于内部的流动物质根据比重进行成分分离,所述离心分离管的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管,上部具有入ロ,且具备预定内部容积;中间管,其与所述上部管的下部连通,且具备比上部管小的直径;下部管,其与所述中间管的下部连通,且具备比中间管大的直径;所述中间管的外壁比上部管及下部管的外壁厚。10.ー种离心分离管,在内部空间具备容纳流动物质的外壁,将容纳于内部的流动物质根据比重进行成分分离,所述离心分离管的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管,其上部有开ロ,且具备预定内部容积;下部管,其与所述中间管的下部连通,且具备比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玟墉,
申请(专利权)人:全玟墉,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