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及热交换器技术

技术编号:12324325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4 18:48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包含:组装构成热交换器的多个部件(21、22)的组装工序;及在组装工序之后进行的在构成热交换器的多个部件(21、22)的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覆膜(30、31、32、33、34、35)的覆膜形成工序。能够通过覆膜抑制产生因腐蚀引起的贯通孔。在组装工序之后进行覆膜形成工序,因此能够防止搬送时、组装时损伤覆膜。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覆膜,从而能够在覆膜形成工序时防止在热交换器内部的微细部引起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及热交换器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本专利技术以2013年4月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777625号为基础,并将其内容引用至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及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排气热交换器,其通过在燃烧而产生的排气与冷却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排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种排气热交换器构成为:具备接合于排气所流通的管的内部的内翅片,通过使在管内流通的排气与在管的外侧流通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排气。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93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排气热交换器中,需要确保对冷凝水的耐腐蚀性。因此,使用耐腐蚀性高的材料(例如在使用不锈钢的情况下,使用铬的含量最大的不锈钢)作为排气热交换器的构成部件的材质,材料成本变高。对此,考虑一种通过对管的内壁面(与排气接触的面)及内翅片实施电镀处理来确保管的耐腐蚀性的方法。然而,在电镀处理中,镀膜的膜厚变厚,另外,由于使用液态的金属来形成镀膜,因此在对组装有管及内翅片等构成部件的热交换器构造体实施电镀处理的话,有在该热交换器构造体内部的微细部(例如内翅片)引起堵塞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及热交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组装多个热交换器构成部件(21、22)的组装工序;及覆膜形成工序,该覆膜形成工序在所述组装工序之后进行,并且该覆膜形成工序在所述热交换器构成部件(21、22)的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覆膜(30~3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4.03 JP 2013-0776251.一种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组装多个热交换器构成部件(21、22)的组装工序;及覆膜形成工序,该覆膜形成工序在所述组装工序之后进行,并且该覆膜形成工序在所述热交换器构成部件(21、22)的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覆膜(30~35),在所述覆膜形成工序中,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所述热交换器构成部件(21、22)的表面交替地层积形成多层结晶状态的覆膜(33)及非结晶状态的覆膜(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钎焊工序,该钎焊工序在所述组装工序之后进行,该钎焊工序将所述多个热交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福一彰畔柳功山中保利寺亮之介佐野幸浩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