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闭回路油压系统单元,包括配重缸、与配重缸配合的主轴头单元、补油单元和油压单元,它还包括蓄压器,所述补油单元连接管路c,所述蓄压器连接管路d,所述配重缸连接管路e,所述管路c、管路d和管路e组成三通管,所述补油单元还通过管路b与油压单元连接。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数控制造装备,尤其涉及一种闭回路油压系统单元。
技术介绍
现有机床厂家技术大部分采用的液压单元系统都需配有配重平衡阀来结合使用,使机床在主轴上下运动时保持平衡稳定,此系统单元结构比较复杂,且成本较高,配重平衡阀在实际运用时,出现异常及损坏的概率很高,且当其性能不稳定时,时常会导致用户在用机床加工时出现由配重平衡阀不稳定引起的零件加工异常问题。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闭回路油压系统单元,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更高、成本更低的闭回路油压系统单元。本技术的闭回路油压系统单元,包括配重缸、与配重缸配合的主轴头单元、补油单元和油压单元,它还包括蓄压器,所述补油单元连接管路C,所述蓄压器连接管路山所述配重缸连接管路e,所述管路C、管路d和管路e组成三通管,所述补油单元还通过管路b与油压单元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油压单元设有一回油口,该回油口上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补油单元由管路a通过回油口与油压单元连接,以实现泄油过滤的功能。进一步的,所述补油单元还包括压力表。进一步的,所述补油单元还包括与管路c连接的低压传感器、与低压传感器连接的电磁阀,更进一步的,所述补油单元还包括与管路c连接的高压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蓄压器为皮囊蓄压器。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蓄压器来取代配重平衡阀与油压单元栗浦的功能,结构简单,成本较低;2.本技术的闭回路可保证:突然断电时,机台通过自身的闭回路来维持主轴头的上下位置,保证机器的稳定性;3.本技术可利用补油单元的泄油功能保证蓄压器和配重缸的更长的使用寿命O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闭回路油压系统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是油压单元,2是补油单元,3是皮囊蓄压器,4是配重缸,5是主轴头单元,6是压力表,7是高压传感器,8是低压传感器,9是电磁阀,10是过滤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闭回路油压系统单元,包括配重缸4、与配重缸4配合的主轴头单元5、补油单元2和油压单元I,它还包括蓄压器,所述补油单元2连接管路C,所述蓄压器连接管路d,所述配重缸4连接管路e,所述管路C、管路d和管路e组成三通管,所述补油单元2还通过管路b与油压单元I连接。所述油压单元I设有一回油口,该回油口上设有过滤装置10,所述补油单元2由管路a通过回油口与油压单元I连接。所述补油单元2还包括压力表6。所述补油单元2还包括与管路c连接的低压传感器8、与低压传感器8连接的电磁阀9,所述补油单元2还包括与管路c连接的高压传感器7。当管路中油压过低时,低压传感器8会发出预警信号,而电磁阀9会打开,然后通过手动补油来满足机台需求。所述蓄压器为皮囊蓄压器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机台配置无配重平衡阀油压单元I及补油单元2,通过管路a与管路b对应的接口位置连接。补油单元2处设置有一个补油口与蓄压器3及配重缸4本体,所述补油单元2连接管路C,所述皮囊蓄压器3连接管路d,所述配重缸4连接管路e,所述管路C、管路d和管路e组成三通管,形成闭回路,通过调整压力至机台所需配重压力,当主轴头单元5下上运动时,机台所需的配重压力就会变化,此时皮囊蓄压器3会通过皮囊的压缩或者膨胀来对压力进行调整,来起到配重作用,油只会在配重缸4及皮囊蓄压器3及相连的管路cde中流动,若突然断电,机台也会靠自身的闭回路来维持主轴头单元5的上下位置,保证机器的可靠性。当机器长久使用时,若所需机台压力不足,在补油单元2处还包括与管路c连接的低压传感器8、与低压传感器8连接的电磁阀9,当管路中油压过低时,低压传感器8会发出预警信号,而电磁阀9会打开,然后通过手动补油来满足机台需求。为保证皮囊蓄压器3气囊及配重缸4油封等使用寿命,还可以利用补油单元2的泄油功能单元(所述油压单元I设有一回油口,该回油口上设有过滤装置10,所述补油单元2由管路a通过回油口与油压单元I连接)进行泄油,对长期使用的油进行过滤,来保证其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闭回路油压系统单元,包括配重缸、与配重缸配合的主轴头单元、补油单元和油压单元,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蓄压器,所述补油单元连接管路C,所述蓄压器连接管路d,所述配重缸连接管路e,所述管路C、管路d和管路e组成三通管,所述补油单元还通过管路b与油压单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回路油压系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单元设有一回油口,该回油口上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补油单元由管路a通过回油口与油压单元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闭回路油压系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油单元还包括压力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闭回路油压系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油单元还包括与管路c连接的低压传感器、与低压传感器连接的电磁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闭回路油压系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油单元还包括与管路c连接的高压传感器。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闭回路油压系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压器为皮囊蓄压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闭回路油压系统单元,包括配重缸、与配重缸配合的主轴头单元、补油单元和油压单元,它还包括蓄压器,所述补油单元连接管路c,所述蓄压器连接管路d,所述配重缸连接管路e,所述管路c、管路d和管路e组成三通管,所述补油单元还通过管路b与油压单元连接。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稳定性好。【IPC分类】F15B1/02, B23Q5/06【公开号】CN204755422【申请号】CN201520444303【专利技术人】苏锦添 【申请人】崴立机电(苏州)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申请日】2015年6月2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闭回路油压系统单元,包括配重缸、与配重缸配合的主轴头单元、补油单元和油压单元,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蓄压器,所述补油单元连接管路c,所述蓄压器连接管路d,所述配重缸连接管路e,所述管路c、管路d和管路e组成三通管,所述补油单元还通过管路b与油压单元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锦添,
申请(专利权)人:崴立机电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