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隔热排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25602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4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温隔热排气管,包括管体,上述管体外壁包裹有高氧硅内层、陶瓷纤维中层、高氧硅外层,上述高氧硅内层、陶瓷纤维中层、高氧硅外层构成三层夹心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排气管既可以保持排气系统温度,又可以减少发动机仓受到的热辐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排气
,尤其涉及一种保温隔热排气管
技术介绍
柴油机实行国四标准后,后处理系统大部分采用SCR系统(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采用SCR系统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尿素溶液,然而尿素溶液的冰点为一 11°C,所以当温度低于此的时候尿素溶液会结晶。现有的SCR系统柴油车在气温比较低的地区使用时,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有可能会出现排气系统结晶。此外,由于现有的排气管隔热效果较差,机动车排气管外表面温度较高,使得发动机舱受到显著的热辐射,不利于发动机仓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隔热排气管,该排气管既可以保持排气系统温度,又可以减少发动机仓受到的热辐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保温隔热排气管,包括管体,上述管体外壁包裹有高氧硅内层、陶瓷纤维中层、高氧硅外层,上述高氧硅内层、陶瓷纤维中层、高氧硅外层构成三层夹心结构。优选地,上述高氧娃外层外壁还包裹有包扎层,上述包扎层的厚度为10mm-1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排气管管体外壁包裹有高氧硅内层、陶瓷纤维中层、高氧硅外层,三层构成夹心结构,大大增加了保温隔热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排气管既可以保持排气系统温度,又可以减少发动机仓受到的热辐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管体1、高氧硅内层2、陶瓷纤维中层3、高氧硅外层4、包扎层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温隔热排气管,包括管体1,上述管体I外壁包裹有高氧硅内层2、陶瓷纤维中层3、高氧硅外层4,上述高氧硅内层2、陶瓷纤维中层3、高氧硅外层4构成三层夹心结构。优选地,上述高氧硅外层4外壁还包裹有包扎层5,上述包扎层5的厚度为10mm-15mmo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保温隔热排气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管体外壁包裹有高氧硅内层、陶瓷纤维中层、高氧硅外层,上述高氧硅内层、陶瓷纤维中层、高氧硅外层构成三层夹心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排气管,其特征在于,上述高氧硅外层外壁还包裹有包扎层,上述包扎层的厚度为10mm-15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温隔热排气管,包括管体,上述管体外壁包裹有高氧硅内层、陶瓷纤维中层、高氧硅外层,上述高氧硅内层、陶瓷纤维中层、高氧硅外层构成三层夹心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排气管既可以保持排气系统温度,又可以减少发动机仓受到的热辐射。【IPC分类】F01N13/14, B32B9/04, B32B1/08, F01N13/08, B32B18/00【公开号】CN204755040【申请号】CN201520303234【专利技术人】沈鹤琦, 丁君, 苏晨 【申请人】苏州市申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申请日】2015年5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温隔热排气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管体外壁包裹有高氧硅内层、陶瓷纤维中层、高氧硅外层,上述高氧硅内层、陶瓷纤维中层、高氧硅外层构成三层夹心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鹤琦丁君苏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申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