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燃机气门挺柱及其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使用的原材料为高碳铬轴承钢(GCr15),所述材料经过热处理后得到由均匀分散的板条状马氏体、较少奥氏体与极少未溶碳化物颗粒组成的金相结构,进一步通过端面涂层处理等过程后得到所述内燃机气门挺柱。该内燃机气门挺柱在抗摩擦性、抗咬合性、抗耐磨性方面有明显提升,可替代使用镍铬合金铸铁或模具钢制造的气门挺柱,较大地降低了材料成本,减少了故障率,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燃机气门挺柱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气门挺柱的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气门挺柱是内燃机的关键零部件之一,是凸轮机构中的从动件,主要用于将与其工作面直接接触的凸轮的转动转换为其柱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升降,并将凸轮升程中产生地对柱体的推动直接或间接地传递至气门机构,从而实现气门的准时开闭。此外气门挺柱的其它作用还包括降低配气机构的噪声、调整气门间隙等等。气门挺柱一般安装于气缸体或气缸盖上相应出镗出的导向孔中,根据其工作面的形态或工作面与柱体组成的整个部件的形态来区分,常见的气门挺柱包括菌形挺柱、平面挺柱、筒形挺柱、滚轮挺柱等,因其工作环境与功能的特殊性,这些气门挺柱在内燃机上应用时均需要满足特别的力学性能。如燃烧室的高温会经气门直接或间接传递到气门挺柱上,因此气门挺柱的材料需要耐高温,同时为了适应频繁的温度变化,材料需要有较好的温度疲劳性;气门挺柱需要长期的稳定的进行往复运动,其在与凸轮的接触中除了摩擦作用外还会受到明显的侧向力,这些情况均需要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以免在使用中出现不可控的形变;此外气门挺柱与凸轮间既存在长期的滚动摩擦,也存在长期的滑动摩擦,这种周期性的应力作用,使得挺柱的工作面极易出现疲劳磨损,进一步出现由于疲劳剥落、犁沟切削、磨料磨损等形式导致的工作失效,这种情况要求材料的工作面需要较高的强度与硬度。传统的气门挺柱多采用镍铬合金铸铁,冷激合金铸铁或模具钢制造,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0360699C的中国专利文件《一种合金激冷铸铁气门挺柱》中提出了一种使用冷激合金铸铁的气门挺柱,但使用这种方法制备得到的气门挺柱仍然受到了材料本身性能的限制,不能满足更高的力学性能的要求;另一方面若采用镍铬合金或模具钢,则会极大地提高生产成本,降低性价比。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希望提出一种机械性能优异,特别是耐磨性、抗咬合性、抗摩擦性、表面硬度优异,生产成本较低的内燃机气门挺柱,本专利技术同时公开了这种气门挺柱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借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内燃机气门挺柱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依次包括工件气门挺柱的粗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第一次精密加工、端面涂层、第二次精密加工、清洗防锈的过程,按此过程最终制备得到内燃机的气门挺柱,本方法中作为工件的内燃机气门挺柱使用高碳铬轴承钢(GCr15)材料,材料的成分与含量(wt%)情况如下:本方法适用于除滚轮挺柱外的其它常见气门挺柱,这些气门挺柱通常包括一个可与凸轮表面直接接触并与之共同形成摩擦副的端面,亦即气门挺柱的工作面,和一个与端面直接相连的中空柱体,该柱体用于固定推杆等构件,从而实现将凸轮的转动转换为推杆的上下运动。本方法所述的粗加工为将GCr15材料通过机床加工成气门挺柱的形态,并将除气门挺柱的端面、其柱体的外圆之外的其它位置加工至成品所需的尺寸和精度的过程。在粗加工后将工件进行热处理以特别提高其端面的耐磨性、抗咬合性、抗摩擦性与表面硬度,所述热处理需满足GCr15材料经过该热处理的过程后金相组织为均匀分散的80~85%的板条状马氏体,10%~15%的奥氏体,与少于6%的未溶碳化物颗粒组成,其中所述板条状马氏体的每个晶体单元呈窄而细长的板条,所述板条自奥氏体与马氏体的晶界向马氏体晶内相互平行排列成群,板条束则为惯习面相同的平行板条组成,所述板条的宽度为0.1~0.2微米,长度为5~8微米。马氏体机械性能的显著特点是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其它特性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亚结构;从宏观特性来看,片状马氏体具有高强度、高硬度,但韧性很差,材料呈现出硬而脆的特征,在摩擦中材料极易被磨损,导致犁沟切削、磨料磨损等失效效果容易产生;而板条状马氏体的韧性极大地优于片状马氏体,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塑性;从微观结构来看,片状马氏体中存在的孪晶亚结构极大地减少了有效滑移系,在进行回火时,其中的碳化物沿孪晶不均匀析出,导致脆性增大,此外,片状马氏体中含碳质量分数较高,晶格畸变大,淬火应力大,结构中存在大量的显微裂纹,这些特点均会加大脆性;而板条马氏体中含碳质量分数低,碳化物分布均匀,可以发生“自回火”,在胞状位错亚结构中位错分布不均匀,存在低密度位错区,为位错提供了活动余地,位错运动能缓和局部应力集中,以上特点都使板条状马氏体具有了优良的韧性与塑性。当希望具有板条状马氏体结构的材料作为内燃机气门挺柱应用时,一方面需要其本身优良的韧性与塑性,另一方面也需要保障或提高其强度与硬度,因此需要对材料的加工工艺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使所得的板条状马氏体达到最优的微观尺寸与结构,使材料的韧性/塑性与强度/硬度均达到最优。经过热处理后的工件再进行表面处理,所述表面处理是将工件放入表面处理机中,采用φ0.3mm的钢丸进行抛丸处理,处理时间为40~60分钟,表面处理是通过钢丸撞击工件表面,以去除工件表面的氧化皮,同时增加工件表面强度。为了保证所述气门挺柱与其它部件的良好配合,减少磨损,减少凸轮作用于挺柱工作面上的剪切力,工件需要进行两次精密加工,其中第一次精密加工主要是针对作为工作面的工件端面,需将其加工至成品可以良好使用的精度,同时也对柱体的外圆进行半精加工。在完成第一次精密加工后,工件的端面达到了较高的精度,但仍需进一步地进行涂层处理,即所述的端面涂层,涂层的过程即为在工件的端面上附着一层具有保护作用及提高力学性能的膜。此后再进行第二次精密加工,至整个工件达到使用要求的精度,得到成品内燃机的气门挺柱。在金属学上,金相结构的获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仅仅依靠理论或有限的实验是无法设计出与金相结构相对应的热处理过程,因此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出了一种与上述制造方法相对应的、特别设计的优选热处理方式,即将经过粗加工的工件整体升温至850±10℃,保温40~60分钟后取出迅速进行淬火,淬火后于30分钟内进行冷处理,所述冷处理为将其冷却至-80℃~-60℃,保温40~60分钟,其后再进行回火处理,所述回火处理的温度为165℃~185℃,保温1~2小时。上述热处理过程不仅提高了挺柱整体的强度与硬度,得到了端面希望获得的金相结构,同时也使得端面与后续经过涂层处理得到的涂膜具有更优良的结合效果。其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冷处理中的冷却速率为3~5℃/min。上述制造方法及其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另一种优选为:经过热处理后,所述工件的端面,即其工作面的淬硬层深度>1mm,所述工作面硬度≥64.5HRC。上述制造方法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的第一次精密加工为将经过表面处理的工件的端面,即其工作面进行完整的精密机加工,同时将工件的外圆进行半精加工,至所述工件的外圆圆柱度≤0.004mm,外圆表面粗糙度≤Ra0.4μm;所述工件的端面与外圆圆跳动≤0.02mm,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0.2μm。所述制造方法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端面涂层的为在所述工件的端面形成CrN与a-C:H复合膜的过程。其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端面涂层采用真空气相磁控溅射的方法,于Ar、N2、C2H2氛围下使用Cr、WC作为溅射的靶材,将所述靶材溅射沉积于工件端面,溅射温度维持于180~200℃,溅射时间为10~15小时。其更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的端面涂层中Ar、N2、C2H2的体积比为1.5: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气门挺柱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依次包括工件气门挺柱的粗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第一次精密加工、端面涂层、第二次精密加工、清洗防锈的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门挺柱使用高碳铬轴承钢(GCr15)材料;所述气门挺柱经过所述热处理后其金相组织由均匀分散的80~85%的板条状马氏体,10%~15%的奥氏体,与少于6%的未溶碳化物颗粒组成;所述板条状马氏体的每个晶体单元呈窄而细长的板条,所述板条自奥氏体与马氏体的晶界向马氏体晶内相互平行排列成群,所述板条的宽度为0.1~0.2微米,长度为5~8微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燃机气门挺柱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依次包括工件气门挺柱的粗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第一次精密加工、端面涂层、第二次精密加工、清洗防锈的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门挺柱使用高碳铬轴承钢(GCr15)材料;所述气门挺柱经过所述热处理后其金相组织由均匀分散的80~85%的板条状马氏体,10%~15%的奥氏体,与少于6%的未溶碳化物颗粒组成;所述板条状马氏体的每个晶体单元呈窄而细长的板条,所述板条自奥氏体与马氏体的晶界向马氏体晶内相互平行排列成群,所述板条的宽度为0.1~0.2微米,长度为5~8微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气门挺柱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的过程为:将经过粗加工的工件整体升温至850±10℃,保温40~60分钟后取出;再迅速进行淬火;淬火后于30分钟内进行冷处理,所述冷处理为将其冷却至-80℃~-60℃,保温40~60分钟;其后再进行回火处理,所述回火处理的温度为165℃~185℃,保温1~2小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气门挺柱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处理中的冷却速率为3~5℃/min。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气门挺柱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热处理后,所述工件的端面,即其工作面的淬硬层深度>1mm,所述工作面硬度≥64.5HRC。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气门挺柱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次精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淇,肖贤国,王常青,何山,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常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