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刀架数控车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91234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6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刀架数控车床,包括床身、三爪卡盘、钻孔尾座、两个移动切削装置、两个给进传动装置、离合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的三爪卡盘位于床身左侧,钻孔尾座位于床身右侧,两个移动切削装置分别位于两个给进传动装置上方,离合装置位于两个给进传动装置右侧中间位置,控制器安装在床身左前方,移动切削装置包括拖板、滑座、刀架、换刀手柄、移动丝杆和移动手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离合装置可实现双刀架单独进给和同步进给的功能;通过移动切削装置可横向和纵向移动进给,可实现双刀架共同作业的功能,减少了空行程,提高了加工效率;通过双刀架单独给进配合切削,降低了刀架和加工零部件之间的力作用,减少了工件的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刀架数控车床
技术介绍
数控车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配备多工位刀架或动力刀架,数控机床具有广泛的加工艺性能,可加工直线圆柱、斜线圆柱、圆弧和各种螺纹、槽、蜗杆等复杂工件,具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各种补偿功能,并在复杂零件的批量生产中发挥 了良好的经济效果。目前,数控车床一般均是一台车床配备一个多工位刀架或者动力刀架,这样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加工有些机械零部件不方便,加工切削过程中还以产生零部件变形。因此,现有的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现迫切需要一种能够高性能的机械加工设备,即一种双刀架数控车床,其通过采用离合装置可实现双刀架单独进给和同步进给的功能;通过移动切削装置可横向和纵向移动进给,且可实现双刀架共同作业的功能,减少了空行程,提高了加工效率;切削加工时,通过双刀架单独给进配合切削,降低了刀架和加工零部件之间的力作用,减少了工件的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刀架数控车床。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刀架数控车床,包括床身、三爪卡盘、钻孔尾座、两个移动切削装置、两个给进传动装置、离合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的三爪卡盘位于床身左侧,钻孔尾座位于床身右侧,两个移动切削装置分别位于两个给进传动装置上方,离合装置位于两个给进传动装置右侧中间位置,控制器安装在床身左前方;所述的移动切削装置包括拖板、滑座、刀架、换刀手柄、移动丝杆和移动手轮,所述的拖板下方设置有螺母I,拖板上方两侧均设置有滑轨,滑座下方两侧均设置有滑块,滑块安装在滑轨上,通过滑块滑轨达到了滑座在移动的过程的导向功能,且滑座下方中部位置设置有螺母II,刀架位于滑座正上方,换刀手柄安装在刀架上,移动丝杆与螺母II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方式相连,且移动丝杆前端安装有移动手轮,通过转动移动手轮带动移动丝杆的转动,进而带动螺母II的给进运动,实现了滑座在拖板上的纵向移动的功能。进一步,所述的给进传动装置包括肋板、给进丝杆、主动齿轮、主动轴和把手,所述的肋板位于离合装置左侧,且肋板与床身之间固连,给进丝杆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床身左侧,给进丝杆另一端穿过肋板与主动齿轮之间通过键相连接,且给进丝杆中部绕套在螺母I内,把手通过主动轴安装在主动齿轮上,通过给进传动装置可实现移动切削装置的横向移动,以便其对加工零部件不同位置的切削加工,通过两个刀架单独给进配合切削,降低了刀架和加工零部件之间的力作用,减少了工件的变形。进一步,所述的离合装置包括两副电动滑轨、耳座、从动轴和从动齿轮,所述的两副电动滑轨分别沿床身的横向中心轴线固定在床身上,耳座底端安装在电动滑轨上,从动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耳座顶端,从动轴另一端与从动齿轮之间通过键相连接,且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配合,通过离合装置可控制刀架单独进给和同步进给。进一步,所述的床身中部位置设置有排屑通道,且排屑通道为方形结构,排屑通道用于加工零部件时切屑的排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双刀架数控车床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和制作成本低等特点;其通过采用离合装置可实现双刀架单独进给和同步进给的功能;通过移动切削装置可横向和纵向移动进给,且可实现双刀架共同作业的功能,减少了空行程,提高了加工效率;切削加工时,通过双刀架单独给进配合切削,降低了刀架和加工零部件之间的力作用,减少了工件的变形。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双刀架数控车床,包括床身1、三爪卡盘2、钻孔尾座3、两个移动切削装置4、两个给进传动装置5、离合装置6和控制器7,所述的三爪卡盘2位于床身1左侧,钻孔尾座3位于床身1右侧,两个移动切削装置4分别位于两个给进传动装置5上方,离合装置6位于两个给进传动装置5右侧中间位置,控制器7安装在床身1左前方;所述的移动切削装置4包括拖板401、滑座402、刀架403、换刀手柄404、移动丝杆405和移动手轮406,所述的拖板401下方设置有螺母I,拖板401上方两侧均设置有滑轨,滑座402下方两侧均设置有滑块,滑块安装在滑轨上,通过滑块滑轨达到了滑座402在移动的过程的导向功能,且滑座402下方中部位置设置有螺母II,刀架403位于滑座402正上方,换刀手柄404安装在刀架403上,移动丝杆405与螺母II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方式相连,且移动丝杆405前端安装有移动手轮406,通过转动移动手轮406带动移动丝杆405的转动,进而带动螺母II的给进运动,实现了滑座402在拖板401上的纵向移动的功能。如图1所示,所述的给进传动装置5包括肋板501、给进丝杆502、主动齿轮503、主动轴504和把手505,所述的肋板501位于离合装置6左侧,且肋板501与床身1之间固连,给进丝杆502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床身1左侧,给进丝杆502另一端穿过肋板501与主动齿轮503之间通过键相连接,且给进丝杆502中部绕套在螺母I内,把手505通过主动轴504安装在主动齿轮503上,通过给进传动装置5可实现移动切削装置4的横向移动,以便其对加工零部件不同位置的切削加工,通过两个刀架403单独给进配合切削,降低了刀架403和加工零部件之间的力作用,减少了工件的变形。如图1所示,所述的离合装置6包括两副电动滑轨601、耳座602、从动轴603和从动齿轮604,所述的两副电动滑轨601分别沿床身1的横向中心轴线固定在床身1上,耳座602底端安装在电动滑轨601上,从动轴603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耳座602顶端,从动轴603另一端与从动齿轮604之间通过键相连接,且从动齿轮604与主动齿轮503相配合,通过离合装置6可控制刀架403单独进给和同步进给。如图1所示,所述的床身1中部位置设置有排屑通道,且排屑通道为方形结构,排屑通道用于加工零部件时切屑的排出。工作时,首先将工件安装在三爪卡盘2上,然后可分别转动两个把手505,将两个刀架403移放到工件需加工的不同部位,再分别转动两个移动手轮406,打开控制器7,就可对工件的不同位置进行切削加工,同时,也可通过控制器7来控制电动滑轨601的左右移动,从而控制从动齿轮604和主动齿轮503的啮合和分离,实现了两个移动切削装置4的同步作业和单独作业。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刀架数控车床,包括床身(1)、三爪卡盘(2)、钻孔尾座(3)、两个移动切削装置(4)、两个给进传动装置(5)、离合装置(6)和控制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爪卡盘(2)位于床身(1)左侧,钻孔尾座(3)位于床身(1)右侧,两个移动切削装置(4)分别位于两个给进传动装置(5)上方,离合装置(6)位于两个给进传动装置(5)右侧中间位置,控制器(7)安装在床身(1)左前方;所述的移动切削装置(4)包括拖板(401)、滑座(402)、刀架(403)、换刀手柄(404)、移动丝杆(405)和移动手轮(406),所述的拖板(401)下方设置有螺母I,拖板(401)上方两侧均设置有滑轨,滑座(402)下方两侧均设置有滑块,滑块安装在滑轨上,且滑座(402)下方中部位置设置有螺母II,刀架(403)位于滑座(402)正上方,换刀手柄(404)安装在刀架(403)上,移动丝杆(405)与螺母II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方式相连,且移动丝杆(405)前端安装有移动手轮(40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刀架数控车床,包括床身(1)、三爪卡盘(2)、钻孔尾座(3)、两个移动切削装置(4)、两个给进传动装置(5)、离合装置(6)和控制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爪卡盘(2)位于床身(1)左侧,钻孔尾座(3)位于床身(1)右侧,两个移动切削装置(4)分别位于两个给进传动装置(5)上方,离合装置(6)位于两个给进传动装置(5)右侧中间位置,控制器(7)安装在床身(1)左前方;所述的移动切削装置(4)包括拖板(401)、滑座(402)、刀架(403)、换刀手柄(404)、移动丝杆(405)和移动手轮(406),所述的拖板(401)下方设置有螺母I,拖板(401)上方两侧均设置有滑轨,滑座(402)下方两侧均设置有滑块,滑块安装在滑轨上,且滑座(402)下方中部位置设置有螺母II,刀架(403)位于滑座(402)正上方,换刀手柄(404)安装在刀架(403)上,移动丝杆(405)与螺母II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方式相连,且移动丝杆(405)前端安装有移动手轮(4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刀架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进传动装置(5)包括肋板(5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允张锦涛张超李超程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创弘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